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赤鐵礦藝術嵌布特點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劉貞才譙文浪安亞運陳武王波單位:貴州地質調查院
礦石的礦物組成及相對含量
對該礦石進行X-射線衍射分析,考查其礦物組成及相對含量。結果見表3及圖2。結合表3和圖2可看出,礦石的礦物組成及相對含量的大致情況為,主要礦物為赤鐵礦、其次為磁鐵礦、半假像赤鐵礦及褐鐵礦,占礦石中礦物總含量的57.84%;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含量為31.12%,其次為綠泥石、云母及高嶺石等粘土礦物,另外,還含有少量的黃鐵礦、黃銅礦等硫化礦物和磷灰石等磷礦物。
礦石的礦物成分
礦石中主要鐵礦物為赤鐵礦,其次為少量褐鐵礦、磁鐵礦、半假像赤鐵礦及黃鐵礦;主要脈石礦物為石英,其次為云母、綠泥石、磷灰石、高嶺石等粘土礦物等。
礦石中主要礦物的嵌布特征
1赤鐵礦
礦石中赤鐵礦的相對含量較高,為53.10%,是主要的含鐵礦物。約有75%的赤鐵礦呈細菱形板狀、細鱗片狀定向嵌布于石英等脈石礦物中(見圖2A和B),赤鐵礦與脈石礦物相間定向排列,粒度極細,一般在0.002mm0.0074mm之間;有時赤鐵礦局部富集成富鐵層狀集合體,在高倍顯微鏡下可看到細菱形板狀、細鱗片狀赤鐵礦間分布有細粒狀,細條狀脈石礦物(見圖2C),這部分赤鐵礦需要細磨才會使之充分解離。
約有15%的赤鐵礦呈假像、半假像赤鐵礦狀態產出(見圖2D和E),粒度較粗,一般在0.05mm0.20mm之間,在磨礦過程中較易于解離。約有6%的赤鐵礦呈微粒-細粒浸染于脈石礦物中(見圖2F),粒度極細,一般在0.010mm以下,屬極難解離赤鐵礦。
2磁鐵礦、半假象赤鐵礦
礦石中磁鐵礦、半假像赤鐵礦相對含量較低,為3.61%,多以中、細粒自形-半自形晶產出,且常被赤鐵礦不同程度交代(見圖2D和E)。粒度相對較粗,一般在0.05mm0.20mm之間,在磨礦過程中較易于解離。部分較粗粒假像、半假像赤鐵礦受壓碎后被脈石礦物膠結形成復雜的鑲嵌關系,在磨礦過程中難以有效解離。
3褐鐵礦
褐鐵礦以針鐵礦、水針鐵礦為主的混合物,礦石中褐鐵礦相對含量較低,為3.13%,多呈脈狀、不規則狀充填于脈石礦物間或其它鐵礦物裂隙中(見圖2G和H)。粒度較細,一般小于0.05mm。褐鐵礦硬度低,在磨礦過程中易泥化。
4黃鐵礦
礦石中黃鐵礦相對含量少,多以不等粒狀和不規則狀較集中嵌布于脈石礦物中(見圖3),粒度一般在0.005mm0.10mm之間,有時與赤鐵礦、褐鐵礦等相鄰嵌布于脈石礦物中。
5石英
礦石中石英相對含量較高,為31.12%,是主要的脈石礦物。礦石中赤鐵礦與石英關系十分密切,兩者礦物含量和為84.22%。大部分石英與赤鐵礦相間定向嵌布,(見照片A和B),部分石英礦物中常見赤鐵礦包裹體(見圖4),且粒度極細,經高倍電子顯微鏡觀察,當被包裹赤鐵礦粒度小于0.0035mm時,在磨礦中難以解離。
6綠泥石
礦石中綠泥石相對含量為3.38%,綠泥石常沿石英、赤鐵礦邊界或裂隙分布,有時與云母、高嶺石等粘土礦物以集合體形式與赤鐵礦相間定向嵌布(見圖5)。
赤鐵礦粒度特征及在不同磨礦細度時單體解離度測定
1赤鐵礦的粒度特征
通過線段法在顯微鏡下對赤鐵礦的粒度進行統計,結果見表4。從表4可知,赤鐵礦粒度以細粒-微細粒級為主。赤鐵礦在-0.074mm+0.01mm粒級含量為49.70%,在-0.010mm粒級含量占38.37%,其中在-0.005mm粒級含量為7.27%。則有88.07%的赤鐵礦分布于-0.074mm粒級中;+0.015mm粒級中赤鐵礦分布率達51.10%,-0.015mm粒級中赤鐵礦分布率為48.90%,赤鐵礦平均粒度約為0.015mm。說明赤鐵礦嵌布粒度極細,由于赤鐵礦與石英等脈石礦物關系十分密切,表明該赤鐵礦石屬于極難選礦石。
2赤鐵礦在不同磨礦細度下的解離度測定
通過對礦石進行磨礦后,采用礦物顯微圖像測量法考查赤鐵礦在不同磨礦細度下的解離情況,其解離度測定結果見表5。
從表5可知,隨著磨礦細度的增加,赤鐵礦的單體解離度逐漸增大;同時,赤鐵礦在不同磨礦細度下各粒級中的單體解離度也隨著粒度變細而增大。當磨礦細度從-0.038mm占50%到-0.038mm占93%時,赤鐵礦的單體解離度從67.17%增大到90.98%;-0.010mm粒級的赤鐵礦單體解離度達98.00%以上,-0.020mm+0.010mm粒級赤鐵礦的單體解離度范圍達92.00%以上,說明赤鐵礦在這兩個粒級中較完全解離;-0.038+0.020mm粒級赤鐵礦的單體解離度范圍為80.00%85.00%,屬于不完全解離,需進一步磨礦;-0.074+0.038mm粒級赤鐵礦的單體解離度范圍為38.00%45.00%,+0.074mm粒級赤鐵礦的單體解離度范圍為18.00%21.00%,這兩個粒級中赤鐵礦屬于極不完全解離。因此,要使赤鐵礦達到充分解離,必須進行細磨至粒度小于0.038mm。
結論
(1)從礦石的礦物組成研究結果來看,礦石中含有用元素TFe42.74%,FeO含量較低,為1.62%,說明該礦石為弱磁性鐵礦石;主要雜質元素以SiO2、Al2O3為主,其含量分別為35.44%和2.34%。礦石中主要鐵礦物為赤鐵礦,其次為磁鐵礦和褐鐵礦;主要脈石礦物為石英,其次為云母、綠泥石、高嶺石等粘土礦物。
(2)從礦石的主要礦物嵌布特征來看,礦石中赤鐵礦約75%以細粒-微細粒鱗片狀或云母片狀嵌布于脈石礦物中,約12%的赤鐵礦以中細粒假像、半假像赤鐵礦形式產出,約6%赤鐵礦呈不等細粒、微細粒浸染于脈石礦物中;部分磁鐵礦及半假象赤鐵礦以中、細粒自形-半自形晶產出,且常被赤鐵礦不同程度交代;褐鐵礦呈脈狀、不規則狀充填于脈石礦物間或其它鐵礦物裂隙中。
(3)從礦石中赤鐵礦的解離情況來看,礦石中赤鐵礦粒度以細粒-微細粒級為主,赤鐵礦與石英關系十分密切,且嵌布粒度極細。有88.07%的赤鐵礦分布于-0.074mm粒級中;+0.015mm粒級中赤鐵礦分布率達51.10%,-0.015mm粒級中赤鐵礦分布率為48.90%,赤鐵礦平均粒度約為0.015mm;當磨礦細度為-0.038mm占93%時,赤鐵礦的單體解離度才達到90%以上,為了使赤鐵礦與脈石礦物充分單體解離,細磨是必要的。
(4)根據對該礦石進行工藝礦物學研究結果表明,該礦石屬于微細粒嵌布極難選赤鐵礦。為了對該礦石進行開發利用,必需進行細磨使赤鐵礦與脈石礦物充分單體解離后采用選冶方法富集回收赤鐵礦,從而提高該礦石的質量及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