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求民族教育中民族文化的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民族地區學校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民族學校課程在民族文化教育方面確實做得不夠,學生對認識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知識呈持續下降的趨勢。民族教育及課程首先要整體反應本民族文化,讓學生確知自己從何而來,反思自身文化的特點與不足何在,與其他民族文化相比,本民族文化有哪些優勢和劣勢等。如果學生不知道自己文化而且在此過程中進行反思,當然更不必說知他了。
(二)從課程文化和課程知識教材等方面來說,沒有一種教材專門面向少數民族本土社會,即課程教材的種類和漢文課程教材的種類基本一致。民族課程內容與其使用者的家庭和社會生活,習俗和宗教信仰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內容脫離了社會實際。
(三)從課程所體現的內容來看,課程知識體現的是城市文化,漢族文化,發達地區的文化,相應地少數民族文化,鄉村文化落后地區文化等等沒有得到體現。課程知識只是單一的體現了前者的需求。而很少體現后者的需求。
(四)在教學方面過于強調用漢語來講課,利用本民族語言進行教學的趨勢越來越少了。教育的功能是傳遞文化,這種文化是用某一種語言來傳遞下去的,語言作為文化載體,積存和蘊藏著豐富的文化現象,語言里保存的故事、神話、傳說、寓言、詩歌、唱詞、謎語、戲劇等各類文學作品都依靠語言來表達,而在民族地區學校中沒有比用母語來進行文化傳遞更好的手段了。
二、加強民族地區學校課程中少數民族文化的幾個建議
(一)改變過去國家文化一元化的傾向,將各個民族的古老智慧融入其中。應當考慮的是本民族哪些文化知識具有特別的教育價值和意義,比如美育、德育、智育、體育價值等。將這些文化知識以適當的方式融入民族民族教育課程體系之中,一定會對民族主體的發展產生積極的作用。這樣,可以提升文化自信心,可以使其擁有文化的認同感和心理歸屬感。在文化保護方面,一個多民族國家在國策上就應該實行多民族多文化的政策,在承認不同民族文化不同的價值的同時,像保護生物多樣性一樣保護文化的多樣性。
(二)建立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體系,其中的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都可以融入少數民族的地域文化,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文化進入學校課程鋪平道路。國家課程由于課程內容的限制不可能涉及個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同時由于文化選擇的前提是對民族文化及其發展的深刻了解,國家課程在這方面顯得力不從心。地方課程則具有一定選擇優勢,能夠根據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趨勢,以及地方人才培養的標準,對本土文化進行深刻分析,讓學生了解更多家鄉的社會風俗,生活方式,歷史傳統,增強適應環境和自我生存與發展的能力,成為承襲和弘揚本地優秀文化傳統的繼承人,成為熱愛家鄉,服務家鄉的一代新人。
(三)尊重和保護少數民族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語言平等是民族平等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民族平等的一個重要標志。《憲法》第4條規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語言文字的自由”。少數民族人民對自己民族的語言文字有著深厚的感情,把平等享有使用和發展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看作是真正享有民族平等權利的重要內容。因此,如何對待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是一個關系到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重大問題??梢哉f,保護民族語言文字自由是民族平等的重要體現,是少數民族平等權利的保障。國家應保障少數民族在社會生活中不受干擾地學習、使用、傳播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這是國家的義務。因此,要從有利于各民族團結、進步和共同繁榮出發,實事求是,慎重、穩妥地開展民族語文工作,為推動少數民族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事業的全面發展,促進國家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四)民族教育課程要反應本民族的文化,這不是簡單地加入幾個名言警句的問題,而是要系統反應本民族的歷史,文化的內容,陳述它的來源,過程,揭示它的發展趨向。這樣使少數民族學生對本民族的文化和現實生存擁有歷史的深度理解和眼光,讓他們明白,“我今天何以在此處生活,并以如此的方式生活?”。因為對本民族的文化不甚了解就很難認識到其他文化真正的價值所在,因此,必須對本民族文化有一個全面客觀的了解。
總之,民族教育和文化更要著眼未來,從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為出發點,保存和發展其優良傳統,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吾斯曼·艾山單位:新疆師范大學法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