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當代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工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前普遍存在學生人文素養不高、審美形式單一、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弱等問題。因此,本文通過深入剖析問題根源,對當代工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一些思考。
【關鍵詞】工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提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1]。隨著我國社會轉型的深入,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內容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無法適應新形勢條件下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的邏輯思維、創造力和創新性,成為學生謀求自身發展的絆腳石。為適應時展要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方法上不斷改進和創新,其實效性才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培養應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培養的中心環節,在學生培養的過程中,思想政治工作應該貫穿于教學工作的全過程,從而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新局面[1]。當代工科院校的辦學目標以工為主,突出專業優勢,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定位于基礎扎實、勤奮務實,真正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養學生富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體而言,結合專業背景,圍繞立德樹人,夯實符合工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這為當前工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完善和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針對工科院校的特色,淺析當代工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并提出了一些思考。
1工科院校大學生的特點及存在問題
1.1專業實踐能力強,核心價值觀存在多維心理結構
由于工科院校突出專業特色培養模式,學生從事生產實習、實踐的機會較多,有利于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論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專業實踐能力強;但在對于學生核心價值觀認同感研究分析發現,核心價值觀由于受到專業背景、個人成長和社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會一定程度影響到學生對于自身價值存在認同程度不一。從而致使工科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理性思考認識不夠,不能合理、系統了解和分析存在的一些社會現象,大大降低了大學生的創新和創造能力。
1.2人文素養不高,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弱
人文素養包括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內涵豐富。具體而言,人文素養主要包括大學生的行為規范、道德水準、價值取向、和人際交往等品質,是當代大學生所必須具備的最根本、最基礎的素質,也是個人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2]。當代工科大學生人文素養缺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由于受到社會中一些現實主義思想的影響,部分大學生思想浮躁,在處事過程中講究實用主義,急功近利意識較強;(2)部分學生思想意識單薄,社會適應能力較差,家庭依賴感較強,學習過程中只局限于專業知識的積累,缺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世界文明的認識;(3)道德修養方面,缺乏集體榮譽感、團隊意識和一定的溝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不能做到關心他人。然而,人文素養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動力,綜合能力提升的來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因此,在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時,應注重傳統道德文化和現代人文理念相結合,重塑人文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觀念和樹立團隊意識,選擇教學內容上應注意理論學習和人文知識相結合,教學方法采取多樣化和教學內容上注重時效性。
1.3審美形式過于單一,思想認識存在機械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審美教育兩者之間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相互促進、不可或缺的。當前,思想政治教育認識不足僅僅局限于工科院校,其他普通高校也存在類似問題,大學生對于課程學習過程中的理解僅停留于課堂教學,局限于文字內容的表述,忽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其作用。授課教師在課程講述時缺乏強有力的引導,致使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理解過于簡單化,對目前社會意識形態的理解缺乏多元化認識,審美形式過于單一,不利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細致、系統的工作,承擔著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非常艱巨的任務。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注重引入審美教育的方式、方法及內容,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把培養內容豐富化和多元化,夯實培養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達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通過引入審美教育的學習,不僅可大大提升大學生審美觀念,還可以彌補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本身抽象化的不足,從而有力鞏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審美教育有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具有一定的引導和推動作用,是大學生培養高尚道德品質、塑造完美人格的必然途徑。
2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改善教學方法
2.1理論教育與實踐相結合,強化實踐教學
大學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是為了培養高級專門人才。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講到,要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因此,育人工作不能只是純粹的知識傳承,需要強化實踐觀念。實踐教學作為與理論教學相對應的教學方式,具有以問題探討、深度體驗和批判反思等三個基本特點[3],通過實踐學習,有助于全面提升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客觀、合理定位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高等教育是進行高級人才培養和向社會輸送德才兼備接班人的理想搖籃。《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五條明確規定: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任務。大學階段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作為創新人才,首先必須具備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一個人邏輯思維能力的高低是判定創新思維能力強弱的重要標準。培養創新人才,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必須切實有效地做到實踐育人,這一思想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規律。實踐教學是一個綜合、系統而又復雜的、需要統籌安排才能完成的教學過程,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根本。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大學生的基礎知識、專業素養和就業能力能夠得到全面檢驗、日益完善和不斷提高。工科院校培養熱衷于專業特色,學生學習偏愛于應用,在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學習過程中,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特色相結合、理論知識與社會現象相銜接。學習方法上,采用變被動的填鴨式傳授為主動思考教育模式,從而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增強學生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
2.2人文素養和品德教育需結合
“國際化”引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針對工科大學生培養,人文素養的培養和引導是不可或缺的必備環節。隨著當代社會的發展變化,高校人才培養面臨全新的培養要求,如何做到全方位育人,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新局面這一新要求對人的多種能力尤其是人文素養培養提出了更高的標準。為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化人才,大學生培養目標應該重點圍繞培養具有專業特色、創造型和人文素養等多方位一體的復合型人才[4]。工科大學生培養思維偏于應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需要注重人文素養和品德教育二者相結合。核心價值觀的基礎在于大學生道德觀念和道德規范建設,也是大學生道德價值觀培養所重點關注的內容。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引入“審美”文化,培養學生對美的認知和理解,加深學生對思想政治語言內容本身的理解和興趣,樹立核心價值觀,真正做到人文素養培養和品德教育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同時,建立學生的審美意識,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傳統文化學習相融合,提升工科大學生的語言表達和組織行為能力。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正朝著國際化的趨勢發展。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多角度、深刻的剖析思想政治教育國際化的內涵。新媒體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國際化需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交流性,增強維護意識形態安全和培育民族精神[5]。當代大學生人文素養和品德教育只有通過國際化視野的引導,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要求,將來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3小結
綜上,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影響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和創新力,更關系到社會和諧秩序的構建和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安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工科院校大學生具有專業特點,抽象思維和邏輯分析能力較強,但也存在綜合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和人文素養培養相對薄弱,需要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引導。未來工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定位于夯實基礎,突出特色,專業培養和思想教育相結合,真正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養學生富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工科專業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9(1).
[2]謝學.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人文素養培育探究[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2(6):69-71.
[3]時偉.論大學實踐教學體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7):61-64.
[4]白波.論大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理性思考——以高校應用文寫作綜合性教學改革為例[J].理論與改革,2013(4):107-109.
[5]劉世昱.新媒體視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國際化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59-62.
[6]陳權.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著力點[J].思想教育研究,2018(1):122-125.
作者:王云 單位:鄭州輕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