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素質教育好習慣培養思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習慣
我認為,習慣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反應傾向;第二,思維習慣;第三,行為習慣。所謂反應傾向,是人們遇見一件事情時,腦子里的第一反應是什么?這是個人對于事物的反應傾向,體現了他的價值判斷習慣,即什么是好?什么是壞?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是有意義的?什么是無意義的?所以我們研究習慣,首先是一種反應的傾向,這個傾向就是第一反應的價值是什么?思維習慣是什么?思維是一個處理信息的過程,就是怎么分析這個信息?怎么對這個信息進行批判性思考?哪個對?哪個不對?它的用途是什么?最后用這個信息來組合,在這個信息基礎上創新。所以思維習慣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們現在在推進教育公平,老師立刻反應教育公平應該大家都是一樣的,所有學校辦學條件都一樣,只有用一種求同的辦法才可能實現公平。在日本,實行義務教育階段辦學條件標準化,以至在一個地區的各個學校圖紙、設計都基本差不多,形成了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我們現在也基本是這種情況,一些地區作為無差別教育,辦學條件應該一樣,辦學設施應該一樣,老師應該一樣,最后大家都公平了。但實際上一樣嗎?這就是一種思維定勢。要想公平就得相同,實際上并不完全是這樣的。如英國經過多年求同之后發現,實際上用這種辦法最后公平不了,為什么?因為英國有很多移民地區和貧困地區,政府投錢改造這些學校,這些學校辦學條件、設施好了,但是與其他原來基礎好的學校相比還是落后。所以工黨政府上臺后用另外一種思路,就是讓學校變得不一樣,最后才可能公平,即通過政府投資推行特色學校建設。在基礎薄弱的地區建一所學校,要先給學校定位,希望形成什么學科優勢,然后學校就按學科特色定位來建,并依此配備教師,加強重點學科力量,使學校一建起來就成為一個具有特色的學校,形成了一個較好的優勢。如該國一所電腦特色學校,在校區的任何地方都有連網線,每個柱子上都有插座,任何地方都可連接筆記本電腦,這所有1000多學生的學校,有500臺蘋果牌計算機和500多臺其他品牌電腦,這就叫特色。英國很多學校都各具特色,語言特色、藝術特色、電腦特色等,他們認為,使各個學校不同,最后才可能達到公平。
所以培養學生一種什么樣的思維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劉川生曾經舉過一個例子:一張紙對折,最終能折幾次?中國學生不演示,馬上回答無數次,而美國學生聽到這個問題后,馬上拿一張紙疊,疊到第七次、第八次,再疊不下去啦,美國學生回答,大約可折7次、8次。我們的思維定式就是推理,而美國的學生不是推理出來的,他們的方式是要動手做一做,才能作出結論。以上得出,一種思維方式、思維習慣是推理,另一種是什么事我自己做,或者說是實踐。行為習慣,是一種定型行為,是在一定情形下自動進行的某種自律,應該是我們更多關注的。舉兩個例子,去年,在日本的奈良舉行東亞兒童藝術節,奈良的一個主持人在主持節目過程中,不斷地采訪各國的孩子,包括中國的孩子。她在向對方提問題的時候,對方個高她就站著,對方個矮她就蹲下,使自己的目光不是向下看著被采訪者,這是他們的職業習慣,要給予被采訪者一種尊重。另一個例子,前幾年,我在奧地利乘汽車去參觀。車在公路上慢速行駛,突然前面的車靠路邊全部停下來,在沒人去管的情況下,中間留出了兩條路。我問司機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司機說,遠處肯定出現了交通事故,我們這里是這樣,如果前邊出現了交通事故,后邊的車都要停下來,靠在路兩邊,讓出一條用于搶險、救護、公安的車通行道路,使交通事故盡快解決。我認為這就是一個習慣問題,他們不是一個人的習慣,而是一個群體的習慣,大家都遵守這種規則,保證了和諧。如果我們這里出現同樣情況,肯定大家都會搶著走。我想習慣不是一個單一的素質,我們講素質教育必然要養成習慣。思維習慣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影響著我們的行為方式。所以習慣是一個人素質的重要體系,是我們基礎教育的重要體系,這是我要闡述的第一點。
二、好習慣
在養成教育過程中,培養習慣有三種情況,一種是確實能培養出的好習慣;一種是培養的似好非好的習慣;另一種是培養不好的習慣。我認為,好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好習慣會促進個人的發展和自我突破,不良習慣會制約個人的自我超越。前蘇聯一位教育家講過一句話:好習慣是人在成長過程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是會不斷增加的,一個人畢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還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來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舉失敗,并導致他破產。習慣本身是受潛意識支配的,而潛意識是怎么形成的?是意識積累以后形成的。潛意識一旦形成就會根深蒂固地埋在大腦的深處,內化為人的素質:所以我們需要通過認知的提升、情感的培養、意志的形成、行動的落實等德育過程來實現,即常講的德育過程的“知、情、意、行”。愛因斯坦說:“什么是教育?如果人們已經忘記了在學校所學的一切,那么剩下的就是教育。”很多知識,很多東西可能會忘,但是最后總會有留下的東西,那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東西能夠最后剩下?只有通過“知、情、意、行”最后養成的那些思維習慣。“養成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好習慣:《教育規劃綱要》提出教育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我想這“四學會”加上最后一個“促進”是我們未來10年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重要方面。
三、素質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
過去有人一直問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有什么不同?從教學上看,應試教育是教育學生最后什么問題都沒有,而素質教育是在教學過程中學思結合、知行結合。換言之,應試教育是一節課上完后,教師問同學們還有問題沒有,同學們說沒有,這堂課可以結束了;素質教育是教到最后,學生會提出很多新的問題,這些問題有的可能連教師都回答不了,需要研究解決,這才是真正的培養優秀人才、創新人才的搖籃。在學習過程中大家都沒問題是不可能的。教學習慣與學生的思維習慣有密切的關系。學生習慣于找到一個令人滿意的標準答案回答問題,然而學生提不出問題,才是最真正可怕的問題。只有提出新的問題、提出新的思路,才有真正的收獲。韓寒有一句話值得我們思考,他說:“人生的第一次說謊往往是從寫作文開始的的。”一位外籍教師請學生寫英語作文,作文題目是“我的母親”,所有的學生都很輕松地完成作文,原因是,這個作文題目從小學就開始寫,內容是如此的熟悉,根本不費吹灰之力。但外籍老師的閱卷結果卻出乎意料,他用失望的語氣說:難道你們的母親從來沒有自私過,絕不犯錯?我們從小培養學生寫母親只有慈祥、善良和勤快,不管真假,該如何寫都有一套東西。所以,教學過程中最值得關注的、最重要的是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一個北京學生去英國的私立學校讀書,面試時的一道題目是給她一篇關于地震的文章,問從這篇文章里看出來這個作者大概是什么樣的人?沒有標準答案。她看了說,這篇文章表明作者有同情心、觀察力強,文章雖然體現了許多對于受難人的同情,但作者表現得比較剛強。
文章用的語言已經不是一個孩子的語言,對生活了解有一定深度,作者可能是30歲以上的人,大概是個男人。這樣的一種沒有答案的題目,可以完全看出一個孩子知識、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會不會從多角度來思考、知識面有多寬,以及他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在我們的教育過程當中,像這一類的東西太少了,甚至是給學生一個完整思考的機會都比較少。我們的許多課教學特點就是分散難點,給每個難點設計—個問題,然后化解這個難點,使它能夠順利地走進下一步。素質教育是可以看得見的,如果說素質教育最后只能作匯報,什么都看不見,那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貴州的一個學校把培養學生的習慣轉到培養教師的習慣上來,教師們共同討論定出了一套教師文明用語。比如:你需要老師幫助嗎?請小朋友不要隨便脫衣服,容易感冒等等。同時還有一些文明忌語,經過大家討論,最后總結出來老師不應該說的話。從這件事可以看到,要想讓學生文明,首先老師要文明。像有的同志講的想讓學生不急躁,你自己本身不能急躁;要讓學生尊重你,你自己應該尊重學生。我覺得他們做的這些探索很好。最后,想談一下現在素質教育研究面臨的困境。一是素質教育難題的無解化。現在很多人覺得素質教育搞了這么多年管用嗎?二是素質教育研究的殿堂化。所謂殿堂化本來是很樸素,越研究專家分析得越深奧,深奧到最后誰都看不出這就是素質教育,所以沒法去做。我最早見到的一份素質教育的大綱是1983年北京八中的校長陶祖偉先生制定的“北京八中素質教育的大綱”,它的口號是面向未來,立足素質。其中62條全是具體的習慣。如,對守時有明確的規定:校長開會要守時、老師上課要守時、下課要守時等等,后面有具體要求和負責落實的單位。用這些具體的一個個習慣來構成學校的整體的素質,是非常樸素的。
所以,我們講素質教育就是培養妤習慣:實際上素質教育最初的倡導者們也是把一系列的好習慣作為素質教育內涵的。葉圣陶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就是培養習慣。當然,現在為了避免專家指責,我想把這句話加上“好”,即素質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個人有了好的反應習慣、思維習慣、行為習慣,個人的素質得到提高,就為他一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多數人有了好的反應傾向、思維習慣、行為習慣,國民的素質就會得到提高,才能為建設和諧社會、經濟強國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我們全部的教育活動都應當把培養好習慣作為動力而努力,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追求,它不是簡單制定幾個習慣去落實的問題,而是要貫穿在全部的教育教學活動當中,這樣素質教育就成為看得見、摸得著、可以評價、可以檢驗的一個教育。盡管我們還需要大力地改善各種外部環境,但是素質教育從這里切入仍然可以成為大有作為并且產生實效的有目的的教育。陶行知先生說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變。教育把人變好了,就是好教育;把人變壞了,就是壞教育。活教育叫人變活,死教育叫人變死。不教人變,教而不變就不是教育。我想晉城現在在做一個教人變好的教育,而且教人變好的幅度通過這樣一個有實效的推進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