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數學中的素質教育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實施素質教育是針對我國基礎教育嚴重存在“應試教育”的傾向而提出的改革舉措。其宗旨就是要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展,提升自身能力,培養出適合新時代需求的創新型人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積極學習新的教學理念,轉變教學觀念,加強自身建設,并逐步地改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形成,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
小學;數學;素質教育
新課改的核心就是加強素質教育,落實好國家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能力,特別是他們的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為學生的將來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實現提高全民族素質的最終目的。小學數學作為義務教育階段重要的學科之一,教師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應面向全體學生,堅持全面發展,注重學生能力和技能的培養,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完成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為學生將來的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
一、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教學目標
(1)抓好基礎知識教學,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基礎的數學知識和基礎的數學技能是我國公民應當具備的文化素養之一。因此,必須繼續扎實抓好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好基本概念、性質、法則、公式、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等基礎知識。(2)重視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數學能力是一個復雜的整體結構。從教材的角度說,小學階段應著重培養學生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能力,具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具有運用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3)重視學習興趣和習慣的培養。小學生,對學習數學是喜歡愉快,還是厭倦畏難,直接影響知識的掌握和智力、能力的發展。教學中,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①以教師愉快、喜悅的情感影響學生;②以教學方法的生動性、啟發性吸引學生;③以鼓勵、表揚的方式激勵學生;④以學生思維的成果刺激學生的認知內驅力;⑤以學習目的教育啟發學生的求知需要,以便形成長期的穩定的動力和興趣。
二、引用新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學質量
(1)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主導者和合作者。教,不是把現成的數學概念、定律和公式傳遞給學生,而根據知識的內在結構和學生的學習規律,提供現象和問題,創設思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探索。學,不是吞咽現成的數學概念、定律和公式,而是根據教師提供的信息,全身心地投入到聽課、討論、問難、解答、實驗操作、練習、總結評價等系列學習活動過程中。(2)堅持面向全體,使每一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義務教育是全民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的教育。為了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發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確立基本的學習水平標準,以構成學習目標的第一層次,使絕大多數學生都能順利通過標準。在此基礎上,提出更高層次的學習水平要求,構成第二層次的目標體系,以滿足學有潛力的學生深入學習。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熱情關懷,要分析產生困難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幫助、補差,堅持每個例題、每個小節、每個單元的知識及時補救,及時過關。(3)堅持“適應性”與“發展性”相結合。有意義學習理論認為,一切新的學習都是在學生原有的學習基礎上產生的,不受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影響的學習是不存在的。因此,教學要研究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研究新舊知識間存在的共同要素,研究新舊知識間存在的共同原理,使新的知識很快能納入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同時,充分估計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挖掘學生的智力潛能,把握學生發展的最大可能性,從而采取適當的教學策略,最大可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4)重視教法、指導學法。教學方法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的,選擇教法要講求實效。在一節課中,究竟采用哪些教學方法,要從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有利于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的實際出發。著眼點要放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有利于學生智能的發展和提高等方面。
三、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1)認真鉆研教材,領會編寫意圖。教師鉆研教材時,要對教學內容從整體上有比較全面、深刻的理解,明確所教內容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前有孕伏,中有突破,后有發展;明確所教知識與相關知識的聯系,做到豎成線,橫成片。(2)制定全面、恰當、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要全面是指教學目標必須包括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能力、發展智力,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養學習習慣等方面。教學目標要恰當是指教學目標不能一般化,抽象化。在一節課里,哪些知識需要理解,哪些知識需要簡單應用,哪些知識需要綜合運用,通過什么手段(或方法)培養學生什么能力,結合什么內容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等,都要明確具體。只有目標明確具體,可操作,才能對教學具有導向、調控作用。(3)合理組織教材內容。教材的知識結構是按照大綱順序編寫成教科書形式呈現出來的。它不是現成的理想的數學知識結構。因此,教學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應在立足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加工、重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要考慮數學知識的科學性,著眼于知識的承上啟下和本節知識的深化、完善,形成較為有序的知識結構,又要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把知識結構與思維統一起來,使之有利于學生良好認知結構的形成。(4)合理安排教學環節,恰當分配教學時間。不同的課型,其教學環節不同。如新授課一般包括復習、引入新課、學習新知、練習、小結評價等基本環節,練習課一般包括檢查復習、提出練習的目的要求、課堂練習、反饋調節、布置作業等環節。教學時,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合理選擇教學環節。總之,小學階段是學生打基礎的階段,不論是小學生基礎知識還是基本能力,教師應雙管齊下,都要加強引導和培養。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并把它融入到教學的每一個方面。當然這個任務是艱巨的,這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為素質教育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田運 單位:河北省辛集市田家莊學區舊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