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為使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更好地與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對接,運用文獻資料梳理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剖析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以來存在的問題,并探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不適表現,提出應對基礎教育需求,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相應對策。旨在進一步為高校體育教育專業進行課程設置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基礎教育;高校;課程設置;體育教育專業
我國體育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作為基礎教育體育師資的來源基地,應把培養具有核心素養的卓越體育教師作為出發點,培養融知識、能力、素質于一體的專業體育教育人才。其中,體育課程設置的合理性是實現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目標的中心環節,課程設置的門類、結構、學時數等將直接反映出一個學校的體育教學質量。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育人才培養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我國基礎教育體育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與發展,課程設置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起關鍵作用。所以,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應立足高校課程建設規劃的基礎上,理應主動順應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改革與發展需求。當前,我國部分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仍未能完全實現與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需求相接軌,進而導致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過程中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因此,基于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需求導向,探究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顯得尤為重要。
1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中存在問題
1.1課程標準中目標理解存在偏差
《課程標準》中,基礎教育課程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那么,根據基礎教育各教學階段的不同要求,其培養目標也應有所相同,即小學段的目標要求是培養學生興趣;初中段的目標是養成鍛煉習慣和掌握健身知識;而高中段的目標要求則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但在梳理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的研究時,發現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仍存在對課程標準中目標理解存在偏差,不同學段課程目標不明確、價值取向偏頗,課程目標間尚未有機整合,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多種功能未能體現。目標理解存在偏差進而引起實踐偏誤,使得增強體質目標被弱化,學生知識技能、運用能力的學習目標淡化,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科價值沒有得到全面的體現。
1.2各學段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相脫節且偏重于競技運動項目
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應針對不同學段學生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使其掌握一定的技能,進而形成良好體育鍛煉習慣以及終身體育的體育觀。但部分省市地區在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過程中,不能全面貫穿教育培養的始終,各學段課程教學理念與新課標理念不相符,教學內容枯燥、片面、單一,教學內容遞進關系上存在斷裂、重復、混亂、無序等現象,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安排上存在經驗性、盲目性和隨意性。使得學生不能在基礎教育階段獲得新課標的教學要求,農村中小學這種現象尤為嚴重;其次,課程內容仍然偏重于運動技術教授,以競技運動項目為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至于《教學大綱》中規定的教學內容能否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實際需求缺乏思考。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不應是按照競技運動訓練體系來培養專業運動員,而應是為全體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服務。
1.3學校監管失位下體育教師教學能力不足
教育監管是教學改革實施的有力措施,能夠較好促進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開展與實施。學校監督制度的完善是課程教學得以良好實施的先決條件。目前,基礎教育學校對一線體育教師監管力度不夠,導致體育教師教學能力不足。首先,不同地區學校教師教學能力之間存在很大個體差異,但由于學校監管力度不足,體育教師缺少入職前后再培訓制度,條件較好的學校可以為教師提供參加培訓的機會,但培訓機構的層次級別較低,導致先進的教育理念在實際教學中難以體現,體育教師教學能力得不到提升,進而影響到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其次,基礎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的進行,重視基礎教育體育教學等相關政策文件不斷出臺,但部分學校基礎教育管理者仍然存在不重視基礎教育中的體育課,體育課缺課、被擠占的現象仍然存在,因而體育教師在學校的地位也相對較低,在職稱評審、獲獎評優上處于劣勢,這就大大消減了體育教師在教學中的積極性,所以,學校監管失位下教師教學能力的不足也是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
1.4不同地區學校間教學水平發展不平衡
《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不同地區學校應制定相應的課程實施方案,提出適合本地區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施策略、教學內容標準以及體育場地與器材配備的基本要求。但由于不同地區學校辦學條件、師資理念、經費投入、師資水平、教育質量存在較大個體差異,各學校間對課程改革存在不同的需求與價值導向,就不同城市和農村之間而言,城市地區更多地考慮到創設寬松和諧的環境滿足學校特色發展和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而廣大的農村地區由于經費缺乏,場地器材和師資條件落后,其考慮更多地是利用當前條件滿足基本教學需要。所以,不同地區由于各種環境條件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水平發展不平衡。
2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不適表現
2.1課程培養目標的表面化、形式化
2003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課程方案》的目標要求是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具有現代教育觀念,良好的科學素養和職業道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掌握體育教育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勝任學校體育教育、教學工作,并能從事學校體育科學研究工作、學校體育管理工作及社會體育指導等工作的復合型人才。研究發現,我國部分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培養目標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中不到位,課程培養目標與《課程方案》目標要求相背離,部分高校課程目標制定較合理,但在課程教學過程中仍注重于技能傳授、訓練與競賽等目標培養,其培養目標的理念是體育教練而不是體育教師,學生培養上明顯帶有競技體育色彩,至于培養目標中的其它目標要求未能達到或未涉及。在應對基礎教育體育教師培養目標上,課程培養目標設立與實施亦不能滿足基礎教育體育課程目標需要,導致課程培養目標設立的表層化、形式化。
2.2課程內容設置脫離基礎教育需求
課程內容的設置應服務于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體現。目前,普通高校體育課程開設的項目豐富多彩,但大部分項目的普及程度不高,課程內容設置不具高校特色且脫離基礎教育需求,競技運動的教學內容體系仍根深蒂固。中小學即將淘汰的教學內容高校仍在傳授,且重點放在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上,忽視學生“會講”、“會做”、“會教”能力的培養,課程內容教法上缺乏創新性,各種練習方法和開展游戲教學的教材教法內容比例太小,結果造成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往往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在應對改革后中小學豐富多彩的體育教學內容時感到束手無策。其次,理論課內容比重有所增加,但內容仍有缺失,譬如,高校體育教育專業采用的教育學、心理學教材內容中既缺乏中小學生的心理輔導又缺少獨生子女的教育與心理問題的研究。此外,體育教育專業開設的部分理論課程如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物化學、體育法學、體育測量與評價等在基礎教育教學過程中從未涉及,課程教學內容過于追求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忽視基礎教育體育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2.3課程體系中教育教學實踐類課程缺乏
教育教學實踐類課程是檢驗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檢驗學生將來能否成為一名合格的基礎教育體育教師的重要指標。根據高等教育對體育師資的要求和專業培養目標,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體系中缺少入學教育、專業技能實踐、教育實習、畢業教育等教育教學實踐類內容設置。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實踐類課程是檢驗學生入學掌握知識情況的反饋,也為后續基礎教育教學提供鋪墊。由于課程體系中教育教學實踐類課程缺乏,學生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缺乏進行課程設計、組織實施的教學過程體驗,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得不到提升,進而使得學生在基礎教育教學過程中憑借感覺進行教學,教學過程混亂。
2.4課程設置結構相似,自身特色不突出
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必須要根據具體的培養目標來確定。當前我國部分高等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結構相似,效仿現象明顯,自主權不足,除教育學和心理學等幾門符合教育特點的課程之外,體育教育專業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開設課目均存在相似之處。課程體系均過于注重專業課的開設,忽視基礎課的設置,只注重本課程的縱深發展,課程設置過于狹窄,忽視課目之間的橫向知識交融,課程群結構建設力量不足。甚至很多高等體育院校都選取了相同的教材,缺乏針對體育教育專業區域特色的專業性教材,也缺乏根據學校的教學設施、師資水平、學校所在區域特點、地方對體育人才需求的特色課程。在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教學內容設置的選擇上未能體現地方特色和校本特色。
3基礎教育需求導向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對策
3.1落實課程培養目標覆蓋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目前,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正努力突破傳統的單一教學方式,提倡通過運動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努力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多種目標。縱觀高校體育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各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設定基本完善。所以,在人才培養目標中應對基礎教育需求培養層面,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著重加強學生教學的觀念,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和職業道德,以及具有適應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應用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迎合基礎教育中的“快樂體育”、“陽光體育”,擺脫偏重于技能掌握、訓練和競賽工作目標的培養,助推課程培養目標全覆蓋面的實現,此外,各高校應依據體育教育專業的辦學規模、辦學條件、師資隊伍、場館設施的不同,在確定人才培養目標上以及課程目標設計上應當有所差異,但要全面落實體育教育專業課程培養目標要求,以彰顯體育教育專業的辦學特色,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
3.2優化課程結構,完善體育課程教學內容
體育課程內容的選擇、設計和實施要樹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課程理念,為適應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需要,體育教育專業應突破重視競技運動的教學內容體系。在教學內容上既要保持體育教育的專業性和科學性,又要強調基礎教育需求的基礎性、實用性和靈活性。首先,普通高校體育課程設置應加強課程內容與社會發展的聯系,按照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設置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技能的課程,把競技體育項目作為健身的方法手段。在保留學生必須掌握的田徑、體操、武術以及傳統球類,如羽毛球、乒乓球、籃球等項目基礎上,建議增加中、小學就常見娛樂性的時尚運動項目(如花樣跳繩、拓展訓練、體育舞蹈等),進而與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接軌;其次,重視理論課程,提高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根據不同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增加實用性較強的內容,如著重掌握體育文化類、體育健康類、體育健身類和體育休閑類課程。
3.3增設實踐類課程,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高校體育專業課程應增設實踐類課程,加強學生的實際運用和操作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增設專業技能實踐課程,在教學中,師生之間應變建立交往合作、民主和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要給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盡可能多給他們活動時間和空間,使學生能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教學方法的研討,引導大學生結合當前基礎教育新課程實施中的熱點問題,解析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實踐中的典型案例,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去觀察、分析、評價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其次,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多的體驗基礎教育課堂教學規范、班級管理以及工作機制與過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應與教育實習基地學校建立“專業發展共同體”,構建教師互助培訓課程,一方面高校幫助中小學培訓在職教師;另一方面高校教師到中小學掛職鍛煉,使培養出來的師資能與中小學的需要有效對接。最后,延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教育實習時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教學見習、實習,體驗教學過程,查漏補缺,提升自身教學實踐能力。
3.4突出師范特點,彰顯課程的時代特色和地方特色
當前,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的人才不僅要有師范教育的能力,還要能滿足完成社會需求的各項體育工作任務,體育教師仍是當前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所以,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仍需進一步突出師范教育的特點。師范教育類課程是教師教育的重要課程,是師范院校區別于其它院校的重要標志,是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的重要保證。所以,應完善教育類課程設置,提高教育類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改革教育類課程的內容和形式,除了增加教育類課程外,還要較大幅度地增加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課程,重視學生的教學訓練科研一體化培養,為培養“厚基礎、寬口徑”的體育教師奠定基礎。此外,課程設置要體現時代的要求,彰顯地方特色,以培養具有核心素養的卓越型體育教師作為出發點和歸宿,依托立足地方,面向農村、城鎮、城市,服務全國的體育人才培養觀念,并依據地方院校獨特的人文地理環境,加強地方特色課程的開發,形成課程特色,突出體育院校辦學的時代特色,促進教育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緊密聯系,為社會培養特色教育教學人才。
4結語
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與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存在緊密聯系。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改革需要高校培養的體育教育人才去完成。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與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的實際需求存在差距,但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過程中存在問題與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直接關系。所以,高校體育專業課程設置應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建立完善的課程體系,落實課程培養目標覆蓋面,優化課程結構,創新教學方法,彰顯課程的時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建立多維度的評價體系。此外,高校教師、基礎教育的管理者以及基礎教育體育人才都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從實際出發,吸取新的教育理念,真正立足于學生教育,以實現與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需求相接軌。
參考文獻
[1]季瀏.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季瀏.體育與健康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黃漢升,季克異.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3,(11):1-3.
[4]黃漢升,季克異.我國普通高校本科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方案的研制及其主要特征[J].體育學刊,2009(2):1-4.
[5]顧偉農,劉傳進.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五套課程方案的比較[J].體育學刊,2009(3):70-73.
[6]季瀏,汪曉贊,湯利軍.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10年回顧[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1,35(2):77-81.
[7]關北光,李紅.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十年來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現狀研究[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3(11):28-31.
[8]高松山,云林森.新課標背景下中學體育教師教學分析[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2):98-100.
[9]李斌.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變遷、沖突及其整合——基于價值論的視角[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39(3):88-94.
[10]殷榮賓,季瀏.基礎教育體育課程內容改革的現實訴求與路徑[J].體育學刊,2015,22(3):75-80.
作者:宋德海;劉路;巢小春 單位:鹽城師范學院體育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