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高校體育舞蹈教學方法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體育舞蹈作為一種時尚體育運動項目,被越來越多高校體育教學所推崇。由于各高校的教學設施、師資力量參差不齊,難于達到統一要求。因此探析高校體育舞蹈的教學方法策略,對提高教學效果有指導意義。應遵循體育舞蹈的教學特點規律;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教學內容;采用適宜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應用形成性評價等教學方法策略可以提高高校體育舞蹈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高校體育;體育舞蹈;教學方法策略
體育舞蹈是一門體育、音樂與舞蹈充分融合的時尚體育運動項目,對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道德修養、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1]有良好的影響,已被許多高校列入體育課程體系。各高校的教學設施、師資力量參差不齊,在教學上難于統一要求,因此通過遵循高校體育舞蹈教學特點規律;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教學內容;采用適宜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應用形成性評價等教學方法策略來提高高校體育舞蹈教學的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1高校體育舞蹈教學的特點規律
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的特點規律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方面是體育舞蹈教學具有體育性和藝術性的特點規律。體育舞蹈之所以列為體育課程,源于其具有鮮明的體育特性,表現為需要良好的身體素質作為基礎,在學習訓練中遵循體育運動發展的一般規律,保持肌肉的伸縮性、韌帶的柔韌性、關節的靈敏,才能充分彰顯體育舞蹈的技術。藝術性指其所蘊含的舞蹈與音樂的特性。體育舞蹈以舞蹈為表現形式,每個舞種均來源于特有的地域環境和民族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音樂是舞蹈的靈魂,無論是節奏舒緩,旋律柔美,還是節奏快速、旋律激昂的音樂,都能使體育舞蹈煥發出青春活力,給予學習者或觀賞者無限的感染力。體育舞蹈集健身、音樂、舞蹈為一體的體育藝術表現形式,以及所蘊含的審美、娛樂、交際等人文素養的內涵,深受高校學生的喜愛。另一個方面是體育舞蹈是一項外引的體育運動,在我國普及面還不廣,在高校屬于一種新興典雅的體育運動,學生大多是基礎為零的初學者。最后一個方面是教學的基礎條件難于同質化,原因是各高校所屬地域及教育水平不一,體育舞蹈的教學設施、師資力量參差不齊,難以達到統一要求。而這個特性提示開展體育舞蹈教學方法策略的探究,對保證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2高校體育舞蹈教學內容的選擇
體育舞蹈包含摩登舞和拉丁舞。華爾茲、維也納華爾茲、探戈、狐步、快步屬摩登舞范疇;倫巴、恰恰恰、牛仔、斗牛、桑巴歸屬拉丁舞種類。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遵循高校體育舞蹈教學的特點規律,根據學生的體育能力、舞蹈基礎及音樂感覺,循序漸進,既保證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又要同學生的生理、心理及其藝術水平相匹配。在教學中一般以華爾茲(銅牌)為切入點,一是以華爾茲音樂為范例幫助學生認知音樂類型,熟知各類舞種音樂規律特點,讓學生在領會音樂規律前提下自培內在的音樂旋律感。二是在音樂旋律導向基礎上培養凝煉學生基本姿態,基礎舞步和舞曲組合。進而選擇探戈,牛仔、恰恰恰這些能彰顯體育舞蹈典型意義精華的舞種,并結合舞種簡介貫穿教學過程,從而幫助學生了解掌握不同舞種之間的特性特點,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更多的舞種。
3高校體育舞蹈教學模式的采用
教學模式指開展活動的一般方式,體育舞蹈是一種端莊典雅但難度較高的體育項目,因此采用適宜的教學模式可提高教學效果,例如體育舞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2]以及“互聯網+”模式等,可提高體育舞蹈教學的教學效果。選擇教學模式應考慮一是否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能夠讓學生掌握;三是學以致用,能夠參與校園文化活動。我們在實踐采用“基礎-普及-提高”的教學模式,在基礎教學環節,將體育舞蹈列入體育教學大綱,設置必修課或選修課來傳授體育舞蹈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最具典型意義的舞蹈;然后搭建體育舞蹈的普及教學平臺,開展體育舞蹈興趣培訓班,舉辦學校體育舞蹈大賽,鼓勵學生以體育舞蹈為主題參加學校和社會的文化藝術活動,以些來增強體育舞蹈的感召力,吸引更多的學生。同時設立學校體育舞蹈俱樂部,組建學生體育舞蹈業余訓練隊,參加學校及社會實踐活動,構建課內外一體化的教學體系,提高了體育舞蹈教學效果,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
4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發揮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指在教學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覺地、有目的地、有計劃地、積極主動地學習體育舞蹈。在理論教學中強化學生對體育舞蹈是一種體育鍛煉的方式,能提高身體素質,調節心理情緒;學習體育舞蹈可培養形體、動作、音樂審美意識;體育舞蹈是一種娛樂、人際交往技能的認知。在教學過程發揮主體參與性教學作用,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舞蹈教學的整個過程,例如參與體育舞蹈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活動的安排以及學習效果的評價等。同時起主導作用的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參與的體育舞蹈學習活動,與學生的學習情感,認知升華進行互動。對體育舞蹈的舞蹈種類、起源、表現力等進行詳細解說,選擇適當的音樂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引導和提高學生對體育舞蹈的審美感知和鑒賞能力。鼓勵學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互相討論、合作探究,進行課外練習、網絡教學平臺學習及參與參與社會活動等自主學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體育舞蹈的重點和難點,學習更多的舞種。
5高校體育舞蹈教學評價的應用
體育舞蹈課的教學評價有多種形式,形成性評價可有針對性對體育舞蹈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即時的評價和反饋,發揮診斷、調整、矯正、激勵等功能,從而促進教學效果。劉璐[3]為了探討形成性評價對體育舞蹈課學習效果的影響,設置了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對照行研究,結果提示兩者體育舞蹈的理論、技術、綜合能力、情意表現四個方面均有顯著差異,且實驗班均優于對照班。體育舞蹈課的的內容含有多個舞種,每個舞種又有基本舞步和套路,不同的音樂風格,蘊含著獨特的文化內涵。在教學實踐中可選擇各個舞種中最具典型意義的舞蹈作為一個教學模塊,每個模塊設定基本舞步、音樂感知、舞蹈套路等學習的階段性、終結性目標,即時進行學習成果的評價和反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始終有目標的激勵,時刻牢記努力的方向。例如完成某個舞蹈的基本舞步學,某個舞蹈音樂速度、節拍、旋律的感知,某個舞蹈套路或套路中某個組合學習成果的即時評價與反饋,可使學生獲得成就感,或者了解學習的不足而加以改進。利用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多個維度的評價,可實現與教師、學生自我以及學生之間思想與情感上的深層次交流,不僅能檢查評價學生完成階段性教學目標情況,還能及時反饋和改進教師的教學過程和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并能促使從學生被動接受評價轉變成為評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最終提高體育舞蹈課的學習效果。
6結語
本文主要討論高校體育舞蹈的差異化教學及教學軟實力提高的問題,根據各高校因客觀條件的限制體育舞蹈教學的基礎設施、師資力量難于同質化的背景,提出以遵循體育舞蹈的教學特點規律等教學方法策略來提高高校體育舞蹈教學效果的途徑。
參考文獻
[1]莫冬麗.體育舞蹈教學對拓展大學生素質的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18,8(15):53-54.
[2]李影,王莉,萬傳金.體育舞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構建[J].池州學院學報,2018,32(5):151-152.
[3]劉璐.形成性評價在普通高校體育舞蹈課堂中應用的研究——以宜春學院為例[D].北京體育大學,2018.
作者:莫冬麗 單位:右江民族醫學院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