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學風建設質量評價問題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為了解決運城學院學風建設質量評價的問題,對2015-2016學年第一學期運城學院經濟管理系大三年級八個班級的學風建設質量進行調查統(tǒng)計和分析,將學風建設質量評價問題轉移為數學問題。選取了12個指標,應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4個主要成分,包括學習態(tài)度、學習效果、學習風氣、學風文化,再利用聚類分析法對八個班級進行綜合評價,最終得出適用于運城學院學風建設質量考評的數學模型,為其工作的科學性指明了方向。
關鍵詞:學風建設;因子分析;聚類分析
學風建設一直以來都是各大高校教育工作的主題,是高等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表現(xiàn)[1]。學風建設已不僅僅是高校的主題,更是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主題。優(yōu)良的學風是加快教學改革步伐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形成校風和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因素[2]。鑒于高校種類的不同和辦學層次的高低,各高校都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學風建設辦法。現(xiàn)階段運城學院同樣尚未建立起統(tǒng)一的學風評價體系,在對班級進行考評時,主要是把各個考核指標得分相加,然后多個班級進行橫向比較。認定主要參考以下一些指標:出勤率、未掛科率、未作弊率、自主自習率;聽講座率、圖書閱讀率、英語四六級通過率、計算機二級通過率,擁有資格證書率、未請假率、競賽獎學金獲獎率、未曠考率、社會實踐活動參與率、入黨申請書提交率、作業(yè)完成情況、班級特色活動舉辦情況等。該方法簡單明了,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忽視了各指標之間的相關性;另一方面,現(xiàn)階段的班級考核結果采用固定的比例進行確定,按照固定比例設置分類標準,忽視了數據之間本身的特點,造成考核結果的相對不公平性,同時也起不到激勵的作用。因子分析是指研究從指標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統(tǒng)計技術,可在許多指標中找出隱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減少指標的數目,將相同本質的指標歸入一個因子,剔除指標之間的相關性。聚類分析是一種建立分類的多元統(tǒng)計的模糊分析方法,利用數據本身之間的特點和親密性,數據結構和得分相似的會首先聚在一起,是研究“物以類聚”的一種數理統(tǒng)計方法[3]。本文選取運城學院經濟管理系大三年級八個班級2015-2016學年第二學期的學風建設指標考評數據進行多變量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
一、指標的選擇
影響一個班級的學風建設質量水平高低的因素有很多,已如前述。為了能從橫截面上總體反映各個班級的詳細情況,選取12個指標作為主要的參考變量,分別為:y1,是指一學期內的某一班級從未曠課人數占班級總人數的比例;y2,全班學生期末考試及格人數占班級總人數的比例;y3,班級內從未因作弊受過批評處分的學生人數占班級總人數的比例;y4,班級內一學期從未請假的人數占班級總人數的比例;y5,規(guī)定自習之外平均每周自習8小時以上的人數占班級總人數的比例;y6,一學期自主參加過三次以上學校舉辦或教育機構舉辦的學習類、人文類講座的人數占班級總人數的比例;y7,班級學生一學期借閱或自購圖書5本以上的人數占班級總人數的比例;y8,英語四級通過人數占班級總人數的比例;y9,英語六級通過人數占班級總人數的比例;y10,班級學生考取各類從業(yè)資格證書的人數占班級總人數的比例;y11,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通過人數占班級總人數的比例;y12,班級內獲得競賽類獎學金的人數占班級總人數的比例[4]。
二、因子分析
(一)適用性分析
選取上述12個指標是為了對各班的學風建設情況有更為全面、完整的把握。但是涉及的變量較多,直接進行班級間的比較分析,無疑會增加分析過程中的計算工作量,并且收集的諸多變量之間通常會存在一定的相關性,這直接會致使評價模型的參數不精確甚至模型不可用等。為解決上述問題,首先用因子分析方法減少變量個數,剔除變量之間的相關性。
三、聚類分析
應用因子分析的降維思想,從評判班級學風建設的12個因素中提取了4個成分,代入因子得分函數。結論通過對研究對象的學風建設指標數據進行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在12個考評指標基礎上提取出4個主要成分,包括學習態(tài)度、學習效果、學習風氣、學風文化,對八個班級的學風建設質量水平進行了聚類,給出了三個檔次的考評結果。有效地解決了簡單名次分數相加排隊考評的不科學性問題,避免了以往方法不考慮指標的權重不同和指標內涵重復性問題,為運城學院班級學風建設質量量化考評機制的統(tǒng)一建立指明了方向。另外,在今后的研究中,還需要擴大研究對象,對模型進行進一步驗證,使得學風建設工作更具有信服力。
參考文獻:
[1]瞿祥華,鄧云濤.以學風建設為主線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工作[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09(8).
[2]潘學鋒.高校校風、學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信息,010(32).
[3]蔣德瓏,李盛,王克文,付金光.模糊聚類分析系統(tǒng)的研究與實現(xiàn)[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011(12).
[4]楊昌銳,隋紅,沈波,孫莉.班級、宿舍“亞環(huán)境”對大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研究[J].高校輔導員學刊,011(6).
[5]薛薇.統(tǒng)計分析與SPSS的應用[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北京.2011(6).
作者:嚴銳;秦奕;趙卜;范廷袖 單位:運城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