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本科院校學科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為了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需求,近年來通過調整和整合形成了一大批的新建本科院校。學科建設是高等學校發展的龍頭和關鍵,開展學科建設是這些新建本科院校面臨新任務和需要解決定新問題,也是其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保證[1~2]。特色學科建設既是學科建設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學校辦學特色的重要體現,對新建本科院校的生存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由于歷史和現實的一些原因,與基礎較好、辦本科歷史較長的綜合性本科院校相比,新建本科院校整體學科水平相對較低,所處的社會環境較差,占有的資源有限,因此在學科建設方面有著天然的劣勢。如何開展特色學科建設,加快學科建設的步伐是一個十分重要,而又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比較分析,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進行特色學科建設的幾種方法和途徑。
一.明確責任,準確定位,是特色學科建設的基礎
開展特色學科建設首先要對學校進行準確定位。一所高校的定位,就是根據學校內在因素和所處的外部環境,來確定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發展戰略和方向。從目前的現狀來看,新建本科院校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適應和推動地方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而組建的,一般是多科性的教學型或教學應用型大學,培養面向基層、面向生產第一線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是其主要的目標和發展方向[3]。
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是指應用科學定律等知識“物化”為產品或工程設計的工程師、工藝師、設計師和技師等,應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適應能力和實用能力。一般而言,應用型人才可以分為三個層次[4~5]:應用型人才的基礎層次是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技術(技能)應用性人才的技術技能比較扎實,能夠熟練地進行技術和技能的操作,這類人才是我國高職高專培養的目標;應用型人才的中級層次知識應用型人才,他們的理論知識比較深厚、技術技能比較扎實,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開發能力,這類人才的培養工作主要由應用型本科院校、部分本科院校的應用性專業承擔,目前,幾乎所有的新建本科院校均可定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的高級層次是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這類人才不僅理論知識比較深厚、技術技能比較扎實,尤為重要的是具備創造和創新的能力,這是目前我國重點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
服務地方經濟主要要做到:以地方經濟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作為學校確定人才培養規格和專業發展的依據,在專業設置和調整過程中與地方經濟發展緊密結合,重點培養地方社會和經濟發展等方面急需的人才;以解決地方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作為學校的科研課題,地方的經濟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持。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學科建設應以培養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和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為基礎,凸出應用型和地方性。
二.凝煉方向,張揚優勢,是特色學科建設的重要途徑
特色既是一個學科的立足之根,又是一個學科的競爭之本。沒有特色的學科是談不上優勢的,開展學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要凝練學科方向,提升傳統優勢學科的學科優勢是形成特色學科的一條重要途徑。從學科建設的實際情況來看,學科優勢具有相對性,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數是由過去行業性專科學校合并、重組或單獨升格起來的,是過去區域(行業)發展、人才培養、傳播知識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為這些行業的發展作出了學多重要的貢獻。過去學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一些相對較強的學科和專業,在一定的區域和行業內具有一定的優勢。這些優勢學科往往表現在具有相對穩定的學科方向,相對合理的學術梯隊,較為良好的研究基礎(研究方向、儀器設備等),尤其在應用性和實用性方面具有很多的優勢。
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學科建設要充分利用自身傳統的這些優勢學科,以傳統的優勢學科為基礎開展特色學科。通過對傳統的優勢學科進行評價和分析,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選擇具有良好發展情景的優勢學科作特色學科建設,把自己的優勢做大,做強,以加快特色學科的建設步伐,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優化資源,交叉融合,是特色學科建設的重要保證
開展學科建設最關鍵的因素是人才,學科帶頭人和學科隊伍是學科建設的基本要素之一,人才的素質、結構直接影響著學科的發展方向。與綜合性本科院校相比,新建本科院校的高層次、高素質人才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相對較弱,對現有人才進行優化配置形成相對優勢是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學科的重要保證。
人才的整體缺乏并不意味著不能形成人才的局部優勢。新建本科院校在過去的辦學階段,由于行業和專業的特點,往往只是在某一領域或某一方向有相對比較集中的人才,并且在過去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學術特色和風格,有一定的學科優勢,這些是人才進行優化配置,創建特色學科建設的基礎。
另外,隨著高層次人才培養速度的加快和綜合性本科院校高層次人才飽和度的增加,高層次的人才向新建本科院校流動的速度正在加快,使得新建本科院校新的高層次人才快速增多。新培養和引進的人才往往具有新的研究方向,他們為學科的交叉融和奠定了人才基礎,新建本科院校要充分有利用這些人才,通過學科交叉形成新的特色學科。
四.立足地方,服務社會,是形成特色學科有效措施
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數分布在省會城市以外的地級城市,具有較強的地域性,獨特的地域文化和傳統文化既是學校進行學科建設的文化氛圍,也是特色學科建設的重要資源和著眼點、切入點。
新建本科院校一般由地方政府主辦,地方政府的財政撥款是學校辦學經費的主要來源,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和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是學校的重要責任。從社會整體來看,由于資源的特點和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經濟特點,有很強的區域性。主動與地方經濟,尤其是特色經濟相結合,不僅有利于形成特色學科,而且可以更好地為地方經濟服務,爭取地方政府對學科建設的各種支持,有利于特色學科的發展壯大。另外,還有利于學生在本地區的就業,擴大學校的影響力。
新建本科院校在學科建設中不僅要緊緊地盯住學科發展的趨勢和學科前沿的動態,更重要的是要圍繞所服務的區域的地緣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勢以及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結合本校的實際,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學科”。
五.不斷完善,持續創新,是保持特色學科的必要手段
特色學科是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特色學科具有相對性和不穩定性,特色學科的存在會受到社會發展的需求、學科環境的變化和學科競爭對手的發展等因素的影響。因此,特色學科一經確立,不僅要集中力量,加大投入,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建設重點特色學科,還要具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戰略眼光,在特色學科的建設中不斷完善,持續創新。如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結構的變化,調整某些專業、學科的學生數量和知識結構,調整學科的研究和發展方向,以適應國家新的需要;根據其他高校學科發展的情況,調整自身的學科發展方向,以提高特色學科的競爭力;要根據學科自身發展的需要,調整學科研究方向,從學科發展的根本上提高特色學科的競爭力。尤其重要的是要更新觀念,樹立創新意識,在特色學科建設的方法手段上不斷更新,以保持特色學科,使學校不斷擁有這種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