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多元文學視域下的國外學前教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加拿大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學前教育的教育基礎
第一,確保學前兒童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課程。課程應以兒童為中心,關注兒童的游戲以及每個兒童對身體、智力、社交和情感的需要。第二,在教育每個兒童的過程中,欣賞和尊重兒童的家庭文化和出生背景。第三,確信英語是兒童必需和值得的學習語言,它是兒童語言的補充而不是第一語言的替代品。第四,有意識通過多元文化課程計劃促進每個兒童學習自己的傳統文化,使其把傳統文化作為核心課程來學習。第五,發展兒童的多元文化態度、知識和技能,消除偏狹、偏執、偏見和種族歧視。第六,確信不同文化的兒童得益于多元文化的教育。確信文化的多樣性,能夠豐富兒童的世界觀,提高兒童的理解能力、欣賞能力和尊重他人的能力。加拿大多元文化社會中的學前教育必須滿足兒童在文化多樣性的社區中生存和生長的需要。兒童必須意識到他們生存的世界以及對他們的改善。在文化多樣性的背景下,教師必須致力于開發每個兒童的積極的、內在的潛力。加拿大的多元文化生活,充滿著對兒童的挑戰、困惑以及豐富潛力的開發,教育系統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
(二)加拿大的學前教育機構及入園問題
加拿大教育系統由加拿大各級地方政府負責管理,每個地區教育階段劃分和命名各有不同。就學前教育命名來說,各省差異很大。例如,新斯科舍省教育部把幼兒園稱為幼稚園(GradePrimary),安大略省稱幼兒園為幼兒園小班(JuniorKindergarten)和幼兒園(Kindergarten),還有用法語命名的幼兒園即MaternelleandCPECentredelaPetiteEnfance。在草原諸省,省教育部不要求兒童入幼兒園。在加拿大,兒童入幼兒園的年齡各省差異不大,安大略省幼兒園小班是4~5歲,各省的幼稚園和幼兒園是5~6歲。在多倫多,兒童的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小學階段。在進入小學學習前,兒童于6月份結束其學前教育。如何解決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問題已成為加拿大學前教育發展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小銜接問題上的處理,既重視幼兒園本身的特點,區分幼兒園與小學的差異,又注意二者之間的銜接。
(三)加拿大的學前教育課程設置
在加拿大的學前教育中,以兒童利益為先,以兒童發展為本,已成為學前教育的共識。許多教師都具有使兒童怎樣學和如何最有效地教兒童的教學理念。在認知領域,教育家皮爾杰特(JeanPiaget)研究表明:兒童最佳學習途徑是通過直接經驗獲得的概念理解和通過自由游玩和非限制的探索操作有形物體。基于此理論,加拿大教育界紛紛探討以活動為本的課程,如兒童在“做中學”,教師通過提供豐富的學習環境和指導兒童合適的活動以發展兒童的認知水平。
加拿大幼兒園課程的內容包括語言、數學、藝術、科技以及個人和社會發展五大領域。加拿大以兒童認知發展為本的課程材料教學內容中,通過班級主導文化的材料設置課程。教學材料包括幼兒押韻詩、游戲、講故事、食品、動植物、季節知識、加拿大節假日慶祝以及與成人交往模式。大多數活動通過有計劃的課程教學實施,訓練兒童獲得口語、聽力技巧,討論技巧,兒童參與活動的獨立性,以及獲得自由選擇和獨立工作的習慣。兒童在活動中自主探索學習,充分建立在尊重、信任兒童的基礎上,這有利于兒童快樂健康發展,有利于兒童了解世界。給兒童提供充分自由的發展空間,讓兒童從“做中學”中學會自己管理自己。
加拿大學前課程實施的核心是鼓勵兒童接觸社會、接觸事物,使兒童通過接觸進行探索,獲得直接經驗,逐步引導兒童依據科學的概念、方法和價值觀等來作出各種決定,豐富自己的世界觀。教師必須把教學建立在觀察和傾聽兒童的基礎上,以兒童為本,讓兒童成為課程真正的主人。兒童學前教育經驗的獲得為身體、智力、社交和情感提供了最佳學習機會。兒童學前教育經驗為其終身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僅影響著他們自身將來的發展,而且還影響著他們參與加拿大多元文化社會的多種族文化的融合過程。
加拿大的學前教育師資
加拿大的學前教育教師除了要達到各省市的基本標準外,還要根據自己所擔任的工作類型達到不同的學歷要求。學前教師必須具有大學畢業后經過一年的專業培訓獲得專業資格證書,幼兒園園長必須具有豐富的學前專業經驗和經過有關管理方面的學習培訓。加拿大非常重視學前教師的職前和在職培訓。受訓后的教師必須通曉加拿大社會的文化多樣性知識,包括語言、種族、宗教、財富、社會階層和區域興趣,加拿大移民文化及其意義;熟知當前加拿大或全球至少兩個學識點,了解學校組織與文化差異的關系,掌握種族偏見歧視的基本知識并且能夠設計消除偏見的教學能力,具有對文化上有損人格的種族主義和性知識等話題的溝通能力。早在1977年,阿斯尼伽(TomasArciniega)就提出理想教師必須具有三個方面的維度:個體特征、專業特征和以社區為導向的特征。要求教師用積極的態度尊重、理解和鼓勵兒童健康成長;要求教師具有有效的多元文化的經驗,專業研究態度;理解少數種族的文化并參與其中。之后,莫瑞森(Morrison)于1980年進一步補充了三個特征,即心理文化的適應,教師個人身份轉換的公開,成為具有批判意識的傳遞文化的人。他認為,成功的多元文化教師能夠有效拓展他們自己的文化并且知道許多文化的社會學和心理學術語。
培訓途徑上頗具彈性,提供彈性的培訓課程來滿足教師的需要,盡可能體現多元文化社會的要求,加拿大學前教育模式對我國學前教育具有借鑒意義。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各個國家、各個地域和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互動增強,加拿大學前教育的多元文化理念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當然,加拿大的學前教育與其多元文化背景是吻合的。一國的學前教育必須符合其基本國情,不能盲目地照搬外國的經驗,這才是我們的學前教育,甚至是整個教育體系應該學習的。
作者:何躍萍單位:華東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