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財政性學前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以20小時免費教育津貼計劃為依托,提高學前教育普及率學前教育的本質屬性是公益性,政府作為最大的公權組織,必須主導、優先提供并不斷擴大學前教育的普惠面。[2]因此,免費學前教育的實施需要政府給予財力、人力和物力保障。新西蘭重視對免費學前教育的實施,通過采用一定時間的免費教育來提高學前教育的普及率。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新西蘭注重分階段、循序漸進地實施20小時免費教育津貼計劃,并逐步擴大受益對象范圍。2007年7月1日,教育部實施了20小時免費學前教育津貼計劃,該計劃規定無論兒童的家庭背景如何,所有3~4歲兒童均有資格接受20小時免費教育,并且獲得20小時免費教育津貼。在一些毛利語言所每周也可以獲得20小時免費學前教育津貼。自2010年7月開始,教育部擴大了享受20小時免費教育津貼的資助年齡,5歲兒童也有資格去接受20小時免費教育津貼。其次,擴大學前教育經費的資助范圍。據教育部2009年預算報告顯示,政府在2009—2012年間,對20小時學前教育項目中總共投入了將近7000萬美元的經費資助,包括兒童和學前教育機構均受益。[3]最后,20小時免費教育項目提升了經費標準和水平。20小時免費教育津貼主要是由20小時學前教育津貼和10小時附加學前教育津貼組成。總體而言,新西蘭20小時免費教育津貼計劃擴大并強化了政府在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投入中的主導作用,使更多的兒童能夠接受學前教育服務,進一步增強了學前教育的公益性。
2.以提高教師質量為關鍵,增加對學前教師的經費補貼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的質量保障。關注學前教師的質量,增加對學前教育的經費補貼,是保障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前提,同時也為學前教育質量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一直以來,新西蘭非常重視學前教師的經費投入,并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新西蘭對注冊教師計劃不斷進行改革,并且給予充足的經費補助。例如,從2010年11月開始,教育部決定注冊的小學教師將獲得認可,在學前教育機構從事服務也將獲得經費補助。由于這種政策變化,在4年內將提供1950萬美元的經費資助學前教育機構,符合資格的學前教育機構將會獲得更高的經費資助。同時,新西蘭資格認證局擴大了對一些海外學前教師資格的認可范圍,政府計劃在4年內投入1540萬美元來支持此項計劃,最終使海外學前教師資格可以等同于新西蘭學前教師資格,擴大了合格教師的數量。[4]其次,新西蘭為學前教師設立了專門的經費補貼計劃。例如,學前教師津貼是優先幫助以教師為主導的學前教育機構,實現80%的教師注冊的一種經費補助形式。該項津貼主要用來彌補合格注冊教師的短缺,為教師獲取技能和文化、語言知識提供資助等等。而臨時注冊教師津貼也是以提高教師質量為目標的一種津貼計劃,其主要是為學前教育機構中的臨時注冊教師提供額外經費支持的一種資助計劃。該津貼旨在幫助臨時注冊教師轉變為完全注冊教師提供支持。最后,通過對學前教師的經費資助,其合格教師數量和質量都有了明顯提高。據教育統計局2011年統計報告顯示,自2007年開始,合格教師在教師總數中的比例一直在增加,并保持在一個恒定的速度(大約每年2%的增長率),即從2007年的60%增加到2011年的69%。[5]從2007—2011年,合格教師的總量增加了57%。總體而言,新西蘭通過對學前教育的經費補貼,在一定程度上為學前教師的質量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二、新西蘭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投入對我國的啟示
從新西蘭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投入的特點來看,其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投入反映出其內在的價值取向,主要體現在以教育公平為導向,保障各類兒童的受教育權。以“兒童為本”為理念,擴大兒童入園率。以建立健全的經費投入體系為根本,注重提升學前教育的質量。這些取向為我國完善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投入體系提供了重要啟示。
1.以教育公平為導向,保障各類兒童的受教育權以教育公平為導向,保障各類兒童的受教育權,是新西蘭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投入的價值取向之一。一方面,新西蘭政府出臺以一定小時為單位的免費教育津貼計劃。新西蘭于2007年實行20小時免費教育項目以來,分階段逐步實行免費教育,從而使3~5歲的兒童都能接受每天最多6小時、每周最多20小時的學前教育。在此基礎上,新西蘭又增加了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的服務時數,即提出了10小時附加免費學前教育計劃,即每位兒童在20小時學前教育津貼服務的基礎上,又可以獲得10小時免費學前教育津貼。由此可見,新西蘭采用一定小時為單位的免費教育津貼計劃,使更多的兒童能夠接受學前教育服務,在實施上保證了學前教育的起點公平。我國目前正致力于推動學前教育的普及,以小時為單位實施免費教育津貼計劃,這對我國而言是一條可以嘗試的途徑。另一方面,政府重點關注對偏遠地區學前教育機構的經費資助。截至2011年7月,注冊學前教育機構中歐洲裔兒童比例占62%,毛利兒童占21%,太平洋島嶼兒童占7%,亞洲裔兒童占7%,其余3%屬于其他種族兒童。相比2010年,亞洲裔兒童注冊人數增長了9.2%,太平洋島嶼兒童和毛利兒童的注冊兒童人數分別增長了7.3%和6.1%(見表1)。此外,新西蘭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還關注對特殊兒童的經費投入。所謂特殊兒童指生理或心理上有缺陷的兒童,也稱為身心障礙兒童或殘疾兒童。特殊需要兒童是屬于弱勢群體中最需要關注的群體,對他們進行一定程度的經費資助是改善學前教育公平的必然訴求,新西蘭非常重視對具有特殊需要兒童的經費補助。例如,特殊需要、非英語背景兒童扶助金主要就是為學前教育機構中具有特殊需要或者非英語背景的兒童提供資助的一種經費形式。這些普惠性的措施為特殊需要兒童接受學前教育服務提供了物質保障,同時也增加了學前教育的普及率,進一步增強了學前教育的公益性,體現了教育公平的價值取向。與新西蘭相比,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因此,加大對偏遠地區、少數民族以及特殊需要兒童的扶持力度,設立各類教育扶持津貼,無疑將極大地改善我國學前教育的公平程度。
2.以“兒童為本”為理念,擴大兒童入園率以兒童為本為理念,擴大兒童入園率,是新西蘭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投入的價值取向之二。學前教育是教育階段的起點,新西蘭政府堅持一切為了兒童的原則,對兒童進行經費投入,從而擴大兒童入園率。這里的兒童入園率主要由注冊總人數和每一個年齡階段兒童注冊人數所決定,因此,兒童入園率隨著注冊總人數與每一個年齡階段兒童注冊人數的增加而上升。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西蘭對學前教育進行了積極的改革,特別是對經費模式進行了創新,通過政府主導和市場機制結合,加大對學前教育的經費投入。因此,自1990年以來,兒童入園率有了顯著提升。據新西蘭教育統計局2011年學前教育年度報告顯示,相比1990年,2011年兒童入園率增長了52%。隨著我國普及學前教育的需求日益強烈,不斷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力度,應成為我國堅持以“兒童為本”理念的基本表現。另一方面,新西蘭政府非常重視兒童的起點發展,故把學前教育經費設立為專項財政,包括每年的財政預算和決算,都是把學前教育作為獨立的階段進行經費投入,在投入機制上與其他教育階段的經費投入相得益彰。具體而言,新西蘭針為學前教育的各項發展設立了專門的經費,比如有為學前教育機構提供補助的學前教育補助金、為教師發展設立的學前教師教育津貼、為兒童提供免費教育機會的20小時免費教育津貼、為偏遠山區小規模注冊的學前教育機構所設立的偏遠地區學前教育服務年度補貼等等。這些專門的津貼計劃在一定程度上為不同類型的學前教育機構、不同背景和文化的兒童提供經費支持,從而使學前教育機構的基礎設施、安全設施以及兒童的入園率都有了物質保障。同時,在2010年,新西蘭教育部頒布的《學前教育經費使用指南》,更是進一步在制度上明確了學前教育的獨立地位,強化并踐行著設立專項學前教育經費的理念。由此可見,建立學前教育經費專項財政制度,也將是我國完善學前教育經費投入體系的必然方向。
3.以建立合理的經費投入體系為根本,注重提升學前教育的質量以建立健全的經費投入體系為根本,注重提升學前教育的質量,是新西蘭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投入的價值取向之三。一方面,新西蘭建立完善的學前教育成本分擔機制。學前教育經費不僅包括國家和各級政府部門的財政預算和實際用于學前教育事業的經費,而且包括社會各種力量和個人用于學前教育的費用。學前教育經費的主要分擔者是政府和家長,其分擔的份額則由學前教育成本來決定。而學前教育作為一種準公共產品,政府應該承擔主要的職責。在新西蘭,政府對學前教育事業的財政性撥款是學前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其他渠道的學前教育經費來源也很重要,包括企業和個人繳納的交易稅、教育公債、社會團體和個人繳納的交易稅、教育基金、兒童及其家庭所負擔的部分費用等。然而,由于新西蘭是高福利的國家,政府對學前教育經費的資助在80%左右,而家長則承擔學前教育的費用僅占20%左右。這個資助比重反映了新西蘭政府對學前教育的義務和責任,同時進一步明確了學前教育的公益性。目前,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而言,強調政府全額承擔學前教育的投入不甚實際,因此,借鑒新西蘭學前教育經費投入的成功經驗、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擔制度將極具意義。另一方面,新西蘭政府特別重視師資待遇。學前教育師資建設對于一國學前教育質量的保障和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至關重要,而學前教師的待遇是保證學前教師隊伍質量的關鍵因素。對學前教師的經費投入不足會導致優秀教師的流失或者優秀教師工作積極性的喪失,新西蘭非常重視學前教師的發展,要求注冊學前教師須持有由新西蘭教師委員會頒發的執業證書。為此,教育部設立了“學前教師教育津貼”、“臨時注冊教師津貼”、“激勵津貼”等一系列資助計劃,包括學前教師的培訓費用、學前教師的薪資待遇、學前教師的注冊費用等都有所包含,旨在幫助提升學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發展質量。通過經費的投入,注冊學前教師數量也取得了明顯的提高,其中包括持有教師資格的教學人員、由教師委員會認證的注冊教師、培訓學習的教師都日益增多。整體來看,教師隊伍的質量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從而推動了學前教育質量的整體發展。與此相比,我國對于幼兒教師的重視程度還有待加強,尤其是在幼兒教師待遇和資助等方面缺乏強有力的支持,因此,對于我國而言,設立各類幼兒教師津貼顯得尤為必要和迫切,這無疑將有助于我國幼師隊伍的整體穩定和發展,從而在根本上保障學前教育的質量。
作者:李慧葉存洪單位:南昌師范學院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