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整合生活資源,打造實效教學
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認識到生活對推動教育開展的積極作用,鼓勵學生從生活中積累課程資源,提高自身的知識面與數學素養。教師對生活資源的開發可以通過教學情境設置、加強反饋訓練等不同途徑,促進數學課堂能實現與生活課堂的緊密銜接。例如,在蘇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位置與方向”的教學中,單從書本出發讓學生理解本課的內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為了促進學生能夠從生活發現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所在城市的建筑物來確定家的位置、學校的位置,在語言表述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逐漸拓展講解方向、位置的概念。這種以生活環境為切入點的教學方法能夠增加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熟悉感,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性。但是僅憑教學過程中使用生活資源不能實現學習的舉一反三,此時反饋訓練的重要性就凸現出來。引入生活資源的反饋訓練是指促進數學運算與解題技巧的生活化,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分析能力、計算能力、思維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用卷尺對黑板的長度與寬度進行測量,讓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發現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然后再布置作業,讓學生走入生活中,自己通過測量與比較,找到身邊的正方形和長方形,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在問題上的分析能力,也可以提升其問題的解決能力,促進學生個性化思維的拓展。在生活資源開發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資源進行篩選與優化,使得生活資源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從而提高資源的操作性與易理解程度。
二、利用網絡資源,實現高效教學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積極利用網絡資源有助于增強小學數學課堂的活力,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互動。相對于過去可利用的教學資源,網絡資源具有多樣性、豐富性的特征,能夠在充實教學資源的基礎上,給予學生更多的想象力、判斷力。在利用網絡資源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提高對豐富性、共享性網絡資源的利用水平,再積極利用教學管理軟件,及時跟進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效率。但教師也應該認識到網絡資源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避免出現喧賓奪主的現象,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網上篩選、搜集較多的長方體與正方體實例,讓學生能夠通過多媒體平臺更加直觀地觀察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物體,從而指出他們的面、棱與頂點,并采取對比研究法,讓學生在對比的過程中掌握多種不同物體的特征,從而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在特點上的了解。而為了提高網絡資源的利用水平,加強學生課下對知識的鞏固,教師可以安排布置相應的作業,讓家長輔導學生在網絡上尋找相應的資源材料。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的“找規律”中,教師可以布置“找尋生活中的規律”,讓學生通過網絡、觀察等多種調查方式,整理自己搜集到的“規律”,截圖或者拍攝圖片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進行展示,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也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活用錯誤資源,促進有效教學
錯誤資源是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由于失誤而產生的資源,錯誤資源的再利用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對學生的知識體系進行重構;有利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不斷拓展;有利于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整體效率。教師對錯誤資源的利用首先要從錯誤的分析入手,探尋問題產生的根源。其次,再針對錯誤題目加以重復利用,加強學生的自我探究。在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中,學生經常由于看錯數字、不能理解公式而造成計算結果出錯,教師可通過專項性的練習了解學生出錯的具體原因。例如,在學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學習有余數的小數除法計算,讓學生運算18.6÷1.6,并讓學生自己進行驗算,通過驗算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對答案的正確性進行判斷。教師應該通過誘導讓學生自己發生問題產生的原因;通過余數與除數的對比,讓學生通過大小來進行判斷。這種代表性的錯誤案例都可作為數學課堂上的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自我發現意識。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在課本資源的基礎上積極開發、利用生活資源、網絡資源與錯誤資源,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入手點,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學習活動的開展提供豐富、優質的教育資源,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能動性,使得學生能夠靈活把握數學知識,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作者:劉廣兵 單位: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阜城鎮新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