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養成教育實驗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關于大學生養成教育這一問題,特別是在人們生活日益健康、富裕,社會穩定發展的今天,顯得尤為重,研究此問題的專家和學者也特別多。通過中國知網,輸入“大學生養成教育”檢索項,全國就有7600多條有關大學生養成研究方面信息,輸入“大學生養成教育實驗研究”,仍然有2000多條研究信息。但他們基本上都是從理論上進行定性研究。而筆者認為,在我國現在以素質教育為主的教育體制下,實際上各中小學還是偏重于應試教育。大學階段不但是學生學習各項專業知識的重要階段,即人生觀和價值觀日趨成熟的關鍵時期,還是學生社會化的關鍵時期。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思想道德素質、心理素質和日常生活行為習慣上都不同程度地表現出一些問題;要使我國社會文明、健康、穩步發展,必須解決大學生這一現實問題,加強大學生養成教育很有必要。本文針對大學生在思想道德素質、心理素質和日常生活行為習慣上出現的各種現象,用實驗對比的方法,對當代大學生養成教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進行定量分析與研究,為今后我國高校大學生養成教育的深入與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一、研究對象
四川民族學院大二年級普通本、專科學生。
二、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通過學校圖書館和中國知網,收集有關大學生養成教育相關資料,為此研究提供參考。
(二)實驗法在學校大二年級中隨機抽取100名學生,其中,男生48名,女生52名,編成兩個實驗班,每個班50名,男女各半;由同一個老師用同樣的方法進行實驗,時間為一學期。實驗前對這100名學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問卷調查,一學期后再次進行問卷調查。問卷的信度檢驗:為保證問卷的可靠性,采用重測法,兩次調查間隔兩個星期。從第一次調查對象中,對部分調查對象進行了二次重測,并對兩次測試數據進行統計學相關系數分析,得出重測相關系數R=0.87(P﹤0.01),這一結果達到了體育測量學所要求的信度檢驗標準,問卷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問卷的效度檢驗:本問卷經教育專家,學校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副高以上職稱的一線教師審核評價后實施,問卷設計完全符合測試要求。
(三)數理統計法用SPSS17.0和ExceL2003對兩個實驗班的學生前測和后測成績進行統計整理,并作T檢驗和相關分析。
(四)邏輯分析法對整理和統計的數據結合理論和實踐進行邏輯分析,得出結論并提出相應建議或措施。
三、結果與分析
(一)實驗前,大學生在思想道德素質和日常生活行為習慣分析從表2可知,認為日常生活行為習慣非常重要的占少數,且女生略優于男生,認為非常不重要的也占少數,認為不重要的反而占了一定的比例,大部分學生覺得無所謂。非常尊重教師和他人的比例很少,非常不尊重的也有一部分,但不多;不尊重的和覺得無所謂的同學則占了很大一部分,且女生不如男生。認為文明禮貌非常重要的和非常不重要的均人不多,比例很小,覺得重要的又比認為不重要的人要多一些,大部分人覺得無所,女生略比男生差。認為將早餐帶進教室并在上課期間食用很必要的人占了一定比例,認為早餐就是應該在教室里面吃的人竟然占了相當一部分,女生比男生更為明顯,認為不應該帶進教室的人所占比例低于認為應該在教室食用的人所占比例,只有少數人認為早餐不應該帶教室并在上課期間食用,且女生所占比例小于男生。認為非常應該遵守公共道德的人所占比例并不多,認為應該遵守的人雖然要多一點,但仍然不多,還沒有認為不重要的人占的比例多,認為非常不重要的人也占了一定比例,甚至女生比男生所占比例還多一點。認為遵守公共道德非常重要的人非常少,反而認為非常不重要的人還要多一些,女生比男生所占比例更大一些,大部分的人認為遵不遵守公共道德無所謂,當然,還是有一部分人認為遵守公共道德對大學生來講比較重要。
(二)實驗后,大學生在思想道德素質和日常生活行為習慣分析從表3和表4可以看出,各項R值均大于0.8以上,R值越接近1,相關程度越高,所有P=0.000<0.01,說明各對應項目實驗前后成正相關關系且關系非常顯著。從表5可知,通過配對T檢驗后按個案排列結果為:(1)實驗前對日常行為習慣的認識態度與實驗后對日常行為習慣的認識態度比較,t=-7.318,P=0.000﹤0.01,呈非常顯著性差異;(2)實驗前尊重教師和他人習慣與實驗后尊重教師和他人習慣比較,t=-12.186,P=0.000﹤0.01,呈非常顯著性差異;(3)實驗前文明禮貌行為與實驗后文明禮貌行為比較,t=-8.82,P=0.000﹤0.01,呈非常顯著性差異;(4)實驗前把早餐帶進教室并在上課期間食用與實驗后把早餐帶進教室并在上課期間食用比較,t=12.533,P=0.000﹤0.01,呈非常顯著性差異;(5)實驗前遵守公共道德行為與實驗后遵守公共道德行為比較,t=-10.005,P=0.000﹤0.01,呈非常顯著性差異;(6)實驗前幫助他人行為與實驗后幫助他人行為比較,t=-11.936,P=0.000﹤0.01,呈非常顯著性差異。從實驗的6個項目結果來看,如表1所示,在沒有進行養成教育之前,雖然我國早在全國大、中、小學進行素質教育改革,但由于中學畢業升入高一級學校讀書,最后都是按分數高低依次錄取,仍然有部分畢業生不升學繼續就讀,迫使應試教育仍然優先,各學校實際上間接地仍然以應試教育為主,學校忽略了素質教育;很多農村家長進城打工,城鎮家長打工、做生意或忙于工作等等,根本沒有用時間或者根本就沒有時間對孩子進行正面地教育和引導,加之現代網絡信息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所以,學生由于受社會、學校、家庭和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規范的社會行為習慣很難養成,甚至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規范的社會行為習慣,更談不上什么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即使有也很淡薄,在他們心里只有自己最重要。通過養成教育實驗以后,各項指標與實驗前相比,P=0.000﹤0.01,呈非常顯著性差異,說明效果非常好。再一次說明,大學生養成教育迫在眉睫,很有必要。
(三)各實驗項目之間的相關性檢驗6項之間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這幾項做好了,其他幾項都可能做好,這個人規范的社會行為習慣就會養成。任何一個內容都可能影響大學生的道德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在大學期間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是使當代大學生形成規范的社會行為習慣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四、結論與建議
研究結果表明,中學學生養成教育明顯缺失,對當代大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很有必要,效果非常明顯。養成教育不僅能使大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形成規范的社會行為習慣,還可以使大學生身心健康,并積極投身于社會,進行創新實踐,提高我國高級人才的整體素質。建議我國各大、中、小學,真真切切落實國家教育方針,不斷深入和完善素質教育改革,逐步實現以素質教育代替應試教育。
作者:蒲西安 陽源 單位:四川民族學院體育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