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生潛心讀書閱讀教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必要的領讀和范讀
不同年級學生,對于讀的形式要求不同,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讀的重點也有所不同。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的原因,上課容易左顧右盼,注意力分散,很難“潛心”讀書。形成閱讀課文的能力并不具備。對于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來說,讀好書是重點,就是理解詞語的含義,把握句子的內容其實也是在讀的過程中完成的。
在所有的語文課文中,小學低年級課文最吸引人,有圖案,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文字也很美,讀起來上口,容易誦讀,更適合背誦。可是,剛剛識字的小學生,生字多,句式多,影響他們的閱讀速度,也就增加了理解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示范顯得尤其重要。在中高年級,課文的難度又有所增加,生字生詞較多,有些句子比較長,也難于理解。有些重點的詞句含義較為豐富,寓意深刻,而且給予了作者豐富的感情。這些句子讀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有邏輯重音,有語法重音,有一些重點的詞語還需要強化。對于一些學生來說,它是讀不出來的,需要教師進行示范領讀,才能起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思想的效果。領讀和范讀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它降低了學生理解課文的難度,教師抑揚頓挫的朗讀,還能激發學生對課文的興趣。誦讀還需要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課文當中,置身于課文所創設的情境之中。教師聲情并茂地誦讀,能夠傳入學生的耳朵,深入學生的內心,使學生受到感情的影響。這樣,教師領讀和范讀的過程,實際上是幫助學生感悟語言,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和寫作技巧。有了教師的朗讀,并不意味著學生會讀了,學生能夠理解課文的內容了。這時,需要教師指導學生按照自己剛才的范讀讓學生反復的朗讀課文,這樣學生的語感就形成了。長期下去,學生就能夠把握好課文的停頓,理解課文的思想。
二、潛心讀書重在悟讀
教師的領讀與范讀是把學生帶進課文所設置的情境之中,讓學生走進課文所呈現的精神世界。教師引導學生動情地讀課文,用自己的真實的感情品味語言,才能感受到語文課文所創設的魅力情境,所表達的豐富意蘊。在領讀時,要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領悟,不要多考慮技巧,重點是情感的把握和情感的投入。我在指導《鳥的天堂》中“翠綠的顏色明亮地在我們的眼前閃耀,似乎每一片樹葉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一段的朗讀時,針對一些學生把“顫動”一詞作重音重讀強調的現象,教師作了引導:“同學們,剛才讀得不錯,不過請大家再讀讀這句話,想象一下,這是一幅怎樣的情境?是什么在顫動?這樣重讀‘顫動’是否符合這樣的情境?”在學生想象到這一句話所表現出來的情境,感受到“生命的輕微的顫動”后,教師又不失時機地說:“同學們,請你們帶著這種感受邊想邊讀。”結果,很多學生不由自主地讀“顫動”前作了一個稍長的氣息停頓,再輕讀“顫動”,其效果不言而喻。
三、潛心讀書要有目的和層次
多讀會有對內容的新的理解。讀也是需要訓練的,教師也要把握訓練的層次,也就是由生疏到熟練,由不理解到理解。比如,在教《一夜的工作》時,要重視讀,每讀一次都提出新的要求。解題時,教師提出:題目里哪個詞是中心詞?重點是什么?范圍是什么?弄清其意后,再提出問題讓學生默讀:文章是圍繞總理的什么樣的品質寫的?總理一夜工作情況怎樣?讓學生明白寫了哪些事,中心是什么。
接下來,引導學生讀重點的以及深奧的句子,讓學生在讀中去思考。讓學生潛心閱讀是一個長期的工夫,教師還要注意讀的方式的變化。或是引讀,或是默讀,或是大聲誦讀,或是個人朗讀,或是集體誦讀。多種方式交替進行,學生就不會感到單調枯燥乏味。而是有一種激情在里面,不同的朗讀形式,學生都能得到語言和思維的訓練。讓學生潛心讀書,自己主動去感悟課文內容,是語文教學的較高層次的要求。學生能夠潛心讀書,實際上是與課文進行思想的交流,靈魂的碰撞。教師和學生之間不同形式的朗讀,也是在加強對學生進行語言素養的培養,促進學生情感的升華。
作者:李銀梅單位:河北省贊皇縣職工子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