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自20世紀60年代,特別是80年代以來,旨在大幅度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教師專業化運動日益成為各國提高教師專業質量的主導運動。1986年,美國卡內基工作小組、霍姆斯小組相繼發表了《國家為培養21世紀的教師作準備》、《明天的教師》的報告。這兩個報告同時提出以教師的專業發展作為教師教育改革的目標,旨在確立等同于醫師、律師職業的教師職業“專業性”。1989~1992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相繼發表了一系列有關教師及教師專業化改革的研究報告,如《教師培訓》、《學校質量》、《今日之教師》、《教師質量》等。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了以“加強在變化著的世界中的教師的作用之教育”為主題的第45屆國際教育大會,提出“在提高教師地位的整體政策中,專業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長期策略”。〔1〕2001年9月,由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組織編寫的國內第一部關于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的專著《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正式出版,由此,“采取切實措施,大力提高我國教師的專業化水平”的序幕漸漸開啟。
與中小學相似,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脈絡和研究趨向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內涵的研究,二是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的研究,三是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促進方式的研究。國內幼教類核心期刊三年來發表了諸多理論與實踐兼顧、具有一定指導意義的相關文章,受到了廣大幼教工作者特別是一線教師的普遍歡迎。然而,有關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惑,如研究尚停留在經驗總結與概念澄清階段,理論研究、文獻研究以及通識性、科普性文章較多,實證研究、跟蹤研究與田野研究較少,具有針對性、前瞻性、可操作性、應用性的研究成果較為缺乏等。〔2〕要切實提高教師專業發展的程度,不能單從教育學、心理學這類教育學科中尋求解決方法與策略,還要綜合運用社會學、經濟學、倫理學、文化學的多學科視角,不斷解析探究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本質與規律,從而解決實踐問題,提升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質量。
二、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多學科視角審視
1.社會學視角:社會分層和社會流動要有利于切實改善與提升幼兒園教師的社會地位
社會分層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一種社會過程,存在于各種社會形態之中。社會學家引入分層概念,旨在分析表達社會不平等體系,依據一定的等級標準,把社會成員劃分為若干等級層次。社會流動是指個人、群體在社會分層結構(也包括地理空間結構)中的位置變化。合理的社會流動能調整個人與分層結構之間的關系,改變個人的社會地位;能形成開放式的分層結構,為個人提供改變社會地位的平等機會;能促進分層體系的量變進程,形成合理的結構形式;能緩解地位差別造成的沖突,使差別本身產生積極的社會作用。〔3〕在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過程中,無論其分化的時空范圍、方向和速度,還是其分化的狀態、內容、形式與性質,如果不是朝著正向互動、垂直向上的目標方向運行,可以肯定,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將無從談起。實踐證明,幼兒園教師的社會地位層級愈明,教師的專業發展動力愈強,成效愈顯著。
幼兒園教師(尤其是面廣量大的農村幼兒園教師)應該獲得相應的社會地位確認。在從業資格方面,幼兒園教師作為專業(至少是準專業)工作者,應該具備相應的教師資格證書或學歷證書,接受過系統的幼教專業訓練,〔4〕其職稱評定、培訓進修、評優評先等也要比照當地小學教師的標準執行。在工資待遇方面,幼兒園教師的工資待遇應為當地最低勞動工資標準的1~2倍或參照當地公務員工資標準執行。作為社會基本生活的保障,幼兒園教師還應享有持續、穩定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
2.經濟學視角:學前教育作為一種社會公共產品,在資源供給上政府應該遵循“公平優先,兼顧效率”的原則
長期以來,全國學前教育投入嚴重不足,在園幼兒數占全國學生數的9~10%,但經費僅占教育總經費的1.3~1.4%。〔5〕學前教育經費在進行再分配時,少數窗口、示范、城鎮幼兒園占用了大部分經費,面廣量大的一般幼兒園和農村幼兒園則經費短缺嚴重。具體到單個幼兒園,在經費使用上,硬件與軟件投入的比例很不合理,人力資本長期處于投入不足狀態。據統計,2001年全國普通高校生均經費為12390元,幼兒園生均經費僅為291元;2001年山東省共有6.8萬農村戶口的幼兒園教師,其中月工資300元以上的占27%,200~300元的占20%,100~200元的占35%,其余1萬余名農村戶口幼兒園教師的月工資不足百元。這種不對稱、非均衡、不合理的狀態使得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舉步維艱,急需政府宏觀調控的大力支持。作為一種社會公共產品,政府在學前教育資源供給上應該遵循“公平優先,兼顧效率”的原則。
3.倫理學視角:幼兒園教師職業倦怠現象應該引起高度關注
真、善、美是人類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求真、行善、愛美也是教師作為“太陽底下最光輝職業”的價值目標與行為取向。然而,彌漫在幼兒園教師群體中的職業倦怠現象日趨嚴重,應該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幼兒園教師的職業倦怠不僅僅是由幼兒園的管理嚴苛、科研工作繁重造成的,更多、更深、更復雜的原因是教師個體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指向存在偏差,對教師個體的專業發展造成持續而深遠的影響。如果經常處在“無奈、無助、困惑、自卑、煩燥、郁悶、厭惡、憤怒、悲哀”等消極心理狀態中,身心疲憊,“想哭、想逃走、想發牢騷”,那教師的專業發展必然是“水中之月”。
4.文化學視角:幼兒園教師的“工藝、技術和學識”不足,需要得到優先補償
文化是一個社會向善論的概念,它包含人在發展或者完善自身的過程中取得的工藝、技術和學識。我國幼兒園教師具備的“工藝、技術和學識”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專業發展的速度和深度。以江蘇省為例,根據江蘇省自學考試辦公室考務科提供的數據,1993年至2003年8月間,全省學前教育專業專科畢業生數為21430人,目前在籍學員數為32233人;本科畢業生數為10人,在籍學員數為3581人。也就是說,全省共有57254名幼兒園教師已經或正在通過自學考試這一業余學習方式獲取學歷文憑,這占全省幼兒園教師總數的2/3~3/4。而剩余的絕大多數在職幼兒園教師為職業中學(中專)幼師班畢業或幼師(中師)函授畢業,其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業余愛好等文化底蘊遠不及普通高中畢業生深厚。幼兒園教師在專業發展方面的欠缺必須得到優先補償。
三、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改善策略
要有效促進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改善。
1.盡快改變將學前教育單純視作福利事業的看法,將學前教育全面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并使每一位幼兒園教師切實享受到專業工作者的“國民待遇”。抓緊制定幼兒園的人員編制標準,進一步推進幼兒園辦學與管理體制改革。
2.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抓緊《學前教育法》以及《教師教育條例》的起草擬訂工作。從國家利益的戰略高度出發,確保各級政府對幼兒教育的財政投入,并逐步做到幼兒園按成本收費。
3.全面建立統一規范的幼兒園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制定全國統一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在適當時機實施專業資質全國統一考試,適當控制通過率,嚴格把好入口關,做到持證上崗。
4.盡早實施幼兒園教師教育機構資質認證、
幼兒園教師教育質量等級認定以及幼兒園教師教育課程鑒定制度,盡快整合各類教師教育資源,以教師的需求為導向,應用市場機制,為教師提供靈活多樣、具有較強針對性與實效性的終身教育內容與方式。
5.大力倡導園本發展,大力實施園本培訓,把任職幼兒園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陣地和行動研究的主戰場,努力構建職前與職后一體、學歷與非學歷教育聯通、人力資源與網絡資源結合的現代教師教育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