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幼兒教育小學化成因分歧及評價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前,在我國幼兒教育中,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小學化”傾向。關于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的成因探究,一眾專家、學者以及教師既有共識,又有分歧,且分歧大于共識。面對此,以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成因分歧作為討論重點,分析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具體成因及其存在的成因分歧,并在此基礎上對成因分歧進行合理評價,以期通過此為深刻了解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乃至最終解決該問題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幼兒教育;小學化;成因;成因分歧;評價
實際上,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在我國并非近年新出現的話題,而是由來已久。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該話題已經出現,但真正被社會所廣泛關注和討論的是在近年。從學術關懷角度上看待這一問題,主要集中在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成因、解決對策等方面的討論,其中少部分學者也注意到對幼兒教育小學化在國別上的研究。從總體上看,這些問題對幼兒教育去除小學化現象顯然有所助益,但其中也存在著較多的不足和弊端,如低水平的重復研究過多,理論研究和實際相脫節,研究的深度與廣度不夠等。從這一角度上看,有必要重新審視幼兒教育小學化這一話題,并從新的角度加以研究。以下,作者從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成因分歧及其評價這一角度切入,希望能夠對幼兒教育早日擺脫小學化泥淖帶來一些助益。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成因分析
從當前我國學術界對幼兒教育小學化這一問題的成因分析方面的研究來看,相關學術論文數量眾多,且大多將該問題作為研究的重點,由此從側面也可看出,對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成因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通常而言,家長渴望孩子成才心切、幼小銜接不當、幼兒園逐利行為以及應試教育的不良影響等,是導致幼兒教育出現小學化傾向的主要原因。除此以外,還包括相關法律法規缺乏、政府對幼兒教育管理缺位、學前教育教材混亂、課程設置不合理以及急劇的社會變革所導致的教育期望猛增等方方面面、影響大小程度不一的原因。但在對成因分析方面的研究上表現出一定共識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分歧。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成因分歧及評價
綜合上述對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成因分析可以看出,在共識方面展現了大眾對該問題的看法上存在相通之處,而分歧方面卻體現出了對該問題的一種更為深度的關切。通過對幼兒教育小學化成因分歧及其評價方面的分析與研究,有助于人們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體察當前在幼兒教育制度方面、政府責任體察方面、幼兒教育人性化關懷方面、幼兒教育教材使用方面以及社會層面等存在的不足或缺失。
(一)幼兒教育制度上存在缺失現階段,針對幼兒教育所實行的制度主要包括幼兒教育指導綱要、通知、幼兒園管理條例、工作規程等,此類制度實施的主要目的在于規范幼兒教育并促使其更加良性、健康地發展。然而,其中并未明確具體的發展措施及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同時,在保證這些制度的具體落實上,地方教育部門也多是通過對違反者進行處罰的措施來加以約束。然而,這些處罰并無相關法律依據,進而導致此類處罰也僅僅是隔靴搔癢,對根除幼兒教育小學化弊端乃至整個幼兒教育的發展無明顯助益。要化解該問題,首先應當從該問題產生的根源出發,其源頭在于我國幼兒教育要想實現跨越式發展,但制度配套卻并未跟上,由此引發諸多問題。對此,應當重新規定幼兒教育的辦學定位、準入退出、研究投入、責任劃分、辦學監管以及政策扶持等的法律法規,以此保障幼兒教育健康、可持續地發展。
(二)政府責任承擔方面存在缺位由于教育屬于公益事業性質,因而理論上教育應當由國家公辦。但在我國,幼兒教育未被納入義務教育范疇,因此導致現行的幼兒教育中既有國家公辦幼兒園又有民營幼兒園,且在不少地方,民辦幼兒園數量甚至超過公立幼兒園數量。然而,這些民辦幼兒園雖然在數量和學生增速方面超過公辦,但政府卻并未對其進行相應的政策幫扶或財政支持,從這一點上不得不說政府在責任承擔方面存在一定的缺位。從反方面看,也正是因為政府在民辦幼兒園上存在的責任缺位情況,影響了幼兒教育整體的規范化、科學化的發展。
(三)社會層面上的負面影響幼兒教育雖然是針對幼兒群體所展開的,但其卻關乎家庭與社會。特別是受計劃生育政策以及高企的子女撫養成本等的影響,使得獨生子女數量居高不下,同時也使得家長將更多的關愛和注意力放置在獨生子女身上,尤其是教育情況。加之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失衡的教育資源分配,也使得家長對孩子的未來充滿焦慮和擔憂。受此類因素影響,造成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讓幼兒接受更高層次、更多方面的教育,最終引發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
(四)對幼兒教育缺少人性關懷幼兒時期本該是一個人最無憂無慮、快樂自在的時候,對于該階段的教育,也應當依據幼兒的發展特點和規律來實施與之相適應的教育。然而事與愿違,受社會、幼兒家長等對幼兒教育懷揣過高的期望因素影響,當前的幼兒教育已經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背離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問題。例如,一些幼兒園為追名逐利,一些家長為望子成龍,往往通過采取過度教育的方式來拔苗助長,此類做法不僅使幼兒身心俱疲,而且還會引發其產生抵觸乃至厭學的情緒,未能給予幼兒充分的人性關懷。
(五)學前教育的教材使用混亂眾所周知,任何事情的發生,其背后的原因可能多種多樣,對于幼兒教育小學化這一問題,也同樣如此。究其原因,幼兒教育之所以會出現小學化的不良傾向,其背后的影響因素眾多,但教材的選用是否科學得當必然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前,國內各省均有出版其各自的學前教育教材,一些培訓機構也有編撰一些教材。教材的多樣化原本是件好事,無論是對貫徹教育部關于教材選用方面的要求,還是對幼兒園依據校本情況選擇合適的教材,均具有積極影響。但凡事過猶不及,過于豐富的教材以及寬松的教育政策使得幼兒園在選用教材時五花八門,過程中就容易引發教材混亂使用以及教材質量良莠不齊等問題。
(六)幼教業務素質參差不齊此外,幼兒教師業務素質參差不齊是引發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另一個主要因素,但在成因研究上存在一些分歧。一些研究者認為是因為取消了幼兒師范教育才導致的幼師隊伍人才缺乏,青黃不接,但這一理論顯然站不住腳,原因有三:一是當前在高職院校以及大中專學校中,都有設置幼教專業;二是當前我國幼教的學歷正逐年提升;三是幼教業務素質良莠不齊除了與職位準入門檻不高、考核不嚴等因素有關以外,也與幼師職業收入不高、人員流動性大、職業發展前景有限等有關。上述都是引發幼兒教育小學化成因分歧的問題所在,需要引起重視。
三、結語
總而言之,幼兒教育同小學教育的分割,必然會對小學教育的適應和開展帶來一定影響。作者認為,既然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經階段,那么可以嘗試將幼兒教育劃分為“非小學化”階段與“類小學化”階段,前者主要以開展與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特點相適應的知識及游戲等教育為主,后者則可以初步開展與小學教育銜接的“類小學化”教育,以此確保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順利接軌。
參考文獻:
[1]徐偉,王德清.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成因及對策分析[J].農村教育,2008,(01):33.
[2]高艷.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思考[J].現代閱讀,2011,(10):193.
作者:趙娜 單位:滄州渤海新區第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