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生態觀視野的音樂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師生關系僵硬
一直以來傳統“灌輸式”的應試教育模式在教學中占據主導地位,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應試教育的弊端越來越凸顯,特別是在“情感類”的課程教學中尤為明顯。音樂是一種情感的抒發與表達,是用音符進行情感的交流,作為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應該營造融洽的課堂氛圍,主動放低自己的身段,與學生徜徉在音樂的世界里,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然而,當今的音樂教育卻是音樂教師在臺上唱獨角戲學生在臺下被動的聽,音樂教學認知模式是一種單向的主客作用過程,教學等同于訓練和控制,學生成為被塑造被灌輸的客體,造成師生之間缺乏互動情感上的交流,丟失了音樂教育育人的根本意義。再加上教師對學生的興趣愛好沒有全面的去了解,缺乏情感交流,學生的情感得不到表達,對音樂抒發的情感無法增強,導致課堂沉悶,無法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二、生態觀視野下學校音樂教育的改革措施
(一)打造生態化音樂課堂生態的觀念本質上就是生命及內在聯系的觀念,以生態的觀念來看音樂及音樂教育必須以生活世界為根基,注重精神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唯有如此,音樂及音樂教育系統才能健康的生存和發展。由于音樂本身有著非語義性、情感性、直覺性等諸多特征,這也就要求音樂課堂教育教學方法要區別于數學、英語等課程教育,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基于生態觀的音樂課堂教育要關注音樂的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通過開展聆聽音樂、感知音樂等一系列音樂審美活動,讓學生親身參與其中來認識音樂世界;運用感悟、體驗、探究性教學讓學生用心去感悟音樂,讓學生體會到音樂背后的人文情懷。另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積極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的節拍、音色變化進行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想象能力,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二)形成開放性教學內容生態化的音樂課堂教學,要求教師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的運用與講解,要能夠根據自己的經驗、對生活的感悟賦予教材新的生命,延伸教材的意義,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比如以“梁?!睘槔?,“化蝶”部分是很具有抽象含義的,教師在講解過程中要添加進自己的人生閱歷,幫助學生理解蝴蝶背后更深層次的社會意義。同時,教師也要認真傾聽學生對教材內容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與學生進行音樂上的交流。其次,教學內容應具有開放性,要把課堂延伸到生活中去。當今社會新媒體發展迅猛,多樣化的音樂無時無刻充斥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廣播、音樂書籍、電視音樂節目、網絡資源等都可以成為學生音樂教育的輔助教材,教師可選用一些對學生有積極作用的內容應用于教學中來,加深書本與生活的聯系,從而保持教學內容的生態性與開放性。
(三)發展多樣化教學評價教學評價對學生的學習及教師的教學有很大的導向作用,以生態化的教學觀念來看音樂教育,應發展多樣化的教學評價模式。音樂教育屬于情感類的教學課程,較基礎知識的學習,對音樂的感知及體驗要重要的多,而且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特點,對音樂也會有著不同的理解與感受,如果是單一的評價方式顯然不能檢測出學生的實際能力。具體來說,音樂教育評價成績不應放在第一位,要看學生平時的表現,是否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也就是說,評價的目的要真正轉向對學生未來成長的關注,使生態化的評價能夠真正的促進學生的長久的發展。另外,在評價途徑方面不要再以筆試為主,要發展多種形式的評價主體,比如學生個人音樂才藝表演、通過交流等形式考察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等等。
作者:王花蘋單位:貴溪市職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