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藝術生產與物質生產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藝術,這是馬克思揭示的人類掌握世界的四種方式之一。藝術在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是一個重要方面,并將發揮其獨特的重要作用。學習和掌握馬克思本文中所闡述的思想和理論,正確地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的文藝歷史傳統,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藝、文化事業等,都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主要內容和基本思想藝術是按一定審美觀念,通過塑造具體生動的形象來把握和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它本質上是一定的社會物質生活的藝術再現。在《導言》的這一節,馬克思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結合藝術發展與社會生產發展不平衡的這種客觀歷史現象,指出: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基本原理,不能機械地、直觀地理解,而必須辯證地、歷史地理解,必須結合某種社會意識形式發生、發展的具體歷史條件,予以科學的說明。這樣在本節中既堅持了唯物史觀的一般原理,又實事求是地說明了其發展的相對獨立性。這為我們運用歷史辯證法,具體分析包括各種社會意識形式在內的上層建筑諸方面的特點和規律,以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一個范例。具體內容如下:
1.藝術發展同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存在著不平衡的關系。
馬克思說:“關于藝術,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繁盛時期決不是回社會的一般發展成比例的,因而也決不是同仿佛是社會組織的骨胳的物質基礎的一般發展成比例的”。這就是說,在社會發展的較低階段,生產力和一般文化知識水平相對低下的歷史條件下,也曾出現過藝術上的繁盛時期。例如,古希臘的神話、史詩,中世紀英:國莎士比亞的詩、戲劇等就是。而十九世紀
五、六十年代的資本主義歐洲,雖然物質生產有了很高發展,卻沒有出現藝術上如古希臘那樣“以那種在世界史上劃時代的、古典的形式創造出來”的繁榮景象。馬克思在本文中還指出,在藝術本身的領域內,某些有重大意義的藝術形式只有在藝術發展的不發達階段上才是可能的。”至此,馬克思揭示了兩個層次的不平衡。一是藝術發展的繁榮狀況與一般社會發展水平的不平衡;二是某種藝術形式(種類)與整:個藝術的一般發展之間的不平衡。那么,怎樣理解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包括藝術歸根到底總是這樣或那樣地反映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呢?誠然,“困難只在于對這些矛盾作一般的表述。一旦它們的特殊性被確定了,它們也就被解釋明白了”。
2.希臘神話和史詩是特定時代的特殊歷史條件的產物。希臘神話產生于公元前九世紀至前八世紀。那時藝術還沒有從原始人的生產中分立出來。由于生產力水平低,社會分工還很不發達,因此很多自然現象、自然力還不能為當時的人所科學地理解和認識。然而,人是有力求理解和征服自然的能動性的。這樣,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就成了當時的普遍社會需要和歷史必然。一句話,低下的生產力水平和一般的物質文化狀況產生了人們這種特定的精神需求和可能的心理滿足。希臘神話和史詩就這樣應運而生,并得到了極大的繁榮和發展。“希臘神話不只是希臘藝術的武庫,而且是它的土壤”。而神話的本質和特征正如馬克思所說:“任何神話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希臘神話,也就是已經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這時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和人們只能有“神話地對待自然的態度和一切把自然神話化的態度”。因此,希臘神話和史詩,這種“有重大意義的藝術形式只有在藝術發展的不發達階段上”在古希臘這塊土地上,才“能以那種在世界史上劃時代的。古典形式創造出來”。
在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的另一種社會歷史條件下,“隨著這些自然力之實際上被支配,神話也就消失了”。比如說,在資本主義機器大生產},人們就不會要求和創造關于丘必特和法瑪之類的神話了,因為資本主義社會“這種發展排斥一切神話地對待自然的態度和一切把自然神話化的態度;并因而要求藝術家具備一種與神話無關的幻想”和現象。就是說,新的歷史時代,不同的物質生活條件,有不同的審美觀念和新的藝術追求。不僅如此,“當藝術生產一旦作為藝術生產出現,它們就再不能以那種世界歷史上劃時代的、古典的形式創造出來。”這是說,從人類歷史進入文明(階級)社會,藝術作為社會分工的精神生產的一種特定形式而出現之時起,希臘神話這種古典藝術形式就不會以劃時代的雄姿再現于歷史舞臺,因歷史不會重復,需要和產生它的社會物質基礎已經根本變化、發展了。不同的時代,需要不同的藝術和新的藝術形式。
3.為什么希臘藝術和神話、史詩至今仍有不朽的魅力?人們知道,希臘藝術是在古希臘神話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謂不同歷史時代有不同的藝術,主要是就藝術思想、藝術觀點的理性部分的歷史發展這方面來說的。一般說來,作為精神生產特殊部分的藝術分為理性觀念和感性表現兩部分。優秀藝術作品,往往是這二者的有機統一和巧妙結合。作為感性表現的生動的典型,形象和相應的創作技巧,往往具有長久的感染力而停留于人們的印象和記憶中,甚至具有永久的魅力。例如,高爾基的《母親》、魯迅作品中的阿Q等等。這是文藝特有的功能及其發展相對獨立性或特殊規律性的一個方面。藝術美有歷史的廷續性,它的意義和價值不因源生它的社會條件、社會關系的消失而消失。至于希臘神話和史詩,雖然產生和繁榮于人類的童年時代,雖屬“同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但畢竟是古希臘真實生活的藝術再現。由于藝術的生命即魅力均在于真實,人類有求真、求美、求知、求善的社會本能或天性,因此,在精神上再現人類童年的天真活潑,好勝愛美的性格的藝術品,對成人和人類的成年時代有吸引力,使人感到某種欣慰、啟迪和精神上的滿足。所以,馬克思說“一個成人不能再變成兒童,……。但是兒童的天真不使他感到愉快嗎?他自己不該努力在一個更高的階梯上把自己的真實再現出來嗎?在每一個時代,它的固有的性格不是在兒童天性中純真地復活著嗎?”馬克思把希臘人比作正常的兒童,人類靜童年在古希臘人那里得到了完美的發展,希臘藝呆則真實生動地再現了人類童年的美好天性,這就是希臘藝術和神話具有永久魅力的根由所在。
方法論上的啟示。馬克思在本文中既揭示和說明了物質生產根本上決定藝術的發生、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藝術發展與物質生產發展不平衡的客觀性,還揭示和說明了藝術發展特殊性和相對獨立性,以及普遍性和特殊性結合的方法論原則。
1.堅持文藝歸根到底反映社會經濟、政治并反作用于社會經濟、政治(通過對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等方面)的基本觀點。堅持文藝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的根本方向,批判反馬克思主義的種種“文藝論”。
2.確認物質生產與藝術生產的不平衡關系,研究和揭示中國文藝歷史中的“童年”或“少年”時代,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藝傳統,創造源于生活高于現實,體現時代精神的各種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藝新品和精品。
3.確認文藝的相對獨立性和特殊性,全面、準確地把握文藝的獨特功能和作用。
發展文藝評論,糾正和防止對文藝功能和作用的機械的、庸俗社會學的評介。
概念和詞義(1)“在羅伯茨公司面前,武爾坎又在哪里?”“武爾坎”為古代羅馬神話中冶煉金屬的神,能制造各種精良武器和盾牌,在古希臘神話中為赫誰斯托斯;羅伯茨公司是19世紀英國一家著名的機器制造公司。
(2)“在避雷針面前,丘必特又在哪里?”丘必特是古羅馬神話中的雷神,相當于古希臘神話中的宙斯,具有最高的權威。
(3)在動產信用公司面前,海爾梅斯又在哪里?”前者是指十九世紀法國一家大股份銀行;海爾梅斯則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商業之神。
(4)“在印刷所廣場旁邊,法瑪還成什么?”前者是指英國泰晤士報總社的所在地;法瑪為古羅馬神話善于迅速傳播消息的傳聞女神。意即有了前者,后者就、自然不需要了。
(5)“阿基里斯能夠同火藥和彈丸并存嗎?”阿基里斯為希臘神話中刀槍不入的英雄,也是史詩《伊里亞特》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總之,上述一系列對比說明,在大機器生產和科技一系列進步的條件下,原來神話故事中的一個個神靈和英雄在人們心目中的崇拜和信仰也就逐漸消失了,因而神話這種藝術形式一般也就不再被創造和流行。馬克思所說。隨著這些自然力之實際上被支配,神話也就消失了,”就是指的這種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