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音樂與素質教育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現階段的教育是由“應式”向“素質”的摸索與轉變期,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長期實踐和理論探索的寶貴經驗的概括。素質教育正在形成政府、教育界和社會各方面的共識,成為推動基礎教育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對學生素質的培養要從品德、文化科學、身體心理和審美多方面入手。
1學習音樂的必要性
在中學時期音樂課本的第一課,就有前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音樂教育——不是培養音樂家,首先是培養人。”他的這句話說出了中國現階段許多教育者和家長的觀念與期待,指出了音樂對人的培養,然而對人的培養體現的是品德乃至人生觀、世界觀。通過對各類音樂作品的欣賞,使學生們得到感受并受到音樂所帶給我們的深層感染,引起共鳴,產生感想,與音樂同歡樂共哀傷,這就體現了音樂對學生心靈的觸動,顯示了音樂對教育的超現實影響及深層的思想功能,使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得到了培養。音樂教學的內容多種多樣,就拿我們的歌曲作為例子:從我們兒時聽到的歌曲“我在馬路邊撿到5分錢”到贊美家鄉、贊美祖國、學習雷鋒、歌唱、歌唱生活等歌曲,還可以欣賞我國民間民族音樂和外國各類優秀音樂作品。音樂本身也是一種語言,也在向欣賞人傳遞信息。恩格斯曾指出,對人的教育有兩個方面:一是邏輯思維的教育,即政治的、哲理的教育;二是形象思維的教育,即藝術的教育,二者缺一不可。音樂是形成思維、記憶的關鍵動力。
2音樂教育功能的體現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在教學實踐中鍛煉學生的主體意識,也就是獨立性、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的發展,使每一位學生都能身在其中,樂在其中。這些教學功能是全體學生素質教育的要素之一。我們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要強化普及意識,弱化選拔及個人崇拜意識,要創造一種適合大多數學生的教育,而不是挑選適合教育的學生。應試教育把學生看作是一種學習的工具,而素質教育則是把學生看作是有生命意識的人,看成是學習的主人。
2.1教育功能
大學音樂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群眾性文化生活,也不同于中學和小學的音樂教育,更不是普通意義的消遣、大眾娛樂,而是以感染為目的,在課程安排上是有篩選、有目標性的,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趣味、豐富的情感世界,使之提高整個思想意識的質量水準,進而轉化為符合社會道德準則、行為規范和精神文明要求德才兼備的現代青年,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起到引導性的作用。音樂教育主要是通過“寓教于樂”來實現。“樂”等同于形式,也是功效的體現,“教”是載體,是目的。
2.2審美功能
音樂作為一種可傳遞的信息某種程度上比語言更加直接、更加深層、更加容易感染,這就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審美特點。音樂的審美功能就在于給人以真正深刻的美的享受。我們所談的審美功能并非是具有準確目標的,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對廣大學生進行培養,對學生進行比較系統的音樂教育,通過學習了解音樂形象,理解音樂所表達的思想,對日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起到引導作用。
3音樂教育在高校中的實際開展
3.1現象一:只強調“技”,不重視“藝”把音樂教育當成培養音樂專門人才的教育。音樂課上以唱歌訓練為主,重視基本理論的教學,而輕視欣賞,輕視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的提高。實施素質教育是一場從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內容到教學方法的深刻變革。音樂教育要站在切實為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服務。
3.2現象二:只重視學優生,忽視學困生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授課人往往對教學目的把握不夠清晰,大多是因為高校音樂教師從事的是非常專業的音樂教學活動,在對普及型音樂教學中往往容易忽視普及型音樂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如: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偏愛某些音樂條件好的學生,而那些平時對音樂少了幾分熱愛或音樂悟性較差的學生常常遭到冷落,這樣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對于音樂有較好悟性的學生,老師更是關愛備至,他們也對音樂更加熱愛,學校也成為他們施展的平臺,學校活動自然少不了他們,他們也是為學校贏得素質教育成果的重要力量。這樣一來,形成兩個極端,愛好音樂的學生甚至拋棄本專業追求音樂專業,而悟性差的學生會逐漸在課堂中消失,對音樂產生消極情緒。
3.3現象三:只有課堂或只有課外高校音樂教育中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課堂是主渠道是基礎,需面向全體學生。但學校里的音樂課是十分有限的,僅靠每周的一、二節課是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的。一些有特色的活動,特長學生的培養必須較多的依靠課外音樂活動來進行。缺少豐富的課外活動,就不能很好地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利于藝術的培養。
另一種極端是我們授課者容易以課外活動比賽為最終目標,忽視課堂教育,對課外活動肯下大功夫,舍得花時間甚至花錢,而課堂教學缺少研究和個人想法。出現這些現象與評價機制有關,因為不少學校在評價音樂老師的工作主要看搞活動的水平,而很少深入課堂。這些做法不是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強調面向全體學生,指的是面向有差異的每一個個體,提高全體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文化修養。我們在教學中要避免用專業的眼光和要求看待普通非專業學生,重視一節音樂公開課的質量不亞于搞好一臺活動。我們所做的這些是為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質的培養,是為了幫助學生對德、智、體等各方面的重要輔助,起到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