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音樂有效教學論文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音樂是小學一門重要藝術課程,也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作為音樂老師必須要肩負起自身責任,發揮學科教學優勢,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本文從加強師生互動、重視器樂教學以及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方面,對小學音樂有效教學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小學音樂;有效教學;策略
音樂新課標實施以來,給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也給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響應新課程改革的號召,大膽創新,勇敢嘗試,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和動力,讓學生在收獲音樂知識的同時享受音樂學習帶來的樂趣,去感受美并創造美。
一、加強師生教學互動,發揮學生主體意識
要努力加強教學互動,提高學生主體意識。由于音樂課本身性質的原因,音樂教學注定和其它的學科有明顯的區別,所以,并不是其它學科的有效教學策略都適用于音樂教學的,要抓住音樂課程本身的特點,立足于實際,注意把握課堂本身和學生之間的聯系,讓課堂教學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的主體優勢得以發揮和體現。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而是學生的引導者,學生不再只是被動的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要主動表現自我,展示自我,和老師一起參與教學互動,在收獲知識的基礎上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例如在學習《少先隊員采茶歌》的過程中,為學生播放了采茶的圖片,讓學生一邊觀察一邊琢磨采茶的動作,然后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動作進行隨堂表演,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和動力,自發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在學習《少先隊員采茶歌》后,又給學生欣賞了《采茶歌》《采茶撲蝶》等不同形式的作品,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演唱表演,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也“動”起來,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僅收獲了知識,更重要的是鍛煉了學生的勇氣和能力,促進學生自我意識的培養,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再如在學習《小小足球賽》這首歌曲的時候,一開始并沒有直接教學,而是先提問了一個問題:“同學們,老師想讓歌曲聽起來更加熱鬧、歡快,那么老師可以采用哪些辦法呢?”話音一落,同學們立即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同學說可以選出一隊同學當“拉拉隊”,一邊唱歌一邊喊“加油,加油。”還有的同學說可以將學生分成兩個小組,模擬足球對抗賽,在實際場景中同學們的熱情可以最大程度的激發出來。對提出意見的同學進行了表揚,贊賞他們的聰明智慧,并讓學生投票選擇一種最受歡迎的形式,采用學生的創意進行教學,這樣一來,由于采用學生自己的創意,同學們參與的熱情極高,積極參與活動,主動配合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既愉悅了身心,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和動力,優化課堂教學的過程,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事半功倍。
二、重視實施樂器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為了切實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使用適當的樂器實施教學,這樣不但可以豐富教學內容,而且有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在學習樂器的過程中,能夠激發學生身上的潛能,提高學生對節奏的把控能力。當學生掌握一種樂器后,不但可以提高音準,會激發學生的成就感和創造力。當學生在演奏樂器時,其音樂輕重緩解的變化會受到學生情感因素的影響,從而讓音樂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達到陶冶學生情操的效果。例如在教學《雪絨花》這首奧地利民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簡單易學的口琴進行演奏,當學生能夠熟練演奏這首樂曲時,不但可以樹立學生的成就感,而且能夠促使學生更為深入的理解歌曲內容,讓學生更加喜歡音樂。德國當代著名的作曲家卡爾•奧爾夫曾經說過:“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是節奏,而不是旋律;節奏可以脫離旋律而存在,而旋律則不可能脫離節奏而存在。”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樂器進行節奏指導,幫助學生把握音樂的生命線。通過實踐教學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對于節奏的學習興趣往往高于對旋律的學習興趣,因為在學習節奏的過程中,學生往往可以將節奏與自己身體的律動完美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一種對音樂的初步感悟能力。例如在教學《小雨沙沙》這一課時,很多學生對“沙沙沙、沙沙沙”的小雨聲產生興趣,此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舞動沙錘,讓學生直觀體驗小雨落下的輕盈和喜悅。又如,在教學《過新年》時,教師可以拿出民樂三大件鑼、鼓、叉,不但可以讓學生親自體驗過新年的喜慶和熱鬧,還能加速學生對樂器的理解。可見,在音樂教學中,樂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學工具,教師要善于巧妙運用,充分發揮樂器的優勢作用,為課堂教學注入生機和活力。
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效音樂課堂教學
多媒體集聲音、畫面、文字于一體,可以給學生帶來視覺和聽覺上的刺激,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是其它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特別是在音樂欣賞課上,合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音樂和多媒體技術完美結合起來,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興趣,提高教學的質量水平。例如在欣賞《龜兔賽跑》這首音樂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動態的影音效果,一邊聽音樂,一邊根據音樂的節奏更換圖片,這樣學生就會將音樂和特定的場景結合起來,加深學生對作品的印象,感染學生,增強欣賞課的教學效果,這樣一來,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同時被調動起來,增強了學生對音樂理解的深度,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以教學目標位方向,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選擇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或學生容易接受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收獲音樂知識的同時,享受音樂學習帶來的樂趣,體會音樂的魅力,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目標。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審美能力,讓學生發現美。審美是一種發現美的能力,審美需要視覺和聽覺相結合,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聽覺和視覺相結合,通過使用多媒體課件形象生動的展現音樂作品,帶領學生發現作品中的美的元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例如在學習《美麗的草原》這節課的時候,為學生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讓學生一邊聆聽音樂一邊觀看大草原的畫面,利用生動的語言為學生描述大草原的美麗,讓學生領略大草原的魅力,這樣一來,視覺和聽覺獲得的審美元素都作用于學生情感,從而實現了以情動人的審美境地,教學效果事半功倍。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老師要以新課標理念為依據,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堅持探究,提高自身職業素養,探索高效的教學途徑,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和興趣,提高教學的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方明.“新課標”音樂教學存在問題的分析與思考[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5(5).
[2]朱景芳.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低年段音樂課堂的運用[J].小學教學研究,2018(8).
[3]趙嘉琪.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寧夏教育,2014(12).
[4]陳飛.用心聆聽感悟鑒賞音樂以情演唱傳達個人共鳴———小學音樂教學淺談[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15).
[5]張方明.“新課標”音樂教學存在問題的分析與思考[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5(5).
作者:王素榮 單位:山東省成武縣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