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物類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從分析國內研究生的教育現狀入手,以加拿大戴豪斯大學為例詳細介紹了加拿大研究生培養體制、考核制度、研究生與導師的關系等方面的內容.通過比對中加兩國研究生培養方式的差異,以期為我國生物類研究生教育的創新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加拿大;研究生教育;培養
戴豪斯大學(Dalhousie University)創建于1818年,位于加拿大東海岸新斯科舍省省會哈里法克斯市(Hal-ifax,Nova Scotia),是一所歷史非常悠久且國際知名的大學,尤其以醫學在國際上享有盛名.學校設有10余個學院117個專業,教職員工為6 000余人,現有學生18 200人,年科研經費達1.4億加元[1].作為一所研究型大學,學校非常重視研究生的教育培養,研究生來自世界各國,國際研究生人數比例達招生人數的一半.我國高等教育從1999年以來進入了跨越式發展階段,招生規模大幅度增長.據統計數據顯示,1997年我國高考錄取人數首次達到100萬,經過15年連續擴招后至2012年高考錄取人數達685萬人,錄取比例也從1997年的36%增至2012年的74.86%(圖1).近10年來我國碩士研究生的錄取比例雖然維持在30%左右,但招生規模卻大幅度提高.2000年我國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首次超過10萬,至2013年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規模已達53.9萬人,比2012年增加約2.2萬人(圖2)[2].我國已成為高等教育大國,為本國乃至他國的人才培養作出了巨大貢獻.但隨著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研究生培養質量在某些領域呈現出了下降趨勢,因此研究生培養的體制、機制亟待改善.2010年6月至2013年11月,筆者在戴豪斯大學微生物與免疫學系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這3年多的時間里,不僅感受到了異國的文化差異,也感受到了加拿大研究生教育的鮮明特色.本文以戴豪斯大學為例,剖析了加拿大的研究生教育特色,希望能為我國生物類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和創新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1 生源質量
加拿大戴豪斯大學的研究生來源于世界各國,國際研究生比例占總研究生人數的一半,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國際研究生來自于中國.國際研究生為戴豪斯大學研究生生源提供了保障,同時該校嚴格的錄取和考核條件又為培養高質量的研究生提供了前提條件.我國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逐年增加,錄取比例基本保持平穩,但招生規模卻逐年擴大.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對外交流日趨密切,出國留學的人數也逐年上升.2007年至2011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連續4年增長比例均超過20%[3],造成了大量優質本科畢業生生源外流,還有一部分優秀本科畢業生以保送的方式獲得讀研的機會,這直接造成了2個方面的后果:①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考試的考生總體水平比較低,達不到國家規定的錄取線;②國內部分高校將本科生教育發展成了中學時代的應試教育,重點學習研究生考試的那幾門課程,其結果是學生的應試水平很高,但綜合素質不高,文獻閱讀能力、論文寫作能力、實驗動手能力極低.因此生源的質量,尤其是綜合能力得不到保證.
2 研究生與導師關系
戴豪斯大學制定了各種細則來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同時對導師和研究生的責權進行了嚴格的限定,充分保障導師與研究生的平等地位.戴豪斯大學研究生導師的主要職責包括:給研究生提供可行的咨詢信息平臺,并提供一個可行的研究項目及完成該項目的足夠資源;對項目研究進展進行監督并給予指導;鼓勵學生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并指導學生撰寫與發表研究論文等.導師在承擔責任的同時,也具有充分的權利,主要包括:要求研究生能積極響應導師各種合理的要求與建議;要求研究生能及時地匯報研究工作的進展情況;如果研究生不聽從導師合理的要求與建議或者研究生沒有做出相應的努力,導師可以終止其指導工作;導師和學生共同擁有已發表和待發表的研究結果等.同樣,戴豪斯大學研究生也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并享有充分的權利.其責任主要包括:參加研究項目的設計并執行項目的研究工作;執行由導師所提出的一切合理要求與建議;定期匯報研究進展并撰寫研究論文等.研究生的權利主要包括:有權得到導師的指導并了解導師的要求;有權參加學術會議、發表學術論文(即使導師不同意,在與學院協商后仍有權發表);有權拒絕與項目研究無直接關系的研究工作及導師任何不合理的要求;具有充足的、令人信服的理由時可以要求更換導師等.反觀我國,近年來我國高校將研究生培養下放到學院甚至導師本人,實行導師負責制.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導師具有主導地位,在導師權力增加的同時又缺乏更高層面的監管;研究生處于絕對弱勢地位,并且學校沒有提供行之有效的申訴渠道和平臺.筆者根據多年學習和工作的經歷,將我國高校導師大致分為3種類型:經費充裕型、經費不足型和不作為型.對于第一類導師(經費充裕型導師),往往是學科領域的領軍人物,具有很高的學術造詣和成就,擁有充足的資源(經費和平臺),招收了大量的研究生.但該類型的導師常年奔波于各種經費的申請、各類評審及各種會議,無法保證充足的時間來指導學生.第二類導師(經費不足型),往往是年青導師(近年來多為國外引進人才),該類型導師有思想、有激情,能對學生進行充分的指導,然而囿于經費和資源有限,很多想法卻無法實施.學生能從導師那里學到很多研究設想,但實驗操作訓練有限.第三類導師(不作為型),既沒有研究經費(或有少量經費)又沒有指導學生的動力(或者對研究沒有興趣),但又不愿意放棄指導研究生的權力.如果高校能夠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提高年青導師的支持力度,將會大大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3 戴豪斯大學研究生培養體制
3.1 學籍管理
戴豪斯大學所有的研究生課程在5年內(從最初的入學注冊時間開始計算)完成.碩士研究生一般是在2~3年內完成,而博士研究生一般需要4~5年.此外,研究生有一個最長的在校學習期限,以便督促他們完成研究生學位的所有要求,最長期限分別為碩士研究生5年、博士研究生6年.近年來,我國部分高校漸漸制訂了最長期限的學籍管理制度,但執行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強.
3.2 課程設置
戴豪斯大學微生物與免疫學系設置了2種類型的研究生課程:一種是半學分制(half-credit classes)的專業課程(一個學期的課程,共10門).這類課程的培養目標是幫助學生對微生物學、免疫學或相關學科的主要領域有一個廣泛的認識與理解,該類型部分課程為學生的專業必修課.另一種是以專業文獻討論(Journal club)形式開展的全學分制(full-credit classes)課程類型,包括癌癥生物學專題、高級免疫學專題和分子發病機制專題.這3門課程分別以專業領域內文獻閱讀和討論的形式開展,為研究生在特定的研究領域提供互動式教學.所有的研究生在他們的培養計劃里都需要選修至少一門文獻討論課程,旨在提升學生專業知識、增強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研究背景知識.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文獻涉及的領域可能與他們的論文研究并沒有直接的關系.我國高校研究生課程也分為學位課程和專業課程,如果學位課程不及格將拿不到相應的學位.但學位課程設置極不合理,一般為英語、政治及1~2門專業基礎課,而且課程考核要求相對較低;專業課程更是走過場、完成學分的形式.
3.3 課程要求
戴豪斯大學每位研究生除需要選修專業必修課和1門文獻討論課程外,還必須參加每周的院系研討會(seminar),研一學生還必須選修“宿主病原物相互作用和人類疾病”課程.研究生培養計劃中專業課程的學分將計算在學生考核的課程等級中,課程等級由學生和研究生導師委員會之間協商決定,并經院系研究生委員會批準.另外,對于博士研究生,除了上述總體要求外,還必須通過一次全面的考核,包括書面論文和口頭報告兩部分.此外,每位研究生要求在第一學年以后的課題研究中提交年度進展報告(Faculty of Graduate Studiesprogress reports)至研究生導師委員會,該研究進展報告要求在每學年結束前1個月提交,并需要研究生導師和研究生協調員的親筆簽名.我國高校也有相應的一些要求,但不同的學校、或不同的專業執行力度差異很大,導師沒有嚴格的要求,學生也沒有充分的準備,基本不能起到學術討論、提升學術思維的目的.
3.4 研究生淘汰制
戴豪斯大學微生物與免疫學系的研究生按照課程成績實行淘汰制.課程成績劃分為A+,A,A-,B+,B,B-,FM及F共8個等級,成績低于B-(70分以下)的課程視為不及格.學生在研究生培養計劃中的任何一門課程不及格,該研究生將會被自動淘汰,即研究生調節.但是,如果學生只有一門半學分制的專業課不及格且成績高于56分(C-),學院將在教師會議上綜合考慮該學生的各方面情況,并將討論結果提供給學院院長,由院長決定該學生的去留.我國高校研究生學位課程不及格就不能獲得相應的學位,但考核力度較低,基本能保證所有的研究生都能順利通過考核(或考試).因此我國高校研究生基本不存在淘汰現象,研究生入學后基本都能順利畢業并拿到學位.
3.5 碩士轉升博士
戴豪斯大學如果學生愿意從碩士階段提前進入博士階段的學習,那么該學生可以在第一學年結束后進行申請,同時需要準備一份詳細的“博士階段研究設想”.碩士轉博士申請提交給導師委員會后,由每年2次的導師委員會對申請進行討論,導師委員會通過評估申請者的研究進展和發展潛力,判斷申請者是否適合進入博士階段學習并給出建議,對于符合要求者,委員會將會對他的“博士階段研究設想”進行討論審核,并對其研究設想給出修改意見.值得一提的是,每名學生都有自己的導師委員會,該委員會是由申請者導師、共同導師(若有)及另外的3~4名博士研究生導師組成的5人小組,定期對該學生的研究情況進行討論、及時給予學生方向性指導,直到該學生畢業.這與我國高校的直博生是一個概念,但我國高校對直博生基本沒有考核要求,只要導師和學生本人愿意就可以申請直博,申請能否被學校批準主要看指標是否滿足.
4 學業考核
4.1 綜合考核(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戴豪斯大學綜合考核的目的是考核相關方向博士研究生候選人的綜合素質,以此來評估候選人對文獻的總結和評價能力,以及評估他們的溝通能力和討論科學問題的能力.作為年青學者,善于積累知識、及時總結科學問題是論文和課題標書寫作的基本技能.因此,學生在準備考核材料過程中所獲得的技能以及在綜合考核中表現出的技能水平是科學訓練成就的一個重要層面.此外,通過一次成功的綜合考核,能夠確保候選人具備博士論文答辯必要的背景知識和推理能力.綜合考核分為書面論文和口頭報告.書面考核的內容包括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及2個書面論文主題中所涉及的知識.書面考核的主題是考核委員會在綜合考核前6周制定的3個主題中任選2個,且這些主題與學生的研究課題相關但屬于邊緣的知識.在許多情況下,這些主題旨在加強候選人的知識薄弱環節或者是導師委員會認為的特別重要的知識點.書面論文主題涉及的內容相當廣泛,通常覆蓋了學科的某一個重要知識面.候選人將在正式考核前5周獲悉論文主題,任意選擇其中2個論文主題作為考核對象,要求在隨后的3周時間內完成相關領域文獻的閱讀及論文的撰寫,并于口頭報告考核前2周將準備好的書面論文上交給考核委員會的每位成員.收到書面考核論文后,考核委員會對書面論文的質量進行評估.如果書面論文質量不合格,考核委員會主席將通知候選人采取委員會提出的建議實行補救措施,并在2周內重新提交書面論文;若書面論文質量再次不合格,則取消候選人資格.若書面論文質量合格,候選人將在提交書面論文2周后進行口頭報告考核,口頭報告考核通常會持續約2h.口頭報告考核主要是加強考生的橫向思維能力及考核論文主題相關的研究進展.在口頭報告考核中,候選人將簡短介紹論文主題領域的研究進展、發展方向及存在的問題;隨后考核委員會成員將會就相關領域的科學問題進行提問,候選人需要從基礎知識層面到專業知識層面展開回答.所有考核委員會成員根據候選人答題的情況評估他們的學科知識水平,并根據候選人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給出相應的建議,以幫助候選人盡快成長.
4.2 研討會(Seminar)
戴豪斯大學所有研究生都要求參加每周的學院研討會并報告他們的研究成果,要求碩士研究生每年度至少在研討會上作2次研究進展報告,博士研究生每年度作3次研究進展報告.報告的內容包括課題組以前的研究數據、自己的研究內容和研究結果,通過該報告讓大家了解到“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將要做什么,為什么它是重要的”.隨后學生闡述自己今后的研究方案,其中研究目的、方法手段、預期研究結果和意義都應詳細說明,最后學生將獲得這次研討會中參與人員的書面意見和建議.我國高校研究生研討會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學生參與不積極、準備不充分,導師不參加、或參加也不能給予建設性的建議.每周舉行研討會的高校或學院更是鳳毛麟角.
4.3 文獻討論(Journal club)
戴豪斯大學每學年都會開設3個主題的文獻討論課程,分別為癌癥生物學專題、高級免疫學專題和分子致病機理專題,研究生必須選修其中的一門文獻討論課程.該課程每周1次,由老師組織,每次由2名研究生主講,每名研究生每年主講2次,選取主題相關的文獻,文獻提前發送給所有的成員.該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及時了解本研究領域的研究動態、研究方法手段、最新研究結果及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以便調整自己的研究方向.我國高校基本沒有開設文獻討論課程,或文獻討論課程僅作為研討會的一部分,學生和導師參與的力度遠遠不夠.
5 研究生費用
加拿大戴豪斯大學研究生將獲得由學院指定的最低津貼(大概17 850加元/年);除了基本的津貼外,學生還可申請額外的2 000~4 000加元/年的補助用于支付部分課程費用;另外研究生均有機會獲得學院提供的助教崗位,得到部分津貼,其收入按小時付費,一般能收入500加元/月.因此,加拿大研究生完全有能力支付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此外,加拿大每一個研究生都有資格從研究生學院申請研究旅行經費的支持,例如參加學術會議.而在我國隨著物價飛漲,生活成本越來越高,學費、生活費仍然是困擾我國部分研究生的一大問題.國家補助、導師補助在龐大的費用面前仍是杯水車薪,部分研究生仍需家庭支助、甚至是傾全家之力才能完成學業.
6 總結與啟示
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是加拿大高等教育的重要標志之一.目前,加拿大已成為國際上留學的首選國家之一,而我國則是其第一大留學生生源地[4].在加拿大留學的幾年里,筆者了解到很大一部分中國留學生先在國內完成本科教育,之后來加拿大接受研究生教育;或者博士畢業后,來加拿大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由此不難看出加拿大研究生教育受歡迎的程度,也證明了其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5-6].筆者對此有幾點思考:
第一,導師教育觀的變革.教育的真正意義在于人格的完善和理想的實現.導師需要在指導研究生的過程中與研究生共同成長,研究生不是導師的廉價勞動力,而是教與學的關系,同時也是一種合作關系.導師不只是讓學生完成某個課題或完成學位論文,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思維,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同時還應把人格教育、心理教育、價值觀教育和誠信教育有機地融入到研究生的培養中.
第二,加大研究生的考核力度.學校或學院應該制訂更科學、更嚴格的研究生考核制度,充分評估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和研究進展,同時對導師的指導能力進行評價.若導師給予了充分合理的指導,則對研究生實行淘汰制;若導師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盡到指導義務,則對導師進行相應的處罰或取消其指導研究生的權利.同時學校應該提供完善的、公平合理的研究生申訴渠道,以保障研究生的合理要求和權益.
第三,加大支持力度.其中包括2個方面的內容:加大對青年教師的支持力度和對研究生的補助力度.高校青年教師大多經歷過博士教育和博士后的訓練,了解國內外研究領域的研究動向,精力旺盛、思維活躍、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學校應該給予經費和科研平臺上的支持,使他們更多的研究設想得到實施,鼓勵教師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進行長期的研究.同時,學校應該提高研究生的補助,使研究生能解決自己的學費與衣食住行,這樣既能增強研究生的自信心,同時亦能調動研究生的工作積極性.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在線考研頻道.歷年考研報考人數與錄取人數統計[EB/OL].(2014-03-27)、
[2]中國教育部.中國教育在線2013年出國留學趨勢報告[EB/OL].(2013-04-20)
[3]胡 偉,鄧 娟.加拿大研究生教育特點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4(2):16-17.
[4]伍建榕,馬煥成.管窺加拿大研究生教育[J].中國林業教育,2010,28(2):77-78.
[5]賀桂瓊.加拿大醫學研究生教育的特點及啟示[J].西北醫學教育,2009,17(1):30-32.
作者:李艷紅 蘇勝齊 吳正理 單位:西南大學 動物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