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地方高校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經濟社會發展使地方高校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變得更加重要。地方高校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有一定機遇:滿足地方人才發展的需要;集中資源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能提高辦學層次;化解工作、生活與學習的沖突;充分利用當地有利條件創新人才培養。此外,地方高校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也面臨一定挑戰:需要創新有本地特色的培養方案;高校轉型期背景下如何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職業資格認證制度的銜接問題。必須應對好這些挑戰,從而積極發展專業研究生學位教育。
關鍵詞:地方高校;專業學位;實踐
勞動者的素質必須與社會發展相適應。隨著科技在生產中的迅速應用與發展,體力勞動主導已經被腦力勞動主導所取代,知識、技能成為勞動者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具備的主要素質。提高專業發展,既可通過自身自主學習,也可通過社會提供教育條件促進專業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國家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專門高層次人才創設的,實踐性強。地方高校充分利用優勢學科,集中地方資源,積極發展專業研究生學位教育,為服務地方經濟和促進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地方高校建設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學歷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專業實踐為導向,培養某一專業或職業有較強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能夠承擔某種專業技術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實踐性明顯。這類人才在社會發展中作用非常重要。
(一)推進國家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1990年我國建立了專業學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開始得到發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到: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加快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2010年教育部《關于開展研究生專業學位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通過支持部分高等學校先行試點,創造具有推廣價值的好經驗、好做法,進而發揮典型引路、示范帶動的作用,逐步構建和完善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的研究生專業學位教育體系。”[1]國家出臺關于學位研究生教育方面的文件,明確了高校發展研究生教育的方向。我國高等教育擴招之后,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已經形成,本科生規模擴大,為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了基礎。除了學術型學位教育,專業型學位教育成為整個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內容,為社會發展培養各層次人才。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速度很快,但是總體規模、教育模式等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要實現全面、協調、跨越式發展,要使教育結構優化、研究生培養模式靈活多樣,就需要賦予地方高校更多自主權,推進國家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
(二)促進社會和高校發展的需要依據社會需要是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動力,社會發展既需要綜合性人才,也需要專門人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培養某一專門專業領域的高層次人才,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2013年我國教育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了《關于深入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意見》,提出要建立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結合為途徑,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具有中國特色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這表明高校專業學位教育培養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大有前途。高校有教學培育人、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功能,高校可以結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的這些功能。一是高校基于社會的需要,有責任培養某一高層次專業人才。地方高校是地方人才培養基地和科技研發基地,地方高校的學科建設應與地方產業發展相關,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為地方培養專業人才,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二是高校作為知識與技能的集中地,利用優勢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這也是高校自身教育結構性改革的需要。201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公布《碩士、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總體方案》指出,要不斷完善專業學位體系,推進更多地方院校、特色高等學校積極開展專業學位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發展,能提高地方高校辦學的層次與能力。
(三)滿足人才自我提升的需要面對不斷進步的社會發展,從業人員有內在自我提升的需要,不斷提高理論水平與實踐技能成為勞動者需要面對的現實。有一定經驗的勞動者需要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能夠滿足這樣的要求。另外,通過接受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提升學歷層次,還能與職稱晉升結合起來。地方高校面向全社會,特別是在服務地方上有天然優勢,地方高校可以發揮獨特優勢滿足人才自我提升的需要。
二、地方高校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機遇
(一)地方高校更能滿足地方人才發展的需要面對社會的激烈競爭,勞動者內在地具有不斷提升專業水平的需求。在各類人才中,教育工作者是首先需要不斷提高專業水平的勞動者。教師作為教育者,教師教育水平不斷提高是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的極重要因素。教育專業學位是促進教師專業水平提升的重要方式,特別是師范類高校在發展教育專業學位上更有利。地方高校在教育碩士學位方面應當盡快發展起來,特別是在教育類資源上有更大優勢的地方師范類高校。地方師范類高校主要面向本地區,能較好滿足本地區從事教育行業的教師提高專業知識與技能的需要,提高學歷層次,有利于教師知識現代化,促進教師職業專業化的發展。玉林市是廣西東南的重要城市,從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師情況看,教師數量多,教師隊伍基本穩定,對專業發展有一定要求。全部中學政治教師共約1978人,其中男教師1017人,占51.42%;女教師961人,占48.58%。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情況如下圖所示。中學設立正高職稱后,給教師以極大的動力,教師對不斷提高自身學歷、知識和技能有了更大的主觀能動性。特別是處于精力旺盛時期的教師,提供條件讓他們把學歷與專業水平統一起來都得到提高,可能性更大。地方高校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從外部可以給這些教師以更大動力。玉林市中學政治教師是一支有活力、有追求的生力軍,通過接受研究生教育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科研水平、學歷層次,從而帶動職稱提高,這能夠成為教師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教師通過教育碩士環節獲取更高學歷,提升專業水平,從而能提升整個教師隊伍專業水平。他們不斷追求更高更遠的目標,成為高校源源不斷的生源,地方性高校設置教育碩士大有可為。
(二)地方高校集中資源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能提高辦學層次地方高校大多處于不斷上升期,力求尋找更高級別辦學平臺,通過集中資源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進而發展學術型研究生教育,是提高辦學層次的有效途徑。中學教師絕大部分受過一定程度高等教育,而又往往大體停留在這一程度。隨著教育改革步伐越來越快、社會發展越來越快,地方師范類高校設置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輻射本地區提升教師層次很有可行性。廣西東南這一區域本科院校玉林師范學院,辦學歷史較長,2000年升本之后得到更快發展,培養了大量的人才。目前有正高職稱87人,有博士學位120人,有碩士學位540人,有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資格70人。已發展成為一所含本科教育、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留學生教育,具有教師教育特色的綜合性本科院校。學校具有一定實力,2014年已與陜西師范大學、廣西師范大學聯合培養教育碩士研究生,積累了一定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經驗。如今努力提高辦學層次,爭取碩士點建設,提高中小學教師學歷、專業水平,為社會培養多種需要層次的人才。高校教育碩士點建設,需要有一批知識技能水平高的中小學教師加入其中,成為碩士點建設的實踐型導師。玉林市有一批中學一線能力強、素質強的隊伍,高等師范院校與基礎教育密切相結合,把中學一線人才充實到教育碩士點建設中來,促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發展,從而提高辦學層次。
(三)地方高校更能化解工作、生活與學習的沖突接受專業學位教育的對象既可有高校畢業生,也可以是已經從事工作的勞動者。準備接受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在職人員,他們相當一部分在本地有了家庭,面臨著處理工作、生活與學習的矛盾關系,能有機會在本地接受更高層次的專業教育,可照顧家庭又可兼顧學習事業,還能照顧到原有工作,這樣的選擇是較理想的。地方高校更能化解在職人員工作、生活與學習的沖突,地方院校專業碩士教育具有明顯的針對性與便利性。
(四)地方高校充分利用當地有利條件創新人才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側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達到提高實踐能力與職業素養的目的。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不是只搞科研,而是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特別是專業學位教育中有大量的實踐練習,需要有實踐機會、實踐場所等其他實踐條件。地方高校與地方單位能聯系在一起,兩者可以相互支持協調,完成人才培養。地方高校設置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把地方資源融入到培養方案中,有利于更好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有特色的培養方式。
三、地方高校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挑戰
(一)創新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培養方案的挑戰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以提升職業能力為導向,服務社會需求功能強,因而,地方高校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是否合理、科學成為吸引特別是本地區人接受教育的重要方面。首先,創新培養方案特色。地方高校應當挖掘潛力,結合本校特色和優勢,并與當地資源結合,創新專業學位碩士人才培養方案,形成本校的辦學特色。專業人才培養要與社會需要結合,如今社會發展出現新常態,“‘新常態’要求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提升內涵,提高質量,走特色化、專業化、應用型之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依然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核心部分。”[2]因而培養格局在培養目標、培養課程體系、培養實踐教學、導師遴選、學分安排、學位論文、質量評估、師資安排等方面,都要結合高校及其他聯合培養機構的具體情況,協調安排各要素。要處理好這些復雜的因素,制定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培養方案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其次,培養方案要有前瞻性與實用性。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未來會有更大發展空間,模式會更多更靈活,培養方案要有前瞻性。要創新培養模式,把全日制與非全日制、專業碩士和專業博士、國內與國外聯合培養等協調好,促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快速發展。培養方案的實用性是由專業學位的導向決定的,培養某一職業或領域的高層次人才,必須緊密配合相關受教育者、機構的意見,使得培養方案更有可操作性,更具有實用性。創新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既要考慮地方高校自身情況,又要結合受教育者條件,還要衡量效益與質量、長期與近期等因素,推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向科學化、規范化發展,在實踐中不斷修正,不斷進步,能很好實現多方共同培養的任務,這是個不小的挑戰。
(二)地方高校轉型發展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挑戰地方高校,特別是新建本科院校,往往面臨著轉型發展。轉型背景下對高校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建設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如有利于優化師資隊伍、提升高校科研水平、改善辦學結構等,但正是這種轉型給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帶來了挑戰。首先,轉型發展時期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如何定位。轉型時期高校本身就面臨著方向問題。而且,在轉型中矛盾增多,專業學位如何發展也需要明確。如何集中學科優勢、整合人力資源、突出某一領域的特點。而且能否把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辦好,對將來發展學術型研究生教育有直接影響;能否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辦好,直接影響著將來專業博士研究生的培養。地方高校在轉型期辦好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一個新挑戰。其次,轉型發展需要協調聯合培養各主體利益需求。“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最大特點是‘跨界’,學校需與企業、科研機構等外部人才培養主體進行良好銜接和配合,為研究生的培養提供優良環境。”[3]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重實踐,必須與一定的校外機構聯合培養,因而出現多方利益主體,這些主體之間關系都要協調。一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重在創新能力、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因而在教育和實踐過程中,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往往需要高校與其他組織機構聯合培養完成,各利益主體自然會有一定經濟的、文化的、名譽的需求。轉型時期地方高校,需要把自身的發展調整合理,并與其他組織利益能夠協調。二是高校與聯合培養主體之間的管理方式的協調也是一個重要方面。轉型時期地方高校內部機構的職責要明確,與聯合培養機構之間權力分配、責任明確都需要有所規范。三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需要構建“雙師型”的師資隊伍,把實踐領域有豐富經驗的高層次人才引進專業學位教育,這些人的利益需求也要協調好。轉型時期的高校本身面臨許多困難與矛盾,與其他培養主體之間利益做到協調,達到多方共贏,是個艱巨的任務。
(三)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職業資格認證制度的銜接問題的挑戰專業學位有特定的職業指向性,具有職業性和實踐性的屬性,因而,它與職業資格制度之間應當有一種合理有效的銜接機制。2013年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深入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意見》中提到:“對具備條件的專業學位類別或培養單位,積極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和實踐考核與特定職業人才評價標準有機銜接,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內容與特定職業人才工作實際有效銜接,推進專業學位授予與獲得相應職業資格有效銜接。”[4]高校在這方面有一定權力,高校如何把控好這個權力,不成為腐敗之地,對高校是一個挑戰。“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機構應當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力市場需求,加強與職業部門之間的合作;政府應當統籌協調,解決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相關職業資格認證的銜接問題,建立從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到職業任職資格之間的直通車。”[5]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需要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高校與政府部門之間、職業部門之間合作方式應如何推進,更好解決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相關職業資格認證的銜接問題是個難題。再有,地方高校處于地方,與地方許多社會關系交織在一起,如何處理好各方關系,實現良性互動,把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職業資格認證制度銜接得當,這也是一個挑戰。專業學位教育是現代社會發展的產物,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職業實踐越來越復雜,社會對專業學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專業學位教育在提升人才培養層次、促進社會現代化水平上發揮了獨特的作用。地方高校可以在專業學位發展方面推動創新、提升辦學能力,為社會培養更多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開展研究生專業學位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EB/OL].教育部網站,(2010-05-07)[2019-04-25].
[2]魏紅梅.“新常態”下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創新探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6(3).
[3]羅堯成,季陳鈺.我國專業學位人才培養改革的思考———對CNKI(2005—2014年)重點研究文獻的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1).
[4]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深入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意見[EB/OL].教育部網站,(2013-11-13)[2019-04-25].
[5]別敦榮,陶學文.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反思與創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9(3).
作者:黃基鳳 單位:玉林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