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英語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英語研究型課程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英語知識的能力、實踐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其主重要求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收集材料、提出問題、分析和探索研究的內容,注重學生采取多種方式學習和掌握英語知識,且在實踐當中應用英語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強烈學習欲望與學習動機,以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溝通技巧、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態度。那么,作為一名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怎樣進行英語研究性學習呢?下面筆者對此闡述了自身的一些觀點。
一、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研究性學習指的是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之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分析問題,且努力探究解決問題的技巧或方法,最終獲得結論的學習過程。學生并非僅僅被動地學習與掌握教師講解的內容,而是在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和應用學習的方法。
1.自主性在研究性學習中,所有的事項務必在主體身上貫徹實施才具備價值和意義。因此,研究性學習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應當確定研究課題,自主地收集素材,進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最后的時候進行歸納和總結。倘若能夠有效地體現學生的主動性,那么研究性學習才是成功的,不然就是失敗的。作為組織研究性學習的人員來講,務必明確這一點,一定不能夠越俎代庖,轉變學生的創造和實踐為自身的創造和實踐。
2.創造性這里講到的創造性并非科學家們的創造性。其中,科學家們的創造屬于一種“發現”,而在此的創造性屬于一種“再發現”。然而,此兩種創造的本質相同,都屬于創造精神與創造意識。研究性學習體現了人人是創造之人、時時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研究性學習需要所有學生的參與,進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潛力,并非針對一少部分的優秀學生。研究性學習只要基本條件,學生都能夠時時處處地進行研究。尤為關鍵的是,研究性學習給學生帶來了有利的時機,學生要么通過自身掌握的知識處理實際問題,要么分析復雜的現象而獲得結論,這恰恰也屬于素質教育倡導的創新方面的內容。
3.實踐性研究性學習的首要特點就是實踐性,這也是研究性學習跟其他學習形式存在差異的根本所在。而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是研究性學習的哲學基礎。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提出,實踐與認識是統一的,實踐出認識,而認識應接受實踐的檢驗,實踐有科學實踐與生產實踐,而研究性學習是科學實踐。在研究性學習當中,學生的社會生活和學習生活是研究課題的來源,學生通過科學的研究方法進行自主地探究,就屬于一種科學實踐。實踐性是研究性學習的優點,這是由于只有在實踐當中,才可以更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1.借助有效的指導,培養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啟發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方法或技巧,有效地體現課前預習的優勢,以及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進行自主地探究,實現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間的互動,沖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教師的講解可以為學生的課前預習起到輔導的作用。課前預習可以調動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從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英語課前預習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能夠結合英語教學的要求,為學生安排一部分有著較強目的性與針對性的可以啟發學生思維的問題,從而激起學生的質疑,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思考這些問題。教師如此指導學生預習,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師生之間協作的價值所在,從而建構和諧的教學氣氛。
2.引導學生積極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研究性學習最常見、最方便、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因此,高中英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組織小組活動,讓學生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充分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利用這種學習方式,為學生制造更多有效的、真實的語言鍛煉機會。教師要特別注意的是,無論如何都要將研究性合作學習小組的討論,從普通的課堂討論小組脫離出來。首先,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各個方面進行分組,同時還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空間,讓他們自由組成小組,這樣一來就更利于學生之間進行相互信息、想法、觀點的溝通,進而能促進他們更快更好地完成知識的探索和總結;其次,教師針對學生發現、提出的問題,應展開全體性質的討論,并善于抓住最好的機會,給學生進行重點講解。另外,教師在設計討論點之前,要結合小組的不同性質分別設計形式不同、難度不同的討論任務,然后再根據小組成員的實際情況,安排給他們適合的角色,考慮并顧及到每一位學生,從而使研究性學習更具針對性。
3.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研究方法學生初參與研究性學習,對研究方法還不夠了解,還需要教師親身傳授“觀察的方法”、“類比的方法”、“實驗的方法”、“數據統計的方法”、“案例分析的方法”等等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于具體課題應該采取不同的、合適的研究方法,特別是選題階段和實施階段要選擇不同的研究方法。例如,教師在講授怎樣提高英語詞匯記憶效果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先確定研究方向,再利用“調查法”搜索證據,并證實自身的結論。在其中的搜索證據階段,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自身所搜集的資料進行字號規格統一的編目,同時作出精心地篩選。由于研究性學習比較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體驗和感受,因此,教師務必要求學生做好各個環節的活動記錄,并詳細闡述自己的體驗和感受。
4.引導學生有效地應用網絡媒體資源進行研究性學習漢語是中國國語,英語屬于外國語種,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這就更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而英語實踐是掌握此語言的捷徑。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信息化的一個重要標志是迅速地整理與收集一系列的信息。由于計算機信息網絡資源是取之不盡和用之不竭的,鑒于此,教師引導學生從互聯網上收集涵蓋學生關注的一系列話題與知識的英語學習素材,然后讓學生根據自身掌握的知識進行探究,從而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英語學習視野,以及培養學生持久學習英語知識的樂趣。
三、總結
總而言之,研究性學習這項教育史上的重大變革,使學生從被動轉變為主動,使老師從傳授轉變為指導,使封閉式的學習空間轉變為開發式的學習空間,使單一化的學習方式轉變為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此變革為我國的教育事業拓寬了道路,也給高中英語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作為一名高中英語教師而言,必須積極主動、敢于挑戰、應對挑戰、正視誤區、找尋方法、努力完善,與此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大膽質疑、大膽創新等等,進而彰顯研究性學習方式的無窮魅力。
作者:劉貞艷 孫曉璇 單位:山東省壽光市第一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