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化背景教育英語教學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隨著跨文化交際這門學科的不斷發展,文化導入已經逐漸成為英語教學的熱點問題,了解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是全面透徹地掌握語言的關鍵。通常,文化沖突或文化障礙往往不是來自字詞句的意思,而是來自語言中的文化內涵。本文試從語言與文化的關系,跨文化背景教育培養的重要性以及英語教學中如何進行文
化導入三個方面來探討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背景教育的必要性。
一、語言與文化的關系
語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文化影響語言,語言反映文化。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的傳播與交流需借助于語言。語言又是文化的體現,它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制約和影響,反映著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存在。正如美國著名的人類學家、語言學家薩不爾所言:“文化可以解釋為社會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語言則是思想的具體表達方式。”因此外語教學應與其文化教學相結合,以理解語言的真正含義。但以往的學生大都語法、詞匯掌握得較好,但缺乏在恰當的場合使用恰當的語言的能力,有時甚至運用本族文化的言語交際準則來套用外語,以至造成令人尷尬的場面,甚至鬧出笑話。從語言與文化的這種關系可以看出,在外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是十分必要的。
二、跨文化背景教育的重要性
筆者曾遇到以下三句話:
1、ThussomeSaigonobservesarewaitingfortheothershoetodropinParis—orperhapsinMoscow.
其中theothershoetodrop是帶有典故色彩的英語短語todroptheothershoe的話用,意思是:采取人們預料會采取的連續行動(在公寓住宅中,住在樓上的動作重的人常常吵得樓下的人不能入睡,樓下的人在聽到此人脫了一只鞋之后,神經衰落到要到等到他落下另一只鞋后才能入睡)。
2、Thereisreluctance
文化背景知識的形成,并非只是一個簡單的知識學習過程,我們要充分利用學習的各個環節,有意識有計劃地從課內課外兩個方面展開。
(一)課堂教學主動導入
一個人“在習得語言的同時也習得了文化”,“學習一門外語,就意味著學習它所構筑的一整套文化世界;掌握一門外語,就意味著獲得一種新的對世界的看法”。只有關注語言的人文性,才能對外語語言的本質有更豐富、完善、深刻的理解,也才能從外語教學方面來幫助培養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優化他們的人格精神狀態,以培養有國際理解意識和能適應國內外多種發展變化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筆者認為,作為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片面強調語言知識的講解而忽略了文化意識的培養。從而使學生對于英語語言的掌握僅僅是停留在語言的層面上,而應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利用與課文有關的文化內容和文化背景知識,向學生傳播文化信息。從英語實踐課的角度來看,文化背景教育的重點在“詞語文化”的教學上,其中包括詞語文化的內涵,有文化內涵的英語人名和地名,常用的文學典故等,還可以對語篇結構、文體特點,非語言交際等進行深入研究,只要我們在頭腦中始終保持文化教學這一思想,并充分利用課文中的這些材料,就完全可以在教授語言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
(二)結合豐富的課外活動進行文化教學
僅憑有限的課堂的時間,很難達到從深層次對學生進行文化教育的目的。為了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我們應更多地利用課外活動時間,給學生創造出更多了解英語文化,培養交際能力的機會,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西方英語文學作品、報刊雜志和時事評論等材料,從中吸取文化知識,增加文化素養,拓寬西方文化視野。可以組織一些英語專題講座、英語文化周,可以舉辦外國影視或音樂欣賞會。還可以結合一些西方重要的假日(如Christmas,ThanksgivingDay等)舉辦一些晚會和活動,讓同學們去親身了解不同國家的民情風俗。通過喜聞樂見的方式來讓同學們更多地了解英語國家人們的學習、生活、愛情、工作等方面的狀況,更真切地去感受西方文化,把語言學習活動貫穿到文化活動中去。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可以起到課堂達不到的更輕松真實,知識覆蓋面廣的效果,不僅可以幫助同學們更好地了解文化,培養文化意識,還有助于擴大同學們的視野,更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