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初中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四大關聯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德育是我國“全面發展”教育理念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貫穿各個階段的各類課程中。初中是學生思想觀念形成的重要時期,英語又是一門國際化的語言,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加強教師對學生品德的培養,是十分有必要的。文章探討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四大”關聯法:人物關聯法、詞匯關聯法、時事關聯法和生活關聯法。
[關鍵詞]德育案例;英語教學;初中德育;德育滲透
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曾告誡青少年“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形象地道出了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初中階段是學生思想形成、習慣養成、品質塑造的重要時期,也是學生剛步入青春期的叛逆階段。加強初中階段學生的品德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無疑起著重要作用。英語學科作為一門國際化的語言學科,在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愛國青年方面有著獨特優勢。
一、人物關聯法
人物關聯法,就是教師啟發和引導學生總結英語教材中人物的品德之善或品德之惡,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或者得到警示,從而樹立起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的德育方法。牛津英語教材中有很多人物介紹、人物傳記內容的課文,大多為國內外歷史名人的勵志故事或成長經歷。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除了讓學生熟悉這些人物,更要讓學生學習這些人物身上的正能量,或汲取他們的經驗,以明白深刻的道理。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人物的故事進行德育滲透,以不同的教學形式調動學生的思維。在進行德育滲透時,教師不應采用單一講述故事的形式傳遞內容,而應鼓勵學生思考,將課文主要人物和學生自身或其熟悉的人關聯起來,通過對人物的性格、能力等方面進行比較,幫助學生挖掘德育內涵。以《二十一世紀學生英文報》的閱讀文章“Learnfromyourmistakesandgrow”為例,這篇閱讀講述的是西晉將領周處犯錯并改過自新的故事。為了讓學生理解故事的主題,培養他們“知錯就改”的優秀品質,筆者準備了古代至現代一些名人“知錯就改,成就大事”的故事,并搜集了一些有趣的圖片作為補充資料。通過圖片與內容相結合的形式,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和人物的理解。他們不僅了解了歷史名人的故事,還能結合實際情況,反思自身的長處與不足,領會知錯就改的品質內涵。
二、詞匯關聯法
詞匯關聯法要求教師善于發現英語詞匯中所蘊含的德育價值,加以聯想和延伸,幫助學生在拓展知識面的同時受到品德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詞匯一直是教學的核心,也是學生提高語言技能的必備基礎。教師可以選擇恰當的教材單元主題,創造德育滲透的條件。例如,在滬教牛津版《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3“TheEarth”教學中,為了讓學生了解地球生態現狀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筆者圍繞本單元的核心內容“Earth”和“Protecttheenvironment”及一些生物名詞,準備了幾組森林、湖泊、海洋、動植物等生態環境的對比圖,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思考地球近幾年的生態變化和人類針對這些變化采取的環境保護措施。筆者還引導學生整合本單元的核心詞匯,做成思維導圖,讓學生探討保護地球可以從哪些小事做起,并要求他們總結觀點,進行造句。學生的答案很豐富,有的說“Weneedtosavewater”,有的說“Weneedtoplantmoretrees”,還有的回答“Weshouldn’tkillanimals”。通過特定的情境,學生不僅積累了環保相關的詞匯,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還明白了“環境保護要從自身做起”的重要道理。
三、時事關聯法
時事關聯法,就是借助熱點時事進行品德教育,培養學生的政治判斷力和道德判斷力,同時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社會、感知世界。當今是信息化時代,“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已經不適用于今天的學生,便捷的網絡使得青少年能夠及時了解國內外發生的大事小事,這些信息會對學生造成多方面的影響。因此,教師針對熱點時事進行德育滲透,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養成關心時事的良好習慣,另一方面能幫助學生正確辨別時事中的善與惡、美與丑,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對自己的生活也能有更高的追求。英語作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每天有無數的國際新聞用英語進行報道。教師可以選取貼近學生、貼合社會的國際時事作為德育滲透的內容,以增強德育的效果。例如,筆者曾圍繞2020年的熱點——疫情防控,給學生上了一堂閱讀課。在導入課程時,筆者播放了英文紀錄片TheLockdown(《武漢戰疫記》)中的一段,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到中國的醫護人員和其他相關工作人員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進行病人醫治和疫情防控時的不易。課堂上,筆者選用了《21世紀英文報(抗疫專版)》中一系列與抗疫相關的文章,還引用了筆者參與翻譯,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留在中國的外國人編著的見聞感悟《戰“疫”,我在中國》一書中的諸多內容,將這些資料與新聞圖片結合,通過比較國內外抗疫措施的不同,讓學生了解現在相對安全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是國家拼盡全力為人民提供的。這種方式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因為內容有熱度,所以學生聽得津津有味,達到了立德樹人的效果。
四、生活關聯法
生活關聯法,就是就地取材,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品德教育,讓學生有熟悉感,增強教育的效果。“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教育一定要貼近學生生活。德育除了要注重“政治意義”,更要關注“生活意義”,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的德育往往收效甚微。因此,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德育滲透時,一定要重點關注學生,要將學生的生活融入德育中,指導學生通過結合自己生活體驗的方式加深對德育主題內涵的認知,從而升華課堂價值。在教授滬教牛津版《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2“Dailylife”這一主題單元時,筆者圍繞課文,結合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場景,引導學生寫出自己一天的安排。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對比誰的時間利用得最高效。通過這種形式的課堂教學,學生不僅掌握了動詞短語的搭配形式和時間的表達方式,學會了用英語寫日程表,還明白了自己應該如何管理和利用好碎片化時間。以上“四大”關聯法并不是孤立的,它們既可以單獨使用,又可以交叉融合。德育工作貫穿整個英語教學中,滲透到每一個教學環節,素材無窮無盡,方法也多種多樣,關鍵是找到教學內容與德育滲透的結合點。教師只要善于把英語教學內容與德育的共同點聯系起來,就能讓學生在提升語言運用能力和英語綜合素養的同時,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發展。
作者:韓雨蒙 單位:深圳市振能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