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類智力進步經驗意識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人類的生命形態作為地球生態面貌的一個表現分支,本身沒有什么奇怪之處,我們的身體形態構成,按照生物工程學的概念,和目前已知的約4300余種哺乳類動物差不多,無論對稱布置的眼睛、耳朵、四肢,差異不算太大的臉部五官布局,還是身體器官的形狀(內、外兩套系統),都較為嚴格地遵照了宇宙物質元素的基本形態結構—→圓的規則組合。只是在和處于同一生態環境下的其他3000余萬種動物相比較時候,我們的形象與形態才稍微地顯示出了一些與眾不同的特點,例如,我們和諸多陸生動物種類最為相象,擁有類人猿的基本身體特征,歐洲白色人種的藍色瞳孔,和狼的眼睛比較接近,非洲人和馬來人的面孔,部分含有大猩猩特征,我們的身體外表部分帶有海洋生物的痕跡,皮膚和海豚、海貂之類動物相似,十分光滑,普遍缺乏陸生動物的濃密毛發,身體總重量由70%的水份構成,像海洋生物一樣,基本上不會感覺體內的鹽分是否平衡,鹽分多了,可以通過汗腺的分泌功能排除掉,鹽分少了,也不會影響正常的生理活動,絕大部分陸地動物的鹽分攝入精確調節功能,和我們沒有什么關系。此外,我們又和一些具有冬眠習性的動物一樣,擁有較厚的皮下脂肪組織(靈長目科動物沒有皮下脂肪)。總之,我們是整個自然體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身體形態匯合了許多已知和未知的陸地生物、海洋生物的基因特性。在與其他動物相比較時候,如果沒有一個關鍵性差異顯示—→只有人類能夠建立脫離身體存在的現象界,我們實在沒有什么值得驕傲的地方。
按照達爾文主義的說法,人類是由古猿之類生物演變的(類人猿并不具有與我們相同的身體特性),因為古猿的遺傳基因在過去的某個地質年代,神奇般發生了具有深遠歷史影響的智能化進步,目前這個世界的面貌改變、和我們在文化科技領域取得的巨大進步,都是古猿基因智能化發展結果。站在達爾文主義立場上的現代分子生物學又認為,人類的自然演化進程已經中止,將來不再會演化了,因為我們的身體形態已經演化得足夠完善了。這個觀點顯然不太確切,如果人類的身體形態真是由于古猿遺傳基因發生了突變性影響轉化結果,我們的DNA能否在現代基因復制和重組的技術條件下,一直維持現有的面貌,不再向其他生物形態轉變?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社會道德律令和法律規范的嚴肅性,固然會對技術原因造成人類形態的改變形成有效制約,但是,誰又有把握保證某個科學狂人、或某個利益集團,不會偷偷摸摸地在實驗室里研究改變人類基因的工作、并將這個技術成果有效地推廣到現實世界,致使人類的身體形態再次發生改變?如果人類身體形態又一次成功改變,達爾文主義還有什么理由堅持人類(或者一般自然物種)的演化是(在人類)非自覺狀態下的天然選擇(自然意志)結果?
我們知道,人類善于制造和使用工具的經驗意識,或是借助于工具控制現實的能力,意味著人類成功擺脫了單純的自然形態人身份,又通過自我授權的方式,獲得了控制自然生物、包括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自然規則的經驗運用能力,與其他的生物相比,人類生存居住和活動的范圍已經涵蓋了整個地球的生態圈,擴大到接近無限的程度,近一個世紀以來,人類甚至已經擺脫了地球的重力影響,掌握了第二宇宙速度,能夠訪問其他的太陽系行星與探測更遠距離的宇宙空間,這些都拜我們的祖先擁有了創造性思維的現象界意識所賜。但是自覺使用工具的意識,卻是自然界的一個普遍現象,并不為我們人類專有,例如猩猩會將樹枝伸進白蟻巢穴,弄出白蟻吃,水獺會抱著石頭躺在水面,敲碎堅硬的貝殼取肉吃,在干旱季節,某些小鳥會往水洼里扔石頭,抬高水位,螞蟻甚至還會在巢穴里栽培菌類,等等。使用工具的經驗意識可以說是一項生物的身體本能,普通動物或許可以通過基因的刻劃功能,將這個本能意識遺傳給后代,人類卻沒有這個遺傳經驗意識的本能,在我們身體的DNA鏈中,人們不會找到存儲學習結果(經驗意識)的生物因子,人類不具有通過遺傳信息編碼的方式,將自然和生活的認識記憶傳遞給子孫后代的能力,每個嬰兒脫離母體之后,內心意識都是一張白紙,如果沒有對外界事物的激勵反映,和通過摹仿參照其他人的行為認識過程,內心意識就始終停留在空白階段,這和剛剛組裝好的計算機情況差不多,僅僅擁有完善的硬件和初步的操作系統還不夠,還需要不斷地添加一系列軟件,通過鍵盤輸入程序命令,計算機才會變得聰明起來。
自然界許多物種能夠將生存環境的適應性(本能意識)轉為遺傳基因領域的有效記憶,代代相傳,人類沒有這個能力,對一切現實事物的映象反應不會保留在身體的遺傳信息編碼中,就像一臺沒有硬盤、也沒有網絡存儲功能的(單板)計算機,只要關掉電源,暫時存儲在內存條中的信息立刻就會丟失,人類的經驗意識,若要實現范圍廣闊的傳遞,只有通過現象界的圖形符號化方式,才能發揮記憶存儲的延宕效果,如果生命終結了,或是現象界的圖形符號化記錄,遭到了人為、或自然因素的毀滅,人類對自然反應的經驗意識人類的文明存在著循環往復現象,是因為歷史進程的符號延續性無法得到有效保障,不論是某個重大歷史事變導致文明環節部分的中斷,還是社會集體失憶癥的干預影響,哪怕一場無法扼制的大火,也可以致使早先取得的文明成果永久性地失傳,然而,人類的智力開發和內心意識的進步,又是一根沒有終端(這個終端目前還無法找到)無限延伸的射線,只要生命能夠正常地延續,只要我們仍然處在生活的氛圍中,經驗意識的累積過程就會繼續進行。但是,如果沒有善于總結經驗意識的本領,知識的累積過程就會停滯。例如動物在森林里采拾食物的時候,恰巧(沒有特殊意義)或習慣性(遺傳作用,或自幼跟隨父母學習養成)地借用了某一類自然物體,比方一截折斷的枯樹枝,或是尖銳的碎石塊,用來挖掘地下的植物塊莖、敲開樹上掉落的堅硬果實,如果不會采用聯想(舉一反三)的方式運用到其他方面,已經取得的經驗就不會變成工具是手臂和身體力量延長的內心意識,并且不論此后度過了多少歷史歲月,只要仍然沿用工具的簡單使用方式,它們的智力就不會發生突破性進展。當然,固步自封的特性,在人類身上也得到了很好體現,否則舊石器時代不會延續至少200余萬年之久。
以大腦的容量和神經細胞數量的計算,比較、區別動物和人類的智力進步因素,沒有什么意義,天才的大腦容量往往比普通人多不了一丁點,有時候甚至還會少一些,如果不能對已經獲得的經驗產生積極的聯想類推意識,智力就會停留在當前的凝固階段。例如經驗意識讓類人猿等哺乳動物,包括一些鳥類和海洋生物(雌性海豚會在嘴的尖部頂一片海藻、無毒水母之類的物體采食,以保護嘴巴)比較容易、方便地獲得食物,這對維持它們的生存能力有一定的幫助意義,如果它們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順利突破經驗利用意識的局限性,內心意識就不會發生飛躍性進步。實際上動物普遍缺乏人類的思維能力,來自于外界的刺激只會形成簡單的神經性條件反射,并不會產生較為復雜的心靈意識。聯想力和想象力是有效突破內心意識封閉的思維能力,它和是否具有現象界的表達能力沒有直接的關系,和智力的進步有很直接的關系。人類在遇到閃電、高溫自燃、流星墜落、火山爆發等因素引起的森林大火時候,起初的內心表現和動物沒有什么兩樣,都感到非常恐懼,第一反應就是不由自主地逃之夭夭,但是,在因極度饑餓原因或是偶然地吃到了被火燒焦、烤熟的動、植物纖維組織之后,身體的嗅覺、味覺器官立刻敏銳地發揮了作用,感到被火作用后的食物味道具有以往不同的鮮美滋味,便會在好奇心的促使下產生刻意尋找被火燒烤過的食物意識,于是偶然的經驗就變成了目的性明確的內心意識。
至于一般的動物,在遇到了火的威脅之后,受恐懼的條件反射影響產生的經驗意識,則會提醒、告訴它們,如果今后遇到類似的災難性場面,必須立刻逃離,或是避開一切與火發生過關系的物體。除了一些消化能力極強的食腐類動物,例如禿鷲、野狗,習慣于吃死亡的(被火燒焦、灼燙的植物和)動物尸體,其他的陸生動物基本不吃腐爛的動物尸體,狗熊之類體格龐大動物,甚至都不會看死亡動物一眼,某些小動物具有的裝死逃生本領,就是利用了大型食肉類動物這個習性。當然,身體的味覺、嗅覺反應本能,一些動物甚至比人類還要優秀,例如豬、狗等動物的嗅覺能力就令我們望塵莫及,甚至在人類的誘導下,貓、狗、猩猩、駱駝、大象、毛驢等動物也學會了吃冷飲和吸煙、飲酒的不良嗜好,但是對色、香、味的身體感覺的有意識追求,僅為人類獨有。普通陸地動物和水生動物的這種感覺本能,主要起到避免身體受到(變質食物、和其他大型動物攻擊)傷害影響作用,它們不會發生例如人類吸毒這種單純追求身體快樂的內心意識,沒有人類的教唆,它們不會尋求飲酒、吸煙、吃冷飲等活動產生的感官刺激。
人類的經驗意識,由最初的偶然、無意識活動,發展為目的性很強的主動培養、尋求生活經驗的內心意識,是經過了反復多次的行為實踐,證明能夠幫助提高適應自然生存能力,才逐漸地形成了現象界的意義。如果不僅僅暫時儲存在自己頭腦中以備今后運用,還及時地向位于其他時空區域的人們傳達,并被有效運用,個體的經驗意識就變成了社會的集體意識,即使最初的經驗意識擁有者死亡了,它也不會被帶到墳墓里去,而會繼續流布下去。人類歷史文化的形成,就是通過這個信息擴散的渠道匯集而來。很顯然,人類孜孜不倦尋求經驗意識的現象界能力并不為其他的動物掌握,自然界一般動物即使偶爾掌握了某類極其有效的生活經驗,也不會發生向其他的動物傳遞、擴散的內心意識,諸如人類教唆家養動物吸煙、飲酒這類惡習(狼孩的生活習性獲得,是受到環境熏陶的緣故,并非狼的有意識培育結果。神話、童話里出現的動物培養人類生存技能的描述,只是人類的想象力發揮,與動物沒有關系),至于動、植物在某個有限的活動區域內,遇到了危害或威脅,迅速向同類傳遞危險信息的意識,只是一種身體的本能反應,并不是內心意識的自覺行為,一旦超出了目前的活動區域,被傳遞的信息就會失去效用。簡單地將自然界動物沒有發生人類意義的智力進步,歸之為不善于總結經驗意識的獲得、訓練、和學習(懶惰),沒有什么意義(它們只要按照傳統的生活習慣,就可以維持生存),除非它們的生活習慣受到了來自人類的力量干預和破壞,不得不有所改變,否則即使掌握、運用了與人類相同的特殊生活經驗和勞動技能,整天忙個不停(像人類一樣干活),也不會發生達爾文主義描述的所謂身體組織器官“用進廢退”自然演變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