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化哲學下的中美家庭健身觀念差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前,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肥胖人群比例也在不斷增長,健身逐漸成為一個熱門的話題。一些家庭特別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嘗試不同的方法提高家庭成員的身體素質。立足于中美兩國,以文化哲學的研究方法、哲學的思維考察兩國家庭健身的文化觀念差異及其成因,考察家庭文化傳統和價值觀。通過對現代社會中國家庭結構和家庭主體的生活觀念發生的明顯變化,探討與美國家庭文化的異同和相融性。健身在美國家庭則更加生活化、習慣化,通過對中美家庭健身文化觀念進行差異性研究,可以借鑒美國家庭對健身的做法。在此背景下,倡議中國家庭養成良好的健身觀念,塑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家庭健身文化。
關鍵詞:文化哲學;家庭;健身;健身觀念
文化哲學是指用哲學的思維和方法研究文化現狀,形成關于文化觀的理論體系。主要探討文化觀念的歷史與發展、文化的條件、傳統在社會歷史中的作用、各種文化的比較及沖突與交融等問題。以中國上海和美國芝加哥兩座城市為對象,用哲學的思維考察中美家庭健身的文化觀念差異、差異的成因、異同,改善的方法和措施。從家庭健身觀念考察中美兩國的家庭文化傳統和價值觀以及在價值觀引導下如何更好的進行文化交融,以有利于互相借鑒和改善家庭健身觀念。通過中美家庭健身觀念的差異對比,得出中國家庭與美國家庭在健身方面哪些需要改善,對中美家庭健身觀念差異性進行研究。
一、中美家庭健身文化與傳統
(一)中美家庭健身文化觀念分析據2016年不完全統計,中國的肥胖人口位居世界首位,男女肥胖比例分別占全球的16%和12%以上。隨著肥胖問題的日益突出,健身逐漸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尤其一些家庭特別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提高家庭成員的身體素質。對于大部分的普通中國家庭而言,人們對孩子寄予厚望,在知識教育方面投入很多,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孩子的體能培養。在健身觀念上,中美家庭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中國家庭普遍認為,健身是可為可不為的,在身體沒有出現疾病之前都是健康的,而對健身的概念的理解也僅僅是減輕體重,健身的目的更多的是為了減肥。而對于美國人而言,所謂健身是為了保持良好的體型,不僅僅是為了減輕體重,在一定程度上,形體美和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中美家庭在對孩子的健身意識培養方面觀念與做法也是不同的。中國家庭迫于求學壓力,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要承受很大的學業負擔,往往沒有時間或者說沒有意識進行體育鍛煉。而美國家庭的孩子很小就進行體育鍛煉,包括踢球或者培養其他體育項目的興趣,這種差距隨著中國家庭健身觀念的轉變而開始減小,但過程比較緩慢。
(二)中美家庭健身文化傳統分析時下談及全民健身,沒有人會覺得陌生。因為,健身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內容的一部分,而全民健身距離人們越來越近也是不爭的事實。推動人們健身或者說讓人們堅持健身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為了健康,為了保持身材甚至是想要擁有一身結實的肌肉。但是,使大多數人開始并且堅持健身的動力往往來自于外部。1.家庭觀念對中國人來說,家庭對人的影響極大。即使中國的家庭內成員的觀念隨著時代變遷發生了許多變化,但是家庭始終是一個以血緣和情感維系的緊密集體。家庭成員的行為是會相互影響的。如果在一個家庭之中,長輩有著堅持鍛煉做運動的習慣,晚輩耳濡目染,也會受到影響。同時家長在日常教育中自然而然會將健身的觀念表達出來,傳遞給孩子。孩子受到觀念影響后自然也逐漸會養成健身的習慣。對于美國的文化來說,自然沒有中國傳統的“家庭”觀念。家庭成員之間的聯系雖然也很緊密,但是成年人是有自己的生活規劃和自由空間,甚至在孩子成年之后走向獨立,這在一定程度上,對美國家庭的健身觀念有一定的影響。2.學校教育早在2006年12月20日,我國就提出了“陽光體育運動”。近年來,國家及地方非常重視學生的身體素質。國務院辦公廳曾于2016年印發《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已下簡稱“《意見》”),要求各地要保證體育課堂時間,提升體育課堂教學效果,強化課外練習和科學鍛煉指導,調動家庭、社區和社會組織的積極性,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兑庖姟芬箝_展系列體育活動和“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主題活動。筆者認為學生有時間擺脫沉重的學業,通過運動的方式減輕、釋放壓力,從而能夠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再也不是每天只會端坐在課桌前。學校的體育教育以及學生堅持課外運動的親身體驗,都會使學生感知到運動是一個有益于身心的過程,并且愿意堅持。美國也曾出臺關于全民健身的相關政策。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就制定了若干國民健康促進政策,2010年5月又頒布了《全民健身計劃》,其中包含了針對肥胖問題的論述,預示著美國健康發展政策新的趨勢。3.工作需要隨著生活壓力變大,人們的工作壓力不斷增加。人們急需充沛的精力、強壯的體魄來應對繁忙的工作,激烈的職場競爭,畢竟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在電腦前工作至少8小時的白領,手術臺連續工作幾小時的醫生等都需要有足夠的體力。提高體力的首選辦法便是健身。所以,工作需要也成了現在人們堅持健身的一大因素。4.家庭集體活動隨著家庭收入的提高,人們的家庭生活也日益豐富多彩,消費觀念、方向也發生了變化。越來越多的家庭在周末或假期,有計劃地進行家庭健身活動。而在選擇家庭活動類型的時候,人們也由以前的選擇到旅游景點游山玩水變成了如今的選擇各種素質拓展或極限挑戰等運動項目。因為人們發現,素拓等運動往往比普通的游玩更能提升家庭凝聚力,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久而久之,堅持運動、堅持健身便成了家庭成員的習慣。
(三)中美家庭健身方法論1.健身條件由于中美家庭的健身條件不同,健身方式也存在著差異。中國家庭健身方式受家庭經濟條件或觀念的限制,很多家庭不會購買健身器材來輔助健身運動,而更多地依賴社區提供的公共基礎設施進行健身。就美國而言,我們赴美國芝加哥進行社會調研,從日常生活中觀察和與當地居民、寄宿家庭的走訪中得知,大部分美國公民對于健身還是有一定的自主意識的。從階級層次而言,一般中產以上家庭,他們更愿意在健身上花費時間與精力。主要流行這樣一種觀念:我必須更健康地生活,更科學地鍛煉,那樣我才能保持生命的長久。但對于低產階級而言,他們則主張把金錢花在基本的生活需求上面,恩格爾系數相對高。一般的家庭也都會配備一兩個健身器材,或大或小,有的可能是瑜伽球,有的可能是啞鈴。2.社區條件通過調研上海部分社區發現,不同的小區都會匹配不同的戶外健身器材,這些器材以黃、藍、綠色為主色調,多以太空漫步機、俯臥撐架、扭腰器、平步機、臺式騎馬機、肩關節機、腰背按摩器、單人腹肌板、雙人坐凳、單杠等為常見器材。而使用這些器材的以50歲以上老年人為主,至于青少年鍛煉健身以健身房為主。同樣,國家也對小區綠化及物業配套有相關的要求,具體到每個項目的配備,每個小區的建筑區劃意見書都會有詳細的列載。但各個小區的實際情況也是各有不同,部分高檔小區會配備跑步機、橢圓機、力量訓練機、啞鈴、仰臥起坐器、臂力棒拉力器、游泳池等相關健身設備,但就一般的居民小區而言,健身設備還是較為單一的。無論如何,中國的社區中公共服務器材與設施也是覆蓋率較為廣泛,但就設備本身而言,還是健身房的健身器材針對性和安全性更有保障,器材也是定期保養,安全性更高,但大多健身房都是收取一定的費用,有時候價格不菲。小區公共的健身器材雖然有一定的防雨性,但總體而言還是會經受風吹日曬,從而致使報廢率逐年遞增。在美國芝加哥,每個社區都配備相應的游泳場館,這包括露天游泳館和室內游泳館,這些游泳館都是免費的。除此之外,還有露天網球場、橄欖球場,這些場地也是免費的。家庭成員更愿意早晨去社區附近跑步,或沿著湖邊跑步。但不同的家庭對于健身觀念還是有差別的。有的家庭成員愿意參加鐵人三項比賽,甚至可以獲得名次;有些家庭成員,由于工作的原因,沒有安排鍛煉的時間。
(四)中美家庭健身文化傳統1.生活化健身習慣在中美兩國家庭在健身的生活化習慣上,中國家庭可能會去健身房、跳廣場舞或直接吃營養品或藥物,而美國家庭往往放棄健身房,走向大自然,走向生活化。就中國而言,由于工作原因,居民普遍會選擇一天工作結束后開啟健身模式,比如去健身館游泳、跑步、做瑜伽、騎單車等,甚或是開啟夜跑模式。同時,很多年輕女性也會選擇相關的減肥產品、酵素等來幫助自己控制體重或者是減少體重。減肥中心不斷在社區周邊生根發芽,也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人們對于美好身材的向往。就美國而言,大多數居民會選擇環湖跑步,或者沿著社區附近跑步,無論早晨、中午還是傍晚黃昏,都可以見到他們在運動的身影,有的在打網球,有的在游泳。就年齡層次來看,小至嬰兒孩童,大至花甲老人,但主要還是年輕人。健身意識以及參與層度貫穿各個年齡段,這對于培養下一代擁有良好的健身習慣有重要意義。中美生活化健身各有千秋,但整個社會的健身環境、空氣質量、基礎設施、健身群體等都會影響人們對生活化健身的興趣。就上海部分地區而言,仍受PM2.5或交通安全的影響,有些居民不愿意選擇在社區附近跑步,更愿意在設備完善的健身房健身,選擇自然中健身的還是少數。對于芝加哥人而言,人均擁有在大的土地面積,環境保護良好,空氣質量較為理想,加上適宜的溫度,因此,更多愿意在自然中鍛煉,比如山頭酷跑,海邊瑜伽等。2.健康飲食要談及中美人民對健身的重視程度以及參與程度,還不得不提及飲食習慣和方式。調研發現:中國人在漫長的農業生產歷史過程中形成了以大米和面粉為主的飲食習慣,副食以菜品為主,如菜肴、小菜,并且酷愛喝茶,飲酒;同時在養生上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這在古代的經書典籍中可以看到。《春秋繁露》便有提及:“仁人之所以多壽者,外無貪而內清凈,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養其身。”《黃帝內經》中提及:“法于陰陽,和于術數?!边@是《黃帝內經》中養生的總原則,本質內容就是要順從自然規律,規律生活,可見養生之道自古便有。美國的肥胖問題更為突出,每10個美國人中至少有5個肥胖者。四肢比較纖細,胸腔以下,大腿以上囤積著大部分的脂肪,這跟他們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為方式密不可分。一般的美國人飲食偏向甜食,而且糖分特別高,習慣以甜甜圈、玉米片、咖啡、水果為早餐,自帶三明治或者面包作為午餐。晚餐比較豐盛,吃飯的時間也較晚,一般在晚上7—8點開始,于9點甚至是10點結束。一般會選擇BBQ、漢堡、烤雞、黃油玉米、芝士培根、意大利面、薯片等高熱量的食物為主食,偶爾還會配備紅酒、香檳等飲料。美國人習慣喝冰水、冰可樂等冷飲,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消化系統。也有少部分人會克制甜食的攝入量,如每餐只吃少量的堅果,喝一點零脂肪的飲料。
二、中國家庭健身文化傳統評判
(一)健身條件不足調查數據顯示,有41.1%的上海家庭認為社區健身器材太少,無法滿足健身的需要,還有25%的社區沒有健身器材。中國家庭存在著很大的健身需求,但是外在的健身條件并沒有滿足這些需求。健身會所消費支出很大,對于很多家庭來說,存在著一定壓力。另外健身場所和健身需求供需的不平衡,造成很多人沒有地方去健身,因而衍生出很多減肥秘方等,很多營養會部應運而生。另外,由于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個人生活空間越來越少,人們在健身方面無法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盡管健身成為流行趨勢,但是仍然需要相關政策支持。
(二)健身觀念薄弱中國家庭受傳統觀念影響,健身意識相對薄弱,觀念的轉變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大多人們認為健身就是減肥,體重越輕越好,50千克以下是大多女性的理想體重。但是健身是一種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相結合,在合理的健康飲食下達到的健康狀態。體重太重和太輕都不利于人體健康成長。中國人的健身觀念并不系統,對于健身時長,健身器材等知識都不甚了解,雖然近年來有很多人開始加入健身行列,但缺乏系統有力的指導。
(三)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不規律社會壓力增大,導致很多年輕人飲食不規律,作息不規律。不良的生活方式,空閑時間暴飲暴食,缺乏運動,造成中國人肥胖比例越來越高。在飲食習慣方面,主食以大米和面食為主,攝入的脂肪量過多,維生素和蛋白質含量較少,加上不規律作息和不注意鍛煉,造成越來越多的人容易患上肥胖、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雖然通過報健身班希望改善自己生活習慣,但在社會大環境和傳統觀念影響下積重難返。更為擔憂的是,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的飲食和作息習慣也受到家庭長輩不良的影響,體質令人擔憂。
三、中國家庭健身文化導向建議
(一)應加強健身場所的建設投入和科學布置近年來,全民健身問題受到國家和政府重視,2016年6月國務院《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計劃向全民普及健身知識,弘揚健康新理念,把身心健康作為個人全面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體現。但是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國家和政府在全民健身建設投入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在健身器材等公共設施方面很容易出現地域分布不均衡的問題,如果不能因地制宜,將會出現公共器械配置不合理,不同區域可能存在資源浪費或資源缺乏。另外,健身器材和健身場所應該人性化設置,針對不同的年齡階段設置不同的器材。健身場所也應該設置于專門的公共場館內,這樣不僅減少器械耗損,還有效保障健身的安全性和健身時間的自由性。國家和政府應該重視全民健身,在倡導全民健身的同時,為國民提供更多的健身便利。
(二)加強社會輿論導向作用盡管中國家庭越來越多地投入健身的行列,但是健身意識并不強。社會輿論作為一種價值引導對健身觀念的影響力量不可小覷。要充分利用和配置社會新媒體資源平臺,重視社會輿論對全民健身觀念的影響。社會各個單位或機構都應該把握好全民健身的風向標,做好輿論引導,宣傳系統的健身知識,在一定基礎上建立健身平臺,將健身需求作為社會需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個人應該維護自己健身需求的利益滿足,將是否滿足健身需求作為自己求職工作的重要需求之一,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身體健康,才能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三)個人養成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制定合理飲食規劃,切記不要暴飲暴食。飲食搭配要營養均衡,對不同的人群要搭配不同的營養方案。個人應樹立文化飲食概念,科學飲食,助力形成新的飲食文化傳統。從文化哲學的視角看中美兩國在家庭健身的文化觀念和文化傳統,分析其形成的文化根因,有助于探討傳統文化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在文化交融方面取長補短,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家庭文化。
參考文獻:
[1]阿爾貝特•施韋澤.文化哲學[M].陳澤環,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J].體育教學,2016,36(5):4-6.
[3]黃晨曦,唐建強.我國家庭健身發展狀況與趨勢[J].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02(4):107-109.
作者:葛躍輝 單位:上海師范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