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學生自我教育工作開展概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楊愛麗 單位:遼寧醫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自我教育的基本內涵
(一)自我教育的含義
自我教育是高校學生管理的重要一環﹐要求把自我作為教育的對象,我國先秦時期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強調學生要有學會“慎獨”,發揮自律和自我調整的能力,所以激發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要求教育者從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出發,予以適當的指導和指示,使學生由提高對自身的要求,自覺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使學生由被動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鼓勵學生追求崇高的人生目標,實現人生價值。要幫助受教育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自我教育的基本特征
自我教育也是一個自我完善提升的過程,從通俗意義上講,就是一個人通過生活與學習所形成一定的世界觀與價值觀,以自己歷史形成的思想道德修養對自身今后的活動與發展做出的約束、引導與評價。簡而言之,自我教育作為德育的一種重要方式,重點在于自我,通過自我學習、自我反省、自我批評、自我約束以及自我完善來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自我教育的內容
自我要求作為自我教育的首要內容,也是自我教育中至關重要的基礎環節,如果離開了自我要求,自我教育整個過程就不可能展開,也無法得以出現螺旋式的上升。因此,在推進自我教育的進程中,首要關注的就是自我要求這個環節。在自我要求這一步驟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形成動機并提出所要奮斗的目標。作為最了解自己的人,所形成的動機往往是自身目前來說需求最強烈的,也是最有可能以此為依據提出相應的目標的。而在目標的形成過程中,不僅需要根據自身的意愿與需求,而且應當切實考慮該目標的現實可行性,譬如說自己是否具備實現目標的能力、自己周圍的環境條件以及自身的物質基礎等都需要考慮在內。這樣的目標才能起到既能保證計劃的逐步實現,又能使每個階段的成就激勵自身的不斷發展,增強自信心與奮斗的欲望。
緊接著就是將目標付諸實踐,也就是自我教育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自我實踐,在自我實踐的過程中,很容易因為外界的干擾使自身的行為發生偏移或誤差,因而自我監督這一環節就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自我監督可以對事件過程遭遇到的突發事件進行分析并研究相關的對策方針,抑或是對于實踐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彎路及時進行反省與糾正,保證實踐能夠正常進行,通過自我評價可以總結自身在前三個環節中的經驗與教訓,并為下一個階段的自我教育提供些許理論準備與經驗基礎。
高校學生管理中自我教育的必要性
自我教育作為“三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標是培養學生自信、自立、自強、自尊的品質,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管理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各高校跟隨時展的要求,積極提倡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特別是在以人為本思想的指導下,積極提升大學生在管理中的主體地位,實現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約束與管理。
(一)自我教育實現全面發展的需要
自從素質教育活動開展以來,學校非常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給學生樹立了全面發展的目標。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學校的教育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但是這也只是一個外在推動力量,關鍵還是要靠學生自己的內在提升。內因是事物發展方向的決定因素,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學生只有清晰地認識到這一點,才會從心底認真學習和接受教育,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和自覺性,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影響。
(二)自我教育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需要
在錯綜復雜的發展新形勢下,高等教育面臨著各種挑戰,只有不斷深化改革我國的高等教育,才能真正培養出符合現代化建設發展需要的高端復合型人才。在高校擴招的影響下,高等教育面向全社會招生,高等教育的教育對象出現了多樣性,高校管理對象也日趨復雜。為了提高教育和管理的實際成效,必須進行個性化教育和管理,因此,大學生自身發展更需要發揮自主性,實現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通過自我教育的管理模式,高校的各項工作將會得到學生的大力支持與配合,學生與學校之間相互理解,減少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摩擦和矛盾,更有利于構建和諧校園。
四、關于完善基于自我教育的高校學生管理的幾點建議
(一)樹立自我教育的高校學生管理理念
在高校學生管理過程中,樹立正確的觀念是最為重要的一步。在此過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學生積極性的提高,將學生的角色由被動向主動進行轉換,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目標,主動遵守校園紀律,提高學生思想的覺悟性與自覺性,使學生能夠把教育者的要求,轉變為對自身的要求,從自身實際出發,實現自我目標。另一方面,教育者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通過積極價值觀的指導,讓學生不斷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大學自我教學途徑的創新
1.積極參與學校活動及社團組織
積極參加學校活動以及社團組織,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心態,是高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參與活動過程中,相當于踏入半個社會,周圍教師及同學的正確引導,可以幫助學生及早適應社會,樹立社會一員的觀念,促進學生及早成才,是教育改革新形勢下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平臺。因而,適當參與社團活動,不是浪費時間,恰恰相反,是鍛煉學生能力的大好時機,有助于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2.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如勤工助學、暑期實踐、頂崗實習、自主創業)
積極參加社會時間,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能在接觸社會甚至失敗中領悟到一些書本中所學習不到的生活真諦。思想政治教育我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夠鍛煉自己堅忍、耐心、誠信、吃苦耐勞的品質,而這些在實踐鍛煉中獲得的品質對于學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會帶來巨大的好處,使學生能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與適應社會的能力,及早了解社會現狀,準確把握自己的發展方向,為自己今后更好地發展做鋪墊。
3.自我教育平臺的搭建
群體式自我教育平臺的搭建是為了彌補當前高校教師與學生互動少、距離遠等缺陷,能讓學生有均等的機會參與到各種活動當中,發展自我的能力、展示自己的風采和特點。群體式教育有助于學生主體意識的提升,從消極的被管理過程向積極主動的自我管理轉變,通過相互之間的交流探討,提升整體的管理水平,實現相互之間的教育和激勵。
(三)營造自我教育的校園環境
1.校園物質環境
營造良好的校園物質環境,使他們養成獨立、自強、自信的品質,要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和生存教育。通過對生命的教育和學習,引發對生命價值的學習和探討,在對生命內涵積極理解的基礎上,加強生存技能水平的提升,通過對生存技能的不斷磨煉,強化人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在此基礎上不斷把握生存的規律,強化自身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在對生命內涵和生存技能很好把握的基礎上,需要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念,通過對生活知識的學習,形成更加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斷提升生活的品質。
2.校園制度環境
在良好的校園制度的規范和約束之下,會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風范,校園手冊也是校園制度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制度是一切日常工作正常有序進行的保障,對于學校來說也同樣適用。學校作為一個整體,在其合理有序的運行過程中,需要相應的校園制度予以保證,校園規章制度作為一種有效的約束機制,能夠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學生在自我教育管理過程中,除了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還需要遵從所在社團組織的紀律約束。社團組織紀律,能對學校規章制度起到一種補充的作用,能夠更加全面地對學校規章難以觸及的方方面面進行約束。沒有規矩,難以成方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制度既是一種規范,也是一種保障。
3.校園人文環境
隨著以人文本思想觀念的不斷增強,學校工作的開展也很好地融入了這一因素,在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透顯這一人文精神,現代校園環境的建立,在重視物質要求的基礎上,不斷地融合人文因素,處處體現著現代教育理念下的主體意識。人文環境的建立,主要是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的,首先,校園環境需要體現出溫馨和融洽的一面,在保證基礎功能設施的基礎上,更加重視貼近大自然,注重校園的綠化建設,塑造宜人的生活學習環境。其次,在理念上灌輸著“以人為本”,例如,改刺耳的鈴聲為讓人舒適放松的音樂,雖然這是很小的細節變化,也能讓學生和教師感覺更加放松和舒適。最后,通過尊重和激勵,讓每個人都有自主的意識,在和諧的環境下不斷地成長和發展。
基于自我教育基礎上的高校學生管理是符合現代教育發展趨勢的管理方式,人文教育在當今社會顯得更加重要,自我教育則是貫穿學生生涯甚至一生的重要制約自己的方式。自我教育的方法從古至今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從古代的頭懸梁、錐刺股到現代的自我約束、自我踐行,從理念上更加注重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