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生職業素質的培育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中職會計專業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
1.學生方面。學生方面,存在對自己的未來缺少職業生涯規劃的現象。學習方面,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盲目、懈怠。當然,也有不少學生學習態度端正,學習認真,但有的學生學習缺乏計劃。總之,存在個體發展不平衡的現象。
2.教師方面。雖然近年來教育部一直在提倡教育改革,但是改革的進度角度,效果不是很明顯。主要存在這些問題:教師的知識結構得不到及時的更新;教學方法老套、不合時宜,大多采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學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對于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實訓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生的職業技能無法顯著提高;教師隊伍的學歷層次有待提高;對于教師的職業培訓力度有待提高,培訓投入有待增加等。
3.學生的就業形勢方面。據調查顯示,會計專業畢業的學生就業范圍不斷擴大,從會計員、出納員、倉庫管理人員、管理人員等。但是,中職會計專業的學生就業形勢并不怎么好,就業時能找到與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的人之比例很低,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技術應用能力跟不上,適應能力差。
1.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教育是根本,教師是關鍵。中職院校應該把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納入到學校教育的整體規劃中,既重視教師職業道德、職業素質的培養,又重視教師實際操作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堅持專兼結合,既要有一批固定的專業師資力量,還要到企業去挖掘那種諳熟專業技能,又適合從事教育工作的人才,聘請他們到學校進行講課、對學生進行實訓。注重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適時吸納年輕教師,使教師隊伍結構趨于合理化。重視對教師的職業技能培訓,加大培訓力度,增大投入比重。組織教師學習了解當前社會職業教育發展方向、發展動態,改變以往的老舊的教學理念,形成新的教學理念。
2.優化課程設置,整合課程內容。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的學生大多數會選擇中小企業就業,所以,教師應該多走訪中小企業,實地考察,分析工作崗位能力要求,了解它們的常規業務范圍,以及職業考核評價標準,然后再根據考察結果,科學合理的整合課程內容,設置適合學生、適應社會的教學內容。適當降低理論知識的教學比例,增加實操教學內容。另外,可適當拓寬教學范圍,不要局限于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增加社交禮儀、工商、稅務知識、法律常識、辦公軟件的操作能力、物流管理知識等知識教學。課程設置方面,中職教育強調“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所以課程設置上,應該根據市場需求和社會需求的變化和發展而適時調整課程設置。在課程設置的實施過程中,應該樹立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觀。中職院校首先要進行會計職業分類,制定會計職業標準,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課程設置。其次,學校應結合職業資格考試設置相應的課程,使學生取得就業時需要的相關職業資格。
3.加強專業技能的訓練。中職院校的最終目的是要為社會輸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所以,應該重視對學生的專業技能的訓練。不少中職院校都已經形成了科學合理的教學實踐體系,也將不少崗位需要的技能融入到教學內容中。中職院校在今后教學規劃中,應再接再厲,進一步重視對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培訓,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如,讓學生熟練掌握珠算、手動點鈔,熟悉辦公軟件的操作;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考核的過程中,比如對某門課程的考核,結合技能的考核,權衡比重,規定理論知識占總分多大比例,操作技能占總分多大比例。開展各類會計技能競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欲望。總之,通過這些方式,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為社會培養出職業技能強的人才。
4.校企聯合,建設校內校外實訓基地。大部分中職院校都有專門的會計實訓室,學校應充分利用起來。除此之外,學校應該積極尋求路徑,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建設校外實訓基地。就目前來看,我國經濟發展勢頭良好,有不少企業趁此擴大企業規模,也有不少新興企業拔地而起,所以,他們對于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具有很強的實際操作能力的人員的需求是很大的,教師應及時掌握信息,及時與企業取得聯系,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建立校外實訓基地。讓他們提前適應社會,適應工作環境,培養他們的溝通、協調、組織能力。
三、結語
總之,中職院校會計教學應該“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入手,打破原有的教學局限,更新教學理念,使用新的教學方法,注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訓,重視學生職業道德的提高,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符合企業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作者:陶秋萍單位:廣西桂林商貿旅游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