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經濟區民房改建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推進鷹手礦區經濟轉型產業聚集區建設,加快產業轉型步伐,同時,推動農村新民居建設,改善人居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區委、區政府決定,建設經濟轉型產業聚集區及馬圈新民居。根據《鷹手礦區資源枯竭城市轉型規劃》,參照市征地、拆遷等方面的有關政策,借鑒其它地區“村改居”、新民居建設的成功做法,并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籌城鄉發展,實施“村改居”統一規劃、集中配套建設新民居,讓村(居)民遷得出、住得好、得實惠,切實改善人居環境;綜合利用各類土地資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建設鷹手礦區經濟轉型產業聚集區,促進產業集約、集聚發展,提升產業層級,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全面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目標任務
綜合利用資源枯竭城市轉型、新民居建設和“村改居”等相關政策,在北馬圈子鎮開展新民居建設示范和“村改居”試點工作,完成經濟轉型產業聚集區的5平方公里起步區建設。
工作步驟
(一)收儲土地和園區征地(2012年6月至2012年8月)。2012年5月21日,由區政府產業聚集區及馬圈新民居建設搬遷范圍的預征地公告,同時對搬遷和收儲地塊采取拍照、錄像、公證等方式固定現狀。區成立土地收儲分中心,收儲土地總面積2650畝,其中國有土地1208畝,農村集體土地1442畝。土地收儲價格按區片地價執行,地上附著物補償另行計算,每畝地不低于1萬元。
(二)南馬圈子村搬遷工作(2012年6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對搬遷范圍內的南馬圈子村村民進行搬遷,對南馬圈子村實施“村改居”,掛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兩塊牌子。根據個人意愿,搬遷村民可辦理本區城鎮常住戶口(“農轉非”)手續。轉為城鎮戶口后按照國家和省、市的有關政策,享受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改策;男55周歲以上、女50周歲以上的居民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其他符合條件的人員也可申請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對男18-35周歲、女18-30周歲,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遵紀守法青年進行培訓后,分期分批推薦到建龍鋼鐵公司等企業工作。南馬圈子村搬遷村民原有的合法建筑和附屬物的拆遷參照《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實施辦法》執行,實施辦法另行制定。涉及到的金扇子村的村民拆遷,按同一拆遷辦法執行。
(三)新民居及配套設施建設(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東起北馬圈子鎮政府,西至金扇子村與南馬圈子村交界,112線以南,采BT方式建設新民居及配套的基礎設施。2012年6月底前,完成新民居建設整體規劃,主要包括樓房的建設位置、結構和戶型,以便于村(居)民選取房號。由財政局牽頭,建設局、地稅局等部門配合,核算建筑成本、稅費和其它費用后對外公開招標,建筑商所得利潤不得超過5%;樓房竣工驗收后分三年回購。配套的供熱、供電、供水設施和綠化分別由相關部門承擔。一期工程在2012年6月開工,2013年10月底前入住,主要用于安置南馬圈子樹及金扇子村搬遷戶。配套設施建設從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主要是在金扇子村和南馬圈子村交界處征地20畝,建設雙軌制標準化小學下座,將北馬圈子鎮范圍內的教育資源全部整合到新建學校。另外,建設社區居民服務中心一所及配套商業網點。
(四)鷹手礦區經濟轉型產業聚集區建設(2012年9月下2013年12月)。成立經濟轉型產業聚集區管理委員會(名單見附件2),負責做好產業聚集區的規劃、征地、“三通一平”、招商引資、項目手續辦理等項工作,具備項目進駐的基本條件。管委會要充分利用國家支持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市級產業聚集區建設的有關政策和《區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加強與駐區大企業的聯系,強化以商招商,重點引進機械加工制造、現代物流等方面的項目,調整產業結構。今年年內要新引進投資億元以上生產性項目1個以上,千萬元以上項目5個以上。
保障措施
(一)建立組織。成立經濟轉型產業聚集區及馬圈新民居建設指揮部,負責組織領導拆遷和新民居規劃、建設等項工作。指揮部下設6個工作組,分別為綜合組、金扇子片拆遷工作組、南馬圈子片拆遷工作組、融資工作組、信訪穩定工作組和宣傳工作組,由區委常委任組長、副處級領導和區政府相關部門及北馬圈子鎮主要負責人任副組長(名單見附件1)。
(二)搞好融資。融資工作組要拓展融資渠道,加強跑辦,搞好融資工作,2012年12月底前再融資1億元,確保各項工作的資金需求。
(三)加強宣傳。宣傳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抽調骨干力量專門宣傳經濟轉型產業聚集區及馬圈新民居建設。要采取宣傳車進村、工作組入戶、區電視臺開辟專欄等形式,宣傳國家、省、市、區的各種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營造濃厚的工作氛圍,促進工作開展。
(四)做好信訪穩定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充分尊重群眾意愿,依法行政,公開透明,維護和保障被拆遷人合法權益,統籌考慮村(居)民安置、社會保障、就業等問題,提高群眾支持度。搞好穩定風險評估,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共同做好信訪穩定工作,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