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管治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以維護社會公平、服務城鄉居民為出發點,以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為目的,健全管理體制,強化機制創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現有衛生資源,加快建成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為基礎,以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的綜合衛生服務為重點,功能配套、分工合理、運行有序、方便快捷的新型衛生服務體系。
二、基本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社區居民的衛生保健需求為導向,合理布局公共衛生資源,形成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體,社區衛生服務站為補充的衛生服務體系。
2、堅持以區域衛生規劃為指導的原則。充分利用現有衛生資源,將不規范的基層衛生機構加強、精減、合并,建成符合要求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3、堅持與社區建設、新農村建設、農民健康工程相結合的原則。
4、堅持整體規劃、統籌安排、分類指導、同步實施、協調發展的原則。
三、工作目標
到年,全縣建立比較完善的農村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具體目標是:通過整合資源,逐步構建縣鄉兩級、鄉村一體、防治結合、多元投入、分工合理的新型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做到農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合理,服務功能健全,人員素質較高,運行機制科學,監督管理規范,居民可以在社區享受到綜合、續、便捷的疾病預防等公共衛生服務和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基本醫療服務。全面提高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促進農村居民健康水平提高。
四、發展規劃
(一)總體規劃
到年,全縣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要基本達到:
1、以滿足居民出行15分鐘以內可及社區衛生服務為目的,全縣規劃設置20個規范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個社區衛生服務分中心、310個左右社區衛生服務站。其中,縣城規劃設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社區衛生服務分中心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30個;鄉鎮規劃設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9個,社區衛生服務分中心2個,社區衛生服務站280個左右。社區衛生服務覆蓋所有行政村和居民委員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要達到標準化建設和設備配置要求,全面提升社區衛生服務能力與水平。
2、規劃設置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具備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的綜合性衛生服務功能,與綜合性醫院、專科醫院建立起分工合理,雙向轉診的有效機制,發揮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網絡的網底作用。
(二)近期規劃
年全縣建制鄉鎮的規范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50%,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覆蓋率達到50%。
1、制定設置與建設規劃及實施計劃。制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設置規劃,建設與基本設備標準配置的實施計劃,明確實施規范要求,并將各年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改擴建計劃和投資方案納入年度投資預算。
2、根據分類設置要求,分步實施標準化建設。
(1)年12月份前建成規范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其他鄉鎮在年12月份前完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基礎設施。年12月份前,各鄉鎮按行政村或3000—5000人口的設站標準,社區衛生服務站的覆蓋率達50%。原則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所在地的行政村不設置社區衛生服務站,人口不足3000人或步行10分鐘可及社區衛生服務的行政村可不設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2)對部分按分類重新定位設置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可按本規劃標準酌情調整。
五、機構審批
1、各鄉鎮的社區衛生服務規劃服從全縣社區衛生服務規劃,報縣衛生局審批。
2、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要按照縣設置規劃進行合理布局,須按獨立法人醫療機構申報,由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審批,報市級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3、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原則上應與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一個法人主體,由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審批,報市級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六、保障措施
1、統一思想認識,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加強農村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是農民健康工程的一項重要內容。各鄉鎮要提高思想認識,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規劃建設協調領導小組,迅速制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規劃,加快組織實施,有計劃、有步驟地建立健全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體、社區衛生服務站為補充的衛生服務網絡。
2、堅持公益性質,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功能。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主要提供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六位一體”綜合服務,提供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具有公益性質,不以營利為目的。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以社區、家庭和居民為服務對象,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貧困居民等為服務重點,以主動服務、上門服務為主。要建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預防保健機構、醫院之間合理的分工協作關系。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等預防保健機構要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對轄區內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業務、人員、信息檔案和日常事務的監督管理。實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綜合性醫院、專科醫院的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建立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制度,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逐步承擔綜合性醫院的一般門診、康復和護理等服務。
3、完善政策措施,保證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正常開展。各鄉鎮要將社區衛生建設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劃和為民辦實事工程,保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設施建設和設備配置的經費投入,確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建設資金的投入到位,規范社區衛生服務建設經費管理;財政部門在制訂衛生經費預算時,要列出專項經費用于社區衛生服務建設并逐步增加投入;民政部門要將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作為指導各地進行社區建設和開展社區服務工作的重要內容;稅務部門要嚴格按照國家關于社區衛生服務的稅費政策給予優惠;計生部門要利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現有條件,開展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并進行業務指導;建設部門在新農村建設或新擴建居民小區時,要按規劃明確公共設施中預留社區衛生服務用房,優先和優惠提供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使用。
4、加強監督管理,規范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衛生部門負責對轄區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實行統一管理,按規定辦理審批手續。規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設置條件和標準,依法嚴格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和技術服務項目的準入,明確社區衛生服務范圍和內容,健全社區衛生服務技術操作規程和工作制度,完善社區衛生服務考核評價制度,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管理系統建設。要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的標準化建設,對不符合要求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工作人員,及時調整、退出,保證服務質量。加強社區衛生服務執業監管,建立社會民主監督制度,將接受服務居民的滿意度作為考核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從業人員業績的重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