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環境革新調研活動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進一步改進機關工作作風、提高行政服務效能,切實治理“庸、懶、散”現象,改善經濟發展環境,根據區委區政府關于開展“進村入企”活動總體安排,區政府決定開展區級機關“改善發展環境”調研活動。
一、調研活動重點
圍繞改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這一主題,深入企業和基層開展調查研究,了解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聽取企業和基層對改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的意見和建議,研究提出區級部門在改進工作作風、提高服務效能、促進發展環境改善方面的對策建議和工作舉措。調研重點是影響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軟環境,包括政務環境、政策環境、服務環境、商務環境、法制環境和輿論環境等。一是政務環境。重點是調研政府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包括審批事項特別是非行政許可事項的設定、審批環節和流程的規范、審批時間的長短,以及政令暢通和政府管理創新等情況。二是政策環境。重點是調研投資政策、產業政策、財稅政策、惠農政策等方面政策是否完善、導向是否明確、力度大不大、政策落實不落實,以及政策的透明度和公平性等情況。三是服務環境。重點是調研政務公開特別是政府信息公開、辦事公開情況,政府辦事效率、工作人員服務主動性、服務窗口建設和辦事便利性、辦事人員素質和業務熟悉程度,是否存在服務制度不完善、工作推諉扯皮現象等情況。四是商務環境。重點是調研要素市場發育程度和要素支撐保障情況、企業融資環境和融資成本、市場秩序監管、知識產權保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社會治安和公共安全狀況,以及生產生活設施條件等情況。五是法制環境。重點是調研企業和公民合法權益是否得到有效維護,是否做到規范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是否存在部門利益和地方保護,是否存在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亂檢查現象等情況。六是輿論環境。重點是調研輿論導向和正面宣傳引導、政策法規宣傳、輿論監督力度,“尊商、親商、興商”社會氛圍是否濃厚等情況。
二、活動時間安排
全區“改善發展環境”調研活動從2012年3月上旬開始,區級成立21個“改善發展環境”調研小組(見附件),到指定鄉鎮(辦事處)調研,調研時間不少于一個星期。每個調研小組明確一個牽頭單位,抽調一名副職擔任組長,負責本小組調研活動的開展(組長名單于3月10日前報區政府研究室)。各調研組于3月25前向區政府辦公室上報調研成果,區政府辦公室負責完成“改善發展環境”調研活動總報告,于4月初上報區“進村入企”大走訪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三、活動組織機構
區政府辦公室成立調研協調小組,由副區長、區政府辦公室主任季根壽同志任組長,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鄭連光、俞耘天、鄭益紅同志任副組長,具體日常工作由區政府研究室負責。
四、有關工作要求
(一)深入基層,分鄉鎮干部、企業、群眾三類對象,通過座談會、問卷調查、現場走訪等多種形式,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每個調研小組原則上要求走訪企業不少于3家,行政村不少于3個,農戶不少于3戶。
(二)堅持廉潔自律,切實做到“進村入企”活動“五個不準”的要求。不干擾鄉鎮(辦事處)正常工作,不增加企業和行政村的負擔,走訪對象安排要與“進村入企”活動總體安排相銜接。
(三)認真撰寫調研報告,各調研組要緊緊圍繞本次調研六個重點,實事求是反映情況,深入剖析查找問題根源,聽真話、摸實情、理思路、求對策,有針對性地提出可操作的對策建議和工作舉措,形成具體調研工作報告,調研報告不少于3000字。全區各鄉鎮(辦事處)、區級各部門也要從全區和本部門兩個方面,認真查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見建議。調研工作報告與各單位整改措施和意見建議以書面形式報區政府研究室,同時報送電子文檔以及調研組成員名單和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