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技宣傳服務平臺建造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加快推進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改善鎮、街道農技推廣機構工作條件,提高基層農技推廣的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推進我市現代高效農業的發展步伐,促進農村改革發展、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根據省農業委員會、省財政廳《關于印發2011年現代農業服務體系專項申報指南的通知》精神,結合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基本概況
1、農業生產基本情況。市位于蘇錫常幾何中心,北枕長江,南近太湖。全市總人口120.3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1.39萬人,下轄11個鎮、6個街道,全市耕地面積48.5萬畝,主要農業產業有糧油、果蔬、畜禽、水產、林業及花卉苗木等。2010年,全市完成農業總產值59.14億元,糧食總產19.63萬噸,農業增加值36.2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898元。
2、農技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全市基本形成了“市—鎮—村”三級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承擔全市農產品生產及質量安全、農民培訓、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及服務指導、作物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畜禽養殖及動物防疫檢疫與防控、綠化造林以及水產品生產等系列工作,為廣大農民提供及時的技術指導和市場信息。
3、鎮(街道)農業服務中心基本情況。我市現有鎮(街道)農業服務中心17個,均為公益性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性質,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有穩定辦公服務場所,辦公條件較好。各鎮(街道)農服務中心和畜牧獸醫站依據省及條線編制測算的指標核定編制,配備人員。2010年全市各鎮(街道)農服務中心核定編制數146人,現實際在編在崗145人;獸醫站核定編制數98人,現實際在編在崗97人,合計實際在編在崗人數242人,其中:中級職稱85人,初級職稱143人。
二、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頒發的《關于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意見》和《中共省委關于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關于加快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意見》精神,以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加快鄉鎮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確保“十二五”期間率先在全省實現農業現代化。
三、目標任務
到2011年10月,建設完善鎮(街道)農技推廣綜合服務機構,使鎮(街道)農業服務中心成為“基礎設施齊全、服務手段先進、人員素質優良、運行機制靈活、服務優質高效”的農業公共服務機構。
四、遵循原則
以加快鄉鎮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提升農技推廣綜合服務能力為宗旨,堅持“整合資源、統籌規劃,填平補齊、注重實效,分步實施、整縣推進”為原則,以滿足農業發展需求為導向,以農技推廣綜合服務體系的機構建設、隊伍建設、運行機制建設和設施條件建設為重點,充分利用基層農技推廣服務機構現有設施設備條件,因地制宜確定建設內容和建設標準,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五、建設內容
1、優化服務手段。(1)配備土壤養分測定儀、GPS、農情(資源)數字化監測儀、水分測定儀等農技推廣先進設備;遠紅外測溫儀、解剖鏡、害蟲測報燈等植物疫病監測與防控先進設備;便攜式土壤快速檢測儀、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儀、硝酸鹽快速檢測儀等農產品快速檢測先進設備;數碼影碟機、投影儀、打印機(復印機)、計算機等專用培訓先進設備;配備必要的突發性應急性通訊、運輸等先進設備。(2)建設不少于400平方米相對集中的推廣服務場所,為農服務大廳、常規檢測室、農民培訓教室、檔案資料室及辦公用房等分區合理、規范統一的門牌和標識。
2、強化專業素養。各鎮(街道)農業服務中心擁有中專及以上學歷和初級及以上專技職稱的比例原則上不低于80%,農技人員應當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新事物接受能力、推廣指導能力和業務知識更新能力。建立完善知識更新培訓和繼續教育制度,每個農技人員接受業務培訓時間每年不少于15天,成為熟練掌握主專業、兼通其它1~2門輔專業的復合型農業技術推廣人才。
3、發揮示范效應。采取自辦、與種養大戶聯辦、與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企業)合辦等多種形式,各鎮(街道)建立1—2個面積不少于50畝的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以優質糧油、設施蔬菜、特色果品為主,重點開展試驗示范技術推廣,把基地建成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及新機具的展示基地,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廣和轉化,不斷提升農業產業科技含量;大力倡導實施“科技結對”、“科技入戶”等工程,鼓勵農技人員與農民聯辦示范基地,通過對規模種養大戶的指導服務,使其成為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示范推廣載體,以輻射帶動周邊農戶,不斷提高農業科技的覆蓋率;加強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專業經濟組織合辦示范基地,通過為其提供技術指導和咨詢服務,幫助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使其成為高效農業技術推廣應用的載體,不斷擴大產業規模,提高農業效益。
4、健全責任制度。進一步健全完善鎮(街道)農業服務中心工作職責、崗位責任制度、績效考評制度、人員培訓制度等工作制度。大力推行以“包村聯戶”為主要內容的農技服務制度,達到“八個一”工作責任目標
5、提供穩定保障。各鎮(街道)將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全額撥款的事業人員的工資、福利等全額納入鎮級財政預算并按照政策規定足額發放;對自收自支的畜牧獸醫技術推廣機構的防疫檢疫、防控、撲殺等經費及時按規定劃撥到位。鎮(街道)農技推廣機構和畜牧獸醫技術推廣機構的服務人員的工資、福利、社會保險按我市事業單位人員標準統一辦理。
六、經費籌措
對照省“五有”鄉鎮農技推廣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標準,全市農技推廣綜合服務中心建設預計總投資486.291萬元,其中購置儀器設備161.791萬元,示范基地建設324.5萬元。地方財政投入資金326.291萬元,省財政扶持資金160萬元(每個農技推廣綜合服務中心10萬元,先建后補,通過省級驗收合格后補助)。
七、建設進度
2011年5~6月,完成項目的申報、規劃,確定建設實施方案并按建設實施方案完成工程招投標等前期準備工作。
2011年7~10月,按照建設實施方案完成建設內容,按照“五有”鄉鎮農技推廣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標準,對項目建設單位監督檢查。
2011年11月,按照上級要求,完成項目材料的上報工作,接受驗收。
八、主要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為確保“五有”農技推廣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的順利實施,成立市“五有”農技推廣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指導小組,由市農林局局長任組長,市農林局、財政局、項目實施鎮(街道)分管負責人為成員,指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農林局,負責項目的日常運作和管理。各鎮(街道)要相應成立農技推廣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工作小組,明確專人負責,責任到人,提供組織保障。
2、爭取政策支持。強化地方農技推廣機構的經費保障,改善推廣條件,提高人員待遇、工作運轉、推廣服務的保障水平。建立健全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經費穩定增長機制,積極爭取試驗示范專項推廣經費和公益服務的經費補貼政策,為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撐。
3、加強監管管理。根據省“五有”鄉鎮農技推廣綜合服務中心建設要求,實行跟蹤監督管理,對項目實施進度、建設標準、資金籌措和使用進行定期督查。項目建成后所形成的資產,由鎮(街道)按照《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辦法》進行資產登記、使用和處置。
4、建立激勵機制。創新績效考評機制,實行以農民滿意為主的農技人員考核制度,切實將農技人員的服務實績作為主要考核指標。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對建設成效顯著、農技服務質量明顯提高的單位和農技人員,予以表彰獎勵,對業績突出的鎮(街道)農技人員優先評聘職稱、提拔任用,引導更多的農業科技人員到農業技術推廣第一線建功立業。
5、強化隊伍建設。建立一支適應現代農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的農技推廣隊伍,加強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采用集中辦班和現場實訓等方式,送出去、請進來,對基層農技人員分層分類開展培訓;造就一批業務水平高、綜合能力強的現代農業技術推廣骨干人才,為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