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林局農業創新團隊建設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加快培養和集聚農業創新人才,切實增強運用科技成果發展現代農業的本領,根據上級有關推進創新團隊建設的要求,結合我局實際,現就推進農業創新團隊建設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扎實推進“科教興農、人才興農”戰略,按照現代農業發展戰略的要求,完善政策,落實措施,創造條件,加大工作力度,培養一支勇于創新、善于創新的能夠滿足我區農業發展需要的創新團隊,提高農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農業產業結構升級,為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目標
根據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需要,以特色優勢產業為重點,以項目為抓手,營造創新團隊建設的良好環境。通過人才集聚和機制創新,到2013年,在農業社會化服務、生態循環農業、避災型農業、農作制度創新和“萬元田”工程等領域建立5支具有持續創新能力和創新績效明顯的農業創新團隊。培養選拔3-5名在學術、管理、技術等領域具有一定地位,能引領我區農業發展和傳承團隊創新精神的人才。
三、工作任務和人員組成
(一)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團隊。
1、主要任務:堅持用現代服務業打造“核心競爭力”的理念來推進我區現代農業的發展。在前幾年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基礎上,根據農業產業發展的新情況,探索、研究進一步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工作重點,用3年時間培育3個在省內具有較高知名度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
(二)避災型農業創新團隊。
1、主要任務:針對我區臺風等自然災害頻繁,農作物易受危害的實際,重點在大棚葡萄避臺風災害、枇杷防裂果和低洼地避澇等方面探索應用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提高農業防災避災能力,增加農民收入。用3年時間,使全區大棚葡萄應用避災技術面積達6000畝、枇杷防裂果技術面積達2000畝、低洼地避澇面積達2000畝。
(三)生態循環農業創新團隊。
1、主要任務:按照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大力發展“豬—沼—作物”、“豬—沼—果(漁)”、“瓜+禽+魚”、“葡萄+蚯蚓”等生態循環種養殖模式,按照畜禽排泄量和作物消納量相匹配的原則,著重在種植面積較廣的地區建立畜禽生態養殖場(小區),并建立生態農牧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推廣有機肥、沼液、沼渣使用,實現畜牧業與種植業的循環共生,農業與環境的和諧共存。至2013年,建立生態循環農業示范點5個,應用推廣有機肥、沼液、沼渣面積達1萬畝。
(四)農作制度創新團隊
1、主要任務:提高土地的綜合利用效率,實現農業優質高效、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積極探索推廣“菜稻菜”、“稻鴨共育”、“稻茹輪作”等種養結合、水旱輪作新模式。到2013年,建立水旱輪作、稻鴨共育、稻菇輪作等各類示范方10個,完成水旱輪作推廣面積2萬畝,稻鴨共育推廣面積3000畝,稻菇輪作等推廣面積1000畝。
(五)“萬元田”工程創新團隊
1、主要任務:圍繞“高效、生態”兩大主題,在設施建設、技術研究推廣、標準化生產和社會化服務上狠下功夫,建立“萬元田”示范區和示范點15個,推動“萬元田”從點狀分布向成片建設轉變,到2013年,全區“萬元田”面積達到3萬畝。
四、保障機制
1、建立創新團隊建設工作機制。為加強對團隊工作的領導,局黨委建立由局長梁祚青為組長,李連富、梁志華、彭建新、顧加文、周昌宇、沈堅為副組長,蘇建國、梁啟智、王春茂、季朝兵、馬禮良、王明月、陳厚說為成員的農業創新團隊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蘇建國任辦公室主任,陳文霞任辦公室副主任。
2、強化創新團隊支持機制。每年安排10萬元資金作為農業創新團隊工作經費,重點用于硬件設施添置、團隊成員培養、項目推進、人員聘用等方面。鼓勵創新團隊參與各類農業項目,優先推薦創新團隊申報國家、省農業財政資金項目,創新團隊申報區農業產業化項目,在同等條件下優先立項。
3、建立創新團隊激勵機制。對業績突出的創新團隊成員,在農技干部職稱評聘時給予優先評聘;在創新團隊項目經費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作為創新團隊成員的獎金,獎勵工作成績顯著的成員。
4、建立創新團隊工作交流機制。通過定期和不定期的研討會、座談會,交流各個團隊的工作進展與經驗,分享成果,共同促進目標的完成。
5、實行目標責任制和隊長負責制。團隊隊長要與局創新團隊建設領導小組簽訂目標責任合同,明確團隊的總體和分年度工作目標,團隊隊長不能完成和履行合同職責時,領導小組辦公室有權提前解除聘任合同。團隊隊長在選題立項、設備使用和人員聘任等方面享有自主權,直接與其他團隊成員簽訂聘任協議,對不能履行職責或不能完成目標計劃的團隊成員有權解除聘任。
6、嚴格責任考核制度。由局農業創新團隊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專家進行分年度對各個團隊的工作進行評審和考核。評審和考核主要包括團隊的創新能力建設、人才培養、成果產出、經濟效益等團隊成員的個人表現,對達不到考核要求的團隊實行淘汰或重組,達不到考核要求的團隊成員在職稱評聘時給予緩評或緩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