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委低保扶貧開發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了切實做好我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工作(以下簡稱“兩項制度”),根據上級有關文件和會議精神,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目的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緩解和消除農村貧困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農村扶貧開發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為國家扶貧戰略的兩個重要支點,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農村低保制度的全面實施和扶貧標準的提高,我國扶貧開發進入了新階段,呈現農村低保和開發式扶貧“兩輪驅動”的特點。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通過社會救助維持生存,扶貧開發是通過提高能力促進發展,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特別是開發式扶貧為農村低保制度的全面實施創造了條件,打下了基礎。實現“兩項制度”有效銜接是全面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高度關注民生,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具體體現,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消除絕對貧困現象的現實需要,也是國內外反貧困經驗的歷史總結。做好這一工作,有利于提高農村低保收入人口素質和自我發展的能力,逐步縮小發展差距,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確保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激發農村低收入人口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有利于進一步整合扶貧資源,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
二、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屆三中至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按照國務院辦公廳、省委、省政府文件要求,積極借鑒外地經驗,不斷創新,在建立和完善農村低保制度的同時,把扶貧開發作為基本民生工程,放在突出位置,堅持和完善開發式扶貧、開放式扶貧、開拓式扶貧的方針,不斷提高扶貧開發水平,發揮“兩項制度”的整體效益,逐步解決農村貧困問題,為加快我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再立新功。
三、基本原則
堅持統一領導,部門協作原則。我鎮“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工作由鎮政府統一領導,重點是民政、財政、農辦、統計等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進一步明確扶貧對象、低保對象以及扶貧與低保交叉對象;堅持群眾參與,陽光操作原則。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方法,通過“貧困監測定規模,村民票決定對象”,合理確定農村低保和扶貧對象,杜絕遺漏,確保真正的貧困戶進入扶持范圍,并實行動態管理;堅持分類扶持,多措并舉原則。按照貧困類別、貧困狀況、貧困成因,做到低保對象應保盡保,扶貧對象應扶盡扶;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原則。統籌使用政府、企業和社會扶持資源,形成“大扶貧”格局。
四、目標任務
對全鎮年人均純收入低于1200元,因病、因殘、喪失勞動能力和生存條件惡劣的近2872人(含五保戶)農村貧困人口納入低保范圍,實行分類施保、應保盡保保生存。對有勞動能力的人均純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4320人扶貧對象,包括扶貧戶1448人、扶貧低保戶1433人,實行開發式扶貧。貧困農民年人均純收入按貧困人口監測統計比上年增長15%以上。堅持政府主導,強化部門責任,擴大社會參與。具體扶貧措施采取“五個到戶”:一是基礎設施項目輻射到戶。積極實施重點村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切實改善農村“水、電、路、住、氣”等基礎性設施條件;二是社會事業項目補助到戶。積極扶持發展“教、科、文、衛”等社會事業,探索用扶貧資金為扶貧對象補助新農合參合金辦法;三是主導產業項目覆蓋到戶。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對具有一定規模和基礎,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現代農業示范項目給予適當獎補,使貧困村有致富產業,貧困戶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四是能力培訓項目直接到戶。認定一批培訓基地,加大貧困勞動力務工培訓和農技培訓力度,實現短期培訓向職業教育延伸,同時積極探索農村貧困大中專學生的扶持辦法,不斷提高貧困人口的文化素質和發展能力;五是金融服務項目連接到戶。在加大扶貧項目貸款和到戶貸款工作力度的同時,積極開展“村民生產發展互助資金”試點,擴大規模,增加數量,規范管理,有條件的發展扶貧互助社,著力培育農村金融的本土力量。
五、實施步驟
“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工作大致分為五個階段:
1、前期準備階段(3月7日前完成)。一是加強組織領導。鎮成立由鎮長任組長,分管扶貧、民政的領導任副組長,有關二級機構負責人任成員的領導小組(見附件一)。各村要成立相應工作機構,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明確開展工作。二是確定工作范圍。按照省有關通知要求,我鎮在13個行政村全面開展工作。進一步加強督查指導,及時發現推介先進典型,充分發揮典型示范作用;三是確定對象規模。鎮“兩項制度”有效銜接領導小組參照縣下達的我鎮低收入人口調查監測規模,結合我鎮實際,以及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貧困發生率等因素,參照各村生產生活條件,依次將銜接對象規模測算到各村,予以分解(見附件二);四是制定實施方案。主要包括: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基本原則、實施步驟、保障措施等;五是明確部門責任。財政所:嚴格按照財政扶貧資金使用管理規定,加強財政扶貧資金管理和監督檢查工作,做好工作經費的落實和管理使用。鎮統計:依據貧困標準,利用貧困監測、農民人均純收入結構分析數據,確定各村貧困發生率及貧困人口識別規模。鎮民政辦:確定低保標準對象,落實低保和臨時救助政策措施。提供殘疾人的有關情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落實殘疾人應保盡保政策;對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應扶盡扶,落實優先扶持政策。鎮農辦:做好調查戶的排序、識別工作,負責信息錄入及系統的維護和管理,對信息收集工作進行組織和協調,加強動態管理,對識別出的扶貧對象落實扶貧開發政策;做好扶貧項目的規劃編制工作,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投入,抓好扶貧項目落實工作。六是廣泛宣傳發動。各村要通過召開村民大會,發放宣傳資料,書寫宣傳標語,設立“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專欄等形式,廣泛深入宣傳“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工作的重要意義、工作方法等,使“兩項制度”有效銜接這項惠民政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2、實施階段(3月8日—3月25日)。一是宣傳動員。鎮、村要分別召開會議進行廣泛宣傳、安排部署,同時對村有關人員進行培訓。二是成立村級民主評議小組。各村由村民大會推選成立村級民主評議小組,村評議小組成員通過村民大會選舉產生,成員包括鎮聯系村干部、村干部、黨員代表、殘疾人代表、婦女代表等,具體負責受理識別扶貧開發貧困對象進行評議和排序,按照識別標準初步選定扶貧開發對象等工作。三是農戶申請。由戶主本人提出申請,并在統一制作的申請書上簽名后,交村民小組,并接受小組成員入戶調查;四是民主評議。村民小組組織群眾民主評議,現場公布評議結果,確定推薦對象。村民小組將推薦對象報村民委員會,由村民代表大會進行票決并公示;五是審核。經民主評議公示無異議后的申請對象,由村民委員會報鎮政府審核,并將結果張榜公示;六是審批。經鎮政府審核張榜公示無異議后,由鎮政府報縣扶貧辦和民政局,縣扶貧辦和民政局充分溝通,進行抽樣入戶查訪,在征求有關部門意見后,分別將扶貧對象和低保對象審批結果張榜公示。七是調查登記。八是紙質檔案復審。
3、數據處理階段(3月26日—4月26日)。按照“統一組織,分級負責”的實施原則,統一使用全國“兩項制度”有效銜接貧困農戶信息管理系統,完成數據處理工作。其工作流程包括資料領取—數據錄入—整冊錄入完成簽字—資料回收—審核驗收。同時做好數據質量控制和動態管理工作。對確認的農村貧困人口及農村低保對象,實行動態管理,實行“應進則進,應退則退”管理。對年人均純收入下降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以下的農戶,應將其納入低保對象并享受相關政策待遇;對年人均純收入下降到國家農村扶貧標準(省級農村扶貧標準)以下貧困農戶,應將其列為扶貧開發對象進行扶持。對年人均純收入達到或超過國家農村扶貧標準(省級農村扶貧標準)的農戶,應停止到戶扶持政策。
4、成果開發運用階段(4月27日—6月30日)。一是數據共享。充分利用貧困農戶建檔立卡信息管理系統工作平臺,實行基礎數據部門共享,研究成果部門共享。通過貧困農戶建檔立卡信息管理系統工作平臺,讓各部門、各社會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了解貧困狀況,關注貧困群體,參與扶貧開發。二是落實幫扶措施。低保對象由民政部門按政策進行扶持。經審批的扶貧對象,縣政府通過項目帶動,資金支持,技術指導,技能培訓,政策傾斜,社會幫扶等多種形式進行扶持,并確定幫扶責任人。所有低保對象和扶貧對象,都要進行登記造冊,如實填寫有關信息,做到戶有卡、村有冊、鎮有簿、縣有電子檔案,有條件的村也要建立電子檔案。鎮政府將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創新扶持辦法,并對扶貧對象實行動態管理。
5、總結評比階段(7月1日—9月底)。一是組織檢查驗收。由鎮農辦牽頭,會同鎮民政辦、財政所、統計、“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對“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工作進行檢查,同步開展評比;二是召開總結會議。鎮農辦會同有關部門適時召開總結會議,總結交流全鎮“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工作經驗,表彰先進,對綜合評比前三名的村給予通報表彰。全鎮村級具體業務經辦人員設置先進個人3名,分別獎勵個人600元。
六、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鎮成立“兩項制度”銜接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資金籌措、計劃安排、組織實施、檢查驗收等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鎮農辦,從有關部門抽調工作人員辦公。各村主要領導親自負責,制定專人負責并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和扶貧志愿者的作用,聯系村干部和村組干部要進村入戶,逐戶抓好落實。鎮財政安排必要的工作經費,各村也要在經費上予以保障,確保“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工作順利開展。
2、加大督查力度。要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工作考核體系,完善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的考核辦法。扶貧開發重點考核農村低收入農戶穩定增加收入、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程度。組織和紀檢、信訪部門牽頭有關單位,對“兩項制度”有效銜接情況進行檢查,及時解決和處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杜絕“優親厚友”行為。通過獎勵先進,鞭策后進,不斷調動工作積極性,推動規范化管理,使黨的惠民政策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