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街道工委四定四聯活動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進一步探索建立街道區域化黨建格局,整合黨建工作資源,加強街道、單位黨建工作交流,提升黨建工作水平,打造黨建工作品牌,根據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的意見》[2011]7號文件精神及區委有關文件精神,在全街上下探索建立“大工委制”,大力開展“四定四聯”區域黨建一體化格局建設工作,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加強條條為主管理和條塊共管單位的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戰略部署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組部李源潮部長提出的“構建區域化黨建格局”總體要求,通過建立“大工委制”,探索開展“四定四聯”工作模式,搭建區域黨建一體化活動載體,促進黨組織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調發展,促進區域和諧穩定、推動區域科學發展。
工作目標
緊緊圍繞建設“財富、幸福”的工作主線,以推動區域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優化管理、促進和諧為目標,完善區域化黨建領導體制,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完善區域聯動協調機制,優化區域發展環境;完善服務群眾工作體系,提高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完善基層社會管理格局,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完善單位黨建、行業黨建與區域黨建互聯互補互動機制,建立資源整合型黨建工作模式,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共建共榮的合力。
工作措施
在建立街道大工委基礎上,設立“街道大工委聯席議事會”領導小組,街道工委書記余偉軍同志任組長,負責召集并主持聯席議事會,常務副組長鄧星同志負責日常工作安排,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街道黨政辦,由蔣娜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具體組織“四定四聯”工作的全面實施。
(一)四定
1、定崗理事:工委兼職委員參與街道事務分工,明確每一位兼職委員的工作崗位及工作職責。兼職委員主要負責統籌、協調和指導轄區內機關、社區、學校、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組織的黨建工作,負責中心任務、大型活動、公共服務、和諧社區建設等重大事務的研究部署和組織實施。
2、定時議事:建立街道大工委聯席議事會議制度,每季度第一個星期五召開聯席議事會,主要商討轄區內黨員群眾或企事業單位重點關注和反映強烈的各類熱點、難點問題;協調幫助企事業單位解決改革發展中的困難;安排部署區委、區政府的各項重大決定。
3、定責促事:根據各工委兼職委員崗位職責,分解細化工作內容。通過工委委員聯席會議,對重大工作進行職責分工,明確責任人。每位兼職委員確定一名工作聯系人,定期向兼職委員匯報工作,兼職委員切實履職,加強對街道各部門、社區落實工作任務的指導與監督。
4、定期考事:引入“雙述雙評”工作機制,即兼職委員向街道大工委述職,上級領導點評;向“兩代表一委員”述職,群眾、代表民主測評的方式,考核兼職委員工作實績,及時掌握兼職委員工作動態,傾聽基層群眾建議,統籌規劃,增強大工委班子集體決策的科學性和預見性,打造民主、和諧、務實、高效的大工委班子。
(二)四聯
1、就職聯轄區單位:大工委兼職委員根據自身職務特點聯系本人所在單位,負責所在單位黨建、文明創建、社會管理綜合治理、計劃生育等與街道主管部門的銜接、調度工作,加強街道工委與所轄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的溝通和協作,發揮各自資源優勢,推動共駐共建,實現雙贏共進。
2、就崗聯條線工作:兼職委員參與調度中心工作,協助專職委員開展工作。根據兼職委員在工委的兼職崗位及工作職責,通過深入基層調研,掌握一手信息;制定相應工作措施,指導線上工作,協調轄區單位與街道職能部門,共同參與街道中心工作。
3、就近聯社區事務:以就近的原則,兼職委員聯系一個社區,重點指導聯點社區做好黨組織建設、社會管理創新,黨風廉政建設等方面的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4、就地聯居民群眾:大工委兼職委員要積極參與到所屬社區的群眾工作中來,定期接待群眾來訪,解答群眾咨詢,并聯系駐地社區10戶普通群眾,定期上門走訪,了解群眾訴求,協調解決好群眾的實際困難。
工作要求
1、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建立大工委機制,推進區域化黨建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是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完善基層黨建工作體制的重大探索。全街各級黨組織要正確認識區域化黨建與單位黨建關系,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本項工作,組織對區域化黨建的學習討論,進一步探索區域黨建工作的新方法、新平臺、新載體,使“四定四聯”運作更加有效。大工委聯席議事會工作經費納入街道財政統一保障。
2、科學規劃,落實責任。街道所屬各級黨組織要切實負責,把大工委“四定四聯”工作的開展作為基層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學制定工作規劃,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有關單位要廣泛動員、組織所屬黨組織和黨員主動參與區域化黨建工作,推動“四定四聯”活動深入開展。
3、建章立制,考評結合。要充分發揮街道黨建工作組織網絡的作用,完善大工委各項制度,嚴格規范權責,采取多種方式對兼職委員進行考評,及時公開考評結果,接受居民群眾監督,并將結果反饋至市委組織部、區委組織部,作為推薦評先評優和擔任“兩代表一委員”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