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抗旱食用水項目應急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章編制依據原則和任務
第一節編制依據
市委、市政府關于三年解決全市飲水特困人口飲用水困難精神,本次實施方案編制依據是省發改委、水利廳川發改投資〔〕479號文、省發改委、水利廳川發改農經〔〕526號文要求。市年遭受100年一遇特大干旱暴露出的農村和場鎮飲水困難情況,漏水區暴露出的農村和場鎮飲水困難情況,省—市“十一五”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劃報告》近期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農村人畜飲水項目建設管理辦法》和《農村供水工程技術要點》
共計新建集中供水站2處,實施方案共計解決—市—原—鄉)等5個鄉鎮6個村1410戶5000人飲用水困難。按照人口相對集中、水源有充分保證的項目區以建集中供水工程的方式進行解決;人口相對分散的項目區以建集中供水點、建水窖等分散供水的方式進行解決。經實地踏勘。集中供水點9處、建水窖15口。新建集中供水工程分為自流引水和泵站揚水兩種,新建水窖為自流引蓄水。經概算,工程總投資202.05萬元,其中國家補助120萬元,地方匹配和受益群眾自籌82.05萬元。
第二節編制原則
嚴格按照水利部、衛生部聯合下發的農村飲用水安全衛生評價指標體系》因地制宜,編制實施方案的原則:按照“先急后緩、先重后輕、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原則。宜集中則集中,宜分散則分散,有條件的地方盡量集中成片地解決群眾生產和生活用水困難。實施項目的工程措施上,采用建集中供水站、集中供水點、建水窖等多種方式。
第三節計劃任務
工程總投資202.05萬元,實施方案共計解決全市5個鄉鎮6個村5000人的飲用水困難。其中:國家補助120萬元,地方匹配和受益群眾自籌82.05萬元。經實地踏勘、方案比較篩選:、明月等鄉鎮共建2處集中供水站;高興、觀音溪、紅巖等鄉鎮共建9處集中供水點;紅巖鄉共建15處水窖。
第二章項目區概況
川東平行嶺谷的山中段西緣至渠江中上游東岸之間,市位于盆地東部。介于東經106°40′至106°54′,北緯30°07′至30°28′之間,東與鄰水為鄰,南與為界,西與兩縣接壤、北鄰。東西寬28公里,南北長40.75公里。幅員面積470平方公里,總人口35.73萬人,其中農村人口26.73萬人。
第一節自然條件
一、地形地貌
市屬盆地東部淺丘帶壩、深丘及低山區。西部與中部屬淺丘區;南部、西南部屬深丘區;東部和東南部屬低山區。
全市地勢為東北高,總的看來。西南低,海拔高程在200-1704米之間,極端相對高差為1504米,東北紅巖鄉的高頂山為全市最高點,海拔高程為1704米,西南鎮的火燒灘為全市最低點。整個地貌從西南向東北依次為平壩、淺丘窄谷、淺丘中谷、淺丘寬谷帶壩、深丘、低山區地貌。區內溝谷縱橫,耕地較分散,地表坡度變化大。
二、水文地質
地下水比較豐富。山背斜巖層傾斜陡,市內多屬紅層地質。巖體多為溪河、裂隙所分割,地下水為順傾斜方向西南流動,或順層面向深層流動,形成深層地下水。背斜灰巖出露的地區,巖溶深,裂隙多,給地下水穿越巖層提供了通道。因而多以裂隙、溶洞水出露于地表,清溪河即為這種地下補給。而裂隙水則從碎屑巖孔、裂隙間承壓而出,呈條帶狀,分布于山下部、三迭系須家河組煤系地層中的砂巖段。其上系雷口坡組泥質灰巖,其下存侏羅系,沙溪廟組的泥頁巖為其隔水層,強烈的構造擠壓和風化作用下,各種裂隙發育,巖體破碎,具有良好的儲藏和承壓條件。而此類地下水均受大氣降水補給,呈脈狀埋藏地下。水層較厚,水量較豐富。據南江水文大隊在本市溪口地帶勘查,地下水可采量600010000立方米/晝夜,全市每年平均地下水約為1.2億立方米。
主要表現為如上所述的基巖裂隙水和孔隙水兩種類型,市內地下水資源大部分由降雨地面滲透補給。以基巖裂隙水分布最廣,且埋藏較深。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渠江的零星地帶或極薄的壤土坡殘積層中,其量皆微。境內立體基巖地下水因受基巖巖性致密兼塑泥性強,裂隙發育程度低的影響和地形水系條件制約,富水性極差。該基巖裂隙水,其水質一般為低礦化度的重碳酸鈣或重碳酸鈣鎂型水,水質硬度較大。
三、氣候條件
雨量充沛,市屬盆地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大陸性氣候顯著。春季回暖早,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不穩定,春旱極易發生;夏季長而炎熱,雨量集中,常有旱(夏、伏旱)情發生,有時也造成洪澇;秋季降溫快,常有秋綿雨;冬季短而溫和、多霧,且日照較少。根據氣象站資料分析,市內主要氣象指標是多年平均氣溫17.8℃,最高年年均溫度18.4℃,最低年年均溫度17℃,極端最高氣溫40℃,極端最低氣溫-1.6℃。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282.2毫米,西北部偏少,東南部相對居多。多年年均徑流深在350-550毫米之間。
共出現春旱23年,據市氣象部門56年氣象資料統計。頻率41.1%一般旱情不重,但對大春作物旱地育苗、植樹造林、部分地區人畜飲水有一定影響。其中嚴重春旱3年,嚴重的春旱對大春生產、人畜飲水造成極大影響,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很大的困難;伏旱出現29年,頻率52%其中嚴重伏旱20年,伏旱對大春作物水稻、玉米、高粱等的移栽和苗期影響極大,以致影響全年產量,本市一年中抗旱奪豐收的關鍵時期。伏旱對紅苕、水稻、人畜飲水影響極大,給人們生產、生活和經濟等方面帶來很大的損失。
四、主要河流
屬于流域的一級支流渠江水系。共有一江(渠江)一湖四河、九十九條小溪。以渠江為主干,市內水系呈樹枝狀分布。其東面,構成樹枝狀河網,分布于山丘溝谷之間。常年不斷流的較大支流有河、臨溪河、清溪河、胡家河。全市大小溪河99條,其中直接匯入渠江的有35條。河道總長度451.5公里,水域面積101.24平方公里。渠江支流多年平均徑流總量約200億立米。經估計,河流全年徑流總量為405億立方米。
第二節社會經濟概況
1個鄉,全市有9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2005年底全市總人口35.73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3.7‰,人口密度760人/平方公里。其中:農業人口26.73萬人,非農業人口9.00萬人。
一、經濟發展情況
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3
比上年增長17.4%。其中:第一產業3.54億元,0.27億元。占總值11.69%,比上年增長6.4%;第二產業15.75億元,占總值52.03%,比上年增長17.3%;第三產業9.92億元,占總值32.77%,比上年增長10.7%。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241元,比上年增長17.4%。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2835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347元。
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蠶桑、柑桔等。全市耕地面積12.32萬畝,市以農業經濟為主。主要盛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苕。有效灌溉面積5.12萬畝。農作物播種面積28.83萬畝,復種指數2.34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2.18萬畝,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90萬畝。桑園面積1.52萬畝,果園面積2.23萬畝。糧食產量9.51萬噸,油料產量0.41萬噸,水果產量0.66萬噸。肉類總產量3.98萬噸,禽蛋產量0.61萬噸,水產品0.42萬噸,全市農業總產值達5.59億元。
第三節水資源及其開發利用情況
一、水資源情況
市水資源主要由地表水(包括地表徑流和過境江河水)和地下水組成。
(一)地表水。地表水資源由大氣降雨形成。多年平均徑流深500毫米,降雨總量4.95億立方米。徑流年內變化大,主要受降雨年內變化制約。
(二)地下水。地下水以潛水為主。主要含水層為砂巖裂隙水,次為粘土巖風化層中裂隙水,其含水量較小,受裂隙發育程度和切割關系控制明顯,主要由大氣降雨補給。市內地下水層較厚、水量較豐富,地勘資料表明,多年平均地下水儲量約1.2億立方米。目前地下水開采量0.16億立方米,僅占12.7%
二、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全市已建成各類水利工程897處,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受自然條件、社會經濟狀況、工農業布局、城鎮發展、水資源特點以及水利工程設施的分布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市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從新中國成立以來得到迅速的發展。截止2005年底。其中:水庫19座,中型水庫1座(天池湖)小(一)型水庫3座,小(二)型水庫15座,山坪塘654口,石河堰4節,引水渠19條,提灌站44處,蓄引提水量6500萬立方米,有效水量2900萬立方米。這些工程多年來為全市工農業生產、城鎮供水、農村人畜飲用水、防洪保安全以及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05年全市水利工程實際供水0.5億立方米,為全市水資源可開發利用量的35%左右。
第四節農村人口飲水困難現狀
一、農村人口飲水困難的原因
造成我市農村飲水特別困難。根據旱期統計結果:全市13個鄉鎮、街道辦事處中共11個個鄉鎮、街道辦事處40個村4不同階段進行送水,一是今年特大干旱。解決了4萬多群眾飲用水困難。送水時間最長達2個月之久,時間最短的地方也在40天以上。二是自然氣候的影響,降雨分布不均,干旱頻繁;三是山高坡陡植被差,溝谷深切,降雨多以地表水形式流逝;四是水利設施差,工程分布不均;五是地下水資源埋藏深,儲量少,開采難度大。六是由于經濟落后,當地政府和農民群眾自行解決日益嚴重的飲水困難問題難度較大。
二、農村人口飲水困難情況
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建國以來。上級行業主管部門關心和大力支持下,經過全市干群艱苦努力,市農村人口飲水困難問題已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和改善。特別是98年以來,市把農村人口飲水困難作為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的重要工作來抓,采取多渠道籌措資金,通過打井、修水池、建水窖、引水、建站等工程措施,積極解決農村人口飲水困難問題。自98年到2005年底,全市共解決了20多萬人的農村人口飲水困難問題,截止目前,全市農村仍有4萬多人飲水困難,這些人主要分布在水利工程缺乏的旱山村和高臺地上。本次計劃解決5000人,這些地區不僅飲用水困難,而且經濟發展十分滯后。
第五節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的必要性
一、市農村飲水困難十分突出。嚴重地制約了農村經濟發展,只有加強農村飲水工程建設,才能徹底解決當地群眾的飲水困難。
二、市地處丘陵區。不僅可以減少由于飲水帶來的疾病,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更重要的能夠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三、通過農村飲水工程建設。
四、建設農村飲水工程是加快小城鎮建設和農民新村建設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