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科學興村富民實施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指導思想
以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為基礎,以先進實用技術推廣、科技典型示范和技術培訓為手段,以創辦區域特色產業為支撐,以省農業廳《科教興村富民計劃實施方案》為指導,實施“科教興村富民計劃”以農業部《關于推進科教興村的意見》為依據。以優化品種為先導,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的合理規劃,科學地進行農業生產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發展效益型農業,帶動富裕、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逐步實現農業現代化戰略目標。
二、現狀分析
年被國務院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鎮村位于鎮北,縣是全國糧食主產區。條件優越,現有耕地1889畝,其中水田1470畝,山地面積6626畝,轄16個村民小組,農戶508畝,總人口1913人,將其作為全省“科教興村富民計劃”示范村建設,具有較好的基礎條件。
1地理位區優越。該村是鎮的大村。國道、鐵路穿村而過,北與市相距40公里,南與市鎮相距僅4公里。受城市經濟、文化輻射帶動較大,市“一線一圈”現代生態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的重點示范區。對周邊地區和國道沿線的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2基礎設施較好。村級公路全長3公里。220千伏大型電站在該村征地57畝,已開工興建;水利設施配套齊全,一座庫容4.9萬方的小一型水庫提供充足的生產灌溉和生活用水,灌渠縱橫交錯,總長達8000多米;通訊比較發達,已安裝程控電話62門,移動電話18臺;有線電視網較健全,入戶率已達85%
3農業生產結構趨向合理。其中葡萄1000余畝,草莓400多畝,柑桔300畝。葡萄栽培水平較高,形成了以巨峰葡萄為主,早、中、晚熟品種合理搭配的格局,采用標準棚架、籬架、無公害套袋、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先進技術進行精細管理,品質優良,1988年該村生產的葡萄被評為省名優水果優質獎;草莓廣泛采用了塑料大棚配套栽培技術,果品上市早,質量好,價格高。畜牧水產方面,推廣了三元雜交豬、雪峰烏雞、工程鯉等優良品種。
4農民科技文化基礎較好。該村實有勞力1109人。占18.8%初中文化617人,占55.6%小學文化247人,占22.3%通過了掃盲、脫盲達標驗收,消除了文盲。全村80%以上的勞動力掌握了1-2名實用技術。村里每年還請農業、畜牧等專業技術部門的專家,開展種養實用技術培訓6期以上,培訓農民300-500人次。由于從學習農村實用技術,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中嘗到甜頭,農民學文化、鉆科技的熱情空前高漲。
5產業化多種經營已有基礎。隨著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形成了農產品加工、運輸、商貿等多種產業。目前,該村有植物油加工廠一家,面粉、面條、米粉加工機械四臺,家庭打米廠6家,藕煤廠2家,加工業平產值30多萬元。另外,全村擁有手扶拖拉機8臺,大中型翻斗工程車4輛,雙排座農用車4輛,中巴車2臺,三輪栽人摩托車5輛。全村脫產或利用農閑時節從事餐飲業、副食批發零售業、農產品銷售等的農民達40多人,年收入200多萬元。
村有明顯的區位、交通優勢,總之。有較為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較為先進的技術基礎,有一定的產業化經營經驗,為建設“科教興村富民計劃”示范村打下了較為堅實的基礎。但是與發達地區相比,該村整體經濟實力還不強,尤其是農業的發展速度和科技水平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人口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不成規模,農業生產裝備現代化水平低,科技含量有待提高,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尚未形成。這些都將通過實施“科教興村富民計劃”加以解決。
三、發展目標
力爭到年分別完成如下經濟目標:通過實施該計劃。
1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高效。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經濟作物。使其產值在現有的基礎上提高20%以上。
2主要農產品產量和品質明顯提高。根據市場取向大力發展優質品種。以后3-5年更新一次。畜、禽、水產殖業良種覆蓋率達到90%以上。
3發展貯藏加工業。
4勞動者素質有較大提高。全村要有300名農民獲得“綠色證書”農業科技示范戶達40戶以上,農民接受實用技術培訓率達90%以上。農業科技總體水平有大的提高,種養新品種、新技術、農業信息技術的引進推廣和推行農業集約化經營等重點領域取得突破。主要農業科技成果的普及率達到90%以上,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0%
5農民收入穩定增加。確保村級經濟實力增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學文化、用科學、破除迷信的社會風氣普遍得到弘揚,成為時尚;社會治安狀況良好,社會秩序穩定;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程度明顯提高。
四、實施重點
以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為原則,科教興村富民計劃”示范村的建設。堅持依靠科技,依靠人才,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重點抓好十個方面的工作:
1建立村農民科技培訓基地。計劃利用該村提供的場所。添置部分培訓設施如課桌椅、黑板、電視、vcd光碟等,開辟農民科技培訓室。組織有關專業技術人員有計劃地開展“綠色證書”培訓、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及農業實用新技術培訓。全面提高該村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促進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2建立優質高效葡萄栽培示范園。計劃以該村x現有450畝葡萄園為基礎。逐步引進、發展京亞、紅提、高山葡萄等新品種,做到早、中、晚熟品種合理搭配。栽培管理上,推廣搭建標準棚架、籬架,推廣果實套袋技術,無公害栽培技術,避雨栽培技術,無核栽培技術等,推廣綠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創立雙溪葡萄品牌。
3建立優質特種水果展示園。計劃在該村一帶利用20畝比較集中且土質較好的稻田。面向全市及周邊地區提供產品。
4推廣柑桔品種結構改良技術。計劃通過五年努力。采取高接換種方式,全部改成適銷對路的優質柑桔新品種,提高柑桔生產的經濟效益。
5推廣糧油作物新品種及高產栽培新技術。水稻生產上。推廣旱育拋秧栽培、保優栽培等新技術;油料作物栽培上,推廣以湘雜油系列為主的優質油菜新品種和育苗移栽、科學施硼等,并利用部分高岸田,進行稻田改種玉米示范。
6推廣農作物專用配方肥。搞好土壤養分測定的基礎上。提高施肥水平和農產品的品質,保護地力。
7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計劃在抓好病蟲害預測預報的基礎上。推廣農作物健身栽培技術。減少災害損失,增加農民收入。
8推廣畜禽水產新品種及養殖新技術。計劃在該村大力推廣高產優質良種畜禽。疫病防治技術等,推動畜、禽、水產養殖業上規模、上水平、上效益。牲豬以二元、三元雜交豬優良品種為主,五年內全部進行改良,家禽以雪峰烏雞為主要品種,開發冬季養鴨,發展地方特產。同時積極推廣飼養配套技術,提高出欄率和產肉率。并適度發展種草養畜,培養一批養殖大戶。
9推廣農產品保鮮。產量多,上市集中等特點,積極引進推廣水果貯藏、保鮮、包裝新技術,并有計劃地抓好農產品深加工及綜合利用,大幅度提高該村農產品的附加值。
10發展網上農業。計劃投入部分資金。市農業局農業信息網站設立雙溪網頁,向外宣傳雙溪,推介雙溪,農產品銷售信息,并快速獲取種子、種苗及種養新技術、農民致富新經驗等多方面的信息,促進雙溪農業發展。
五、主要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和技術指導。成立村“科教興村富民計劃”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技術指導小組。由農業局局長擔任領導小組組長。督促檢查各項計劃任務的落實,協調各方面的關系,加強經費使用管理等;由市農業局總農藝師擔任專家技術指導小組組長,技術指導小組主要負責各項技術措施的落實。
2搞活機制。一是建立“政府引導。吸引相關涉農企業和農業大戶進行投資,創辦經濟實體,形成企業帶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二是設立“科教興村富民計劃獎”獎勵在實施該計劃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
3加強科技示范。要在每個重點項目開發中建立科技示范點和科技示范戶。以點帶面,推動項目實施。
4建立健全村級農業科技綜合服務體系。一是要建立完善村級農技服務網絡。組有技術員。積極拓展信息咨詢、技術承包、技物結合、產銷一體、生產環節專業化等科技服務領域,實現農業服務向產前、產后延伸。二是組建以技術能手為主的民間專業技術協會,健全村級科技推廣網絡。三是重視貿、工、農一體組織建設,全面推動項目實施。
5多方籌集資金。保證??顚S?。同時,要把“科教興村富民計劃”與豐收計劃、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農業科技成果推廣計劃等結合起來,多方面籌集資金,使之形成整體效應,保證本方案各項計劃任務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