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關于快速通道項目的建設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快速通道項目(省道237線至段改建工程)是市實現“一中心、五組團”城鎮布局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對于進一步提升的交通區位優勢,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推進沿線中心鎮區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加快城鎮化發展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推進快速通道項目建設順利實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按照“統一規劃,分級建設,部門協作,同步實施”的要求,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嚴格質量,確保工程按期順利實施。
二、工程概況
(一)路線走向
快速通道項目起點位于S237線市西外環路口(樁號K214+964),終點位于市新東環環島(樁號K189+840),路線全長25.125公里(區段長2.524公里,縣段長13.825公里,市段長8.775公里)。
(二)技術標準及建設規模
該項目采用一級公路設計標準,設計行車速度80公里/小時,主車道寬32米,雙向八車道,瀝青混凝土路面。根據規劃,橫斷面形式分以下7種:
1.七里店環島至永登高速連接線以東段(長3213米)。斷面形式為:22米主車道,兩側各5米綠化帶、5米慢車道、3米人行道,道路規劃紅線寬48米。
2.禹亳鐵路下穿箱涵立交橋段(長975米)。鐵路跨公路時,軌頂標高在原設計基礎上升高1.38米。斷面形式為:32米主車道(主箱),兩側各10米慢車道及人行道(副箱)、8米輔道,道路規劃紅線寬80米。
3.靈井鎮段(長4165米)。斷面形式為:32米主車道,兩側各5米綠化帶,北側12米慢車道、南側5米慢車道,北側6米人行道,南側4米人行道,道路規劃紅線寬69米;南側15米生態綠化帶、北側10米拆遷控制帶,總寬度94米。
4.興元鋪及泉店街段(長1786米)。斷面形式為:32米主車道,兩側各4米綠化帶、5米慢車道、2.5米人行道,道路規劃紅線寬55米。
5.褚河鎮段(長1378米)。斷面形式為:32米主車道,兩側各5米綠化帶、10米慢車道、4米人行道,道路規劃紅線寬70米;兩側各15米生態綠化帶、10米拆遷控制帶,總寬度120米。
6.規劃區段(長2029米)。斷面形式為:24米主車道,兩側各4米綠化帶、5米慢車道、3米人行道,道路規劃紅線寬48米。
7.非村鎮段(長11580米)。斷面形式為:32米主車道,兩側各3米綠化平臺、7米寬排水溝、1.5米寬綠籬,道路規劃紅線寬55米;兩側各15米生態綠化帶,總寬度85米。
三、責任分工
(一)市發展改革委負責項目立項批復工作,完成立項及報批等相關手續。協調省發展改革委將該項目列入2012年全省干線公路改造項目,年12月25日前批復。(二)市城鄉規劃局負責項目的規劃編制及規劃監督工作。堅持規劃先行、規劃引領的原則,統籌考慮好道路、供電、照明、供排水、通訊等各種管網布局,并為施工提供明確的路由,指導相關縣(市、區)完成沿線鄉鎮的村鎮體系規劃,負責工程綠化(含生態綠化帶)、亮化方案、公交站亭方案編制的指導;做好規劃實施的監督檢查工作。
(三)市國土資源局負責用地報批及征地拆遷補償政策制定工作。公路主體工程建設及配套工程范圍所需土地由縣(市、區)國土資源部門勘界、組件上報市國土資源局,由市國土資源局統一組件報批;年12月底前完成用地審批工作。
(四)市財政局負責主體工程市本級定額配套資金的籌措,與國省補助資金統一使用、統一監管。負責對主體工程費用的評審工作。
(五)市林業局負責沿線樹木采伐手續審批工作。按照規劃需采伐的樹木辦理完善采伐手續,年12月25日前采伐完畢,并與規劃部門對接,負責標準橫斷面之外的生態綠化規劃和建設督導。
(六)市供電、廣電、聯通、電信、移動、通信傳輸等部門要對影響施工的架空和地下管線設施進行一次詳細的調查與統計,按照市規劃部門提供的路由,年12月25日前完成沿線電力、通訊等設施的拆遷和重新布設工作。
(七)市公安局負責施工沿線的治安管理和道路保通工作,依法打擊強買強賣,阻撓施工的違法行為,保證良好的施工環境。
(八)市監察局負責對項目建設實施全過程監督,對影響工程建設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責任追究。
(九)市交通公路部門負責:一是代表市政府履行主體工程的業主職責。建設內容主要包括:(1)全路段32米主車道(含港灣式公交站亭路面)及橋(涵)加寬接長工程(過村鎮路段接長至人行道外側);(2)褚河大橋全部加寬工程(50米);(3)禹亳鐵路下穿立交橋全部工程,包括便道、與遠處排水設施相連接的排水溝(管)。二是爭取主體工程國、省補助資金。三是負責主體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的招投標及按時間節點完成工程建設與管理工作。四是對屬地政府承擔的配套工程建設進行督導。
(十)市、縣、區政府負責:一是所屬路段主體工程缺口資金(市政府負責褚河大橋工程全部缺口資金),以及配套工程建設資金和所有征地(包括臨時用地)、拆遷資金的籌措。二是項目建設全部征地拆遷工作,根據規定辦理包括主體工程、配套工程等各類占地、拆遷及其它相關手續,按照一步到位的原則,沿線的房屋、林木等附屬設施于年12月25日前拆遷完畢。三是按時間節點完成配套工程建設任務:(1)按照規劃要求,負責村鎮路段配套工程的立項、設計、建設,包括村鎮路段綠化帶、路緣石、慢車道、人行道、公交站亭、各種管線(供水、雨水、污水、熱力、燃氣、強電、弱電)、亮化工程及其它配套設施;(2)非村鎮路段主體外兩側各3米綠化平臺和7米邊溝、1.5米綠籬、邊溝涵(包括非村鎮路段路邊門店前的排水溝等);(3)主路面中間隔離護欄的設置和管理;(4)轄區路段的所有綠化工程。四是做好地方施工環境協調工作(包括臨時用地、用水、用電等,保證7米邊溝內主體工程用土),提供優良的施工環境。
四、資金籌措
該項目主體工程投資估算4.1億元,國、省補助資金約為0.7億元,主體工程資金缺口約為3.4億元,分別由市本級、相關縣(市、區)及禹亳鐵路發展有限公司承擔。
資金籌措方式:采取BT模式籌措資金。由市人民政府委托交通公路部門統一招標公告,市、縣、區政府、禹亳鐵路發展有限公司和市本級分別簽訂BT償還協議;市財政部門統一投資評審、統一擔保。
五、施工安排
(一)拆遷工作。拆遷工作實行屬地管理,市、縣、區政府要落實責任,制訂方案,細化任務,搞好宣傳,全力抓好落實,確保穩定。市、縣(市、區)國土資源部門配合。所有的征地拆遷工作必須在年12月25日前完成。
(二)施工準備。施工單位要于年12月25日前,完成“三通一平”和圍擋搭建施工,做好開工準備工作,達到全面開工條件。
(1)主體工程按程序扎實推進,認真做好各類手續、施工組織、征地拆遷等前期工作,加大與上級主管部門的溝通匯報力度,確保項目在招標程序結束后,即可達到施工單位立即進場施工的要求;(2)禹亳鐵路與快速通道立交工程便道和新靈井超限檢測站檢測道工程先期開工,由市交通公路部門委托縣于年12月25日前開工,為立交橋工程的全面開工爭取時間。建設費用從主體工程中支付;(3)縣(市、區)承擔的配套工程(雨水、污水、電力等各種管線),年12月25日前開工建設。
(三)施工進度計劃。
1.主體工程(工期18個月,2012年月1日—2013年月31日)
(1)北半幅施工
①路基加寬、小橋涵接長(雙幅)、老結構層處理。工期4個月,時間為2012年月1日—2012年月30日。
②路面底基層、基層施工。工期4個月,時間為2012年月1日—2012年月31日。
③路面面層施工。工期2個月,時間為2012年月1日—2012年月30日。
(2)南半幅施工
①路基加寬、老結構層處理。工期5個月,時間為2012年月1日—2013年月28日。
②路面底基層、基層施工。工期4個月,時間為2013年月1日—2013年月31日。
③路面面層施工。工期2個月,時間為2013年月1日—2013年月30日。
(3)交通安全設施、標志標線等附屬工程施工
工期2個月,時間為2013年月1日—2013年月31日。
2.橋梁工程
(1)褚河大橋(工期15個月,2012年月1日—2013年月31日)。
①橋梁下部結構施工。工期6個月,時間為2012年月1日—2012年月31日。主要完成鉆孔灌注樁基礎、系梁、立柱、蓋梁等工作。
②橋梁工程的上部結構部分施工。工期7個月,時間為2012年月1日—2013年月28日。主要完成主梁安裝、現澆濕接縫、二次張拉等工作。
③橋面鋪裝、護欄、伸縮縫、防護工程施工。工期3個月,時間為2013年月1日—2013年月31日。
(2)禹亳鐵路下穿立交橋(工期16個月,2012年月1日—2013年月30日)。
便道、排水溝涵施工由縣政府先期實施,開工時間為年12月25日前。
①土方開挖施工。工期4個月,時間為2012年3月1日—2012年6月30日。
②箱涵結構部分施工。工期4個月,時間為2012年月1日—2012年月31日。
③擋墻砌筑工程施工。工期7個月,時間為2012年月1日—2012年月31日。
④路基處理、底基層、基層、縱橫向排水溝和管線預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期7個月,時間為2012年月1日—2013年月30日。
⑤泵站、南半幅輔道工程施工。工期3個月,時間為2013年月1日—2013年月30日。
⑥北半幅輔道工程、交通安全設施、標志標線、亮化等附屬工程施工。工期2個月,時間為2013年月1日—2013年月30日。
3.配套工程(工期14個月,年12月25日—2012年月31日、2013年月1日—2013年月31日)
(1)地下工程(雨水、污水、電力等各種管線)施工。工期5個月,從年12月25日—2012年5月31日。(2)村鎮段慢車道、人行道路基、底基層和基層施工;北半幅非過村鎮段綠化平臺、邊溝施工。工期8個月,從2012年月1日—2012年月30日。
(3)慢車道路面面層施工。工期1個月,從2012年月1日—2012年月31日。
(4)南半幅非過村鎮段綠化平臺、邊溝施工及路緣石、綠化帶填土、亮化、公交站亭、排水溝、邊溝涵、主路面中間隔離護欄等配套工程施工。工期4個月,從2013年月1日—2013年月31日。
六、組織保障
為推進該項目順利實施,決定成立快速通道項目建設指揮部。市長任指揮長,市委常委、副市長任副指揮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交通運輸局、市公路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城鄉規劃局、市國土資源局、市財政局、市監察局、市公安局、市水利局、市林業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環保局、市文化局、市審計局、市廣電局、市通信傳輸局、市供電公司、市移動公司、市聯通公司、市電信公司及市、縣、區政府主要負責人為成員。
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和四個工作組,市公路局局長楊鈞安任辦公室主任。
(一)綜合協調組。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劉國林任組長,市政府、縣政府、區政府有關負責人為成員,負責指揮部辦公室日常工作,督查項目進展和收集匯總各工作組工作情況,編發工作簡報,協調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二)資金籌措組。市財政局副局長王新銘任組長,市財政局、市政府、縣政府、區政府有關負責人為成員,負責建設資金的籌措工作。
(三)工程建設組。市公路局副局長趙金峰任組長,市公路局、縣公路局、區交通局及市公路局工程科負責人為成員,負責建設項目的組織與實施工作。
(四)效能督察組。市監察局副局長董克儉任組長,市交通運輸局紀委書記李占彪任副組長,市公安局、國土資源局、財政局、城鄉規劃局、林業局、各管線單位及市政府、縣政府、區政府有關負責人、相關縣(市、區)監察局有關負責同志為成員,按時間節點負責做好征地拆遷的督導工作。負責對項目建設環境和效能情況實施全過程監督,對干擾施工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查處和打擊,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
指揮部辦公室每兩周召開一次工作例會,并向市委、市政府報告進展情況;指揮部每月召開一次工作協調會,市政府督查室定期進行督查,市監察部門全程進行監督。對重視程度不夠、工作落實不力的單位或個人,嚴格落實效能問責和責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