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提高縣經濟增長質量水平實施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實施質量興省戰略的意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我縣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和強工興城為主戰略,堅持企業為主、政府推動、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原則,增強質量意識,優化質量服務,強化質量監管,促進質量創新,全面提升質量總體水平,加快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新型農業農村現代化,努力實現趕超發展。
二、總體目標
通過實施質量興縣戰略,到“十二五”期末,全縣各級質量意識明顯增強,企業質量管理水平明顯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區域經濟規模效益、品牌效應明顯增大。到2015年,我縣產品質量、工程質量、環境質量和服務質量等跨入全市先進行列,具體目標達到:
(一)產品質量目標
——工業產品。國家實行生產許可證管理、強制性認證管理、市場準入制度管理產品的生產企業全部持證生產。國家產業政策規定限制發展和明令淘汰的產品得到有效清量。企業產品執行標準登記制度全面實施,30%以上的重點企業按照GB/T15496標準建立企業標準體系、按ISO10012標準建立質量管理體系,主要工業產品85%以上按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產。列入國家強制檢定目標的計量器具受檢率達到95%以上,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抽樣合格率90%以上,重點監控產品生產企業監督檢查覆蓋率達95以上,不合格企業后處理率達到100%。質量競爭力指數在全市平均水平以上。
——食品藥品。食品企業監督檢查覆蓋率達到100%,食品類產品質量合格率達98%以上;藥品、化妝品、保健食品評價性抽檢合格率達98%、95%、90%,醫療器械監督抽檢合格率達到90%。無重特大食品藥品質量安全事故。
——農產品。扶持1個以上農產品出口示范基地,培育1個標準化農產品批發市場,上市折主要農產品達到無公害、綠色或有機產品標準,出口農產品達到國際標準和國外同類產品水平。農產品質量安全強制性指標合格率達到98%,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100%納入質量安全監測范圍。創建省名牌和著名商標3個,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10-15個。
——特種設備。國家實行特種設備制造許可證管理產品的生產企業全部持證生產。重點監控的特種設備監管率和嚴重隱患治理率達到98%,事故率控制在0.5起/萬臺,死亡率控制在0.5人/萬臺以下,無特種設備重大以上事故。
——品牌產品。培育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1家,省級質量信用AAA級企業2家,省級質量管理先進企業2家,省著名商標產品企業5家,省名牌產品企業3家。著名商標產品重點培育企業,2011年:畬香園食品有限公、敷陽綜合養殖場有限公司、怡新服飾有限公司;2012年:達晟紡織有限公司;2013年:鴻立食品有限公司;2014年:大地紅酒業有限公司;2015年:怡富實業有限公司。省名牌產品重點培育企業:縣三環水泥廠、南方鍋爐廠、縣貝倫特絲綢有限公司、綺玉紙業有限公司、上好佳食品有限公司、鴻立食品有限公司。
(二)工程質量目標。大中型工程和省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一次性驗收合格率達到100%、優良工程率達到50%、其他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達到98%。
——建筑工程。城市房屋建筑與市政工程質量監督覆蓋率、工程質量驗收合格率、城市新建民用建筑實施50%節能標準率均達到100%。爭創省優良工程獎1項。
——公路工程。縣城、農村公路平均好路率達到80%。公路竣工驗收合格率達到100%,干線公路、農村公路竣工驗收優良率分別達到90%、70%。
——水利工程。單元工程質量合格率達到100%中,優良率力爭達到70%。大中型水庫全部建立水雨情信息采集、傳輸、洪水預報和河道防洪決策支持系統。
(三)環境質量目標。環境監管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繼續推進各種污水處理系統建設,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業廢水排放逐年下降,全縣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環境噪聲達標區逐年提高。
——大氣環境質量。縣城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水環境質量。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0%,全縣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比重達到95%,工業園區建成集中式污水處理廠,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100%,農村人口飲水達到安全標準。
——生態環境質量。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0%,單位生產總值綜合能耗、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累計下降控制在省下達的目標范圍內。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全縣林木覆蓋率達到61%,城市林木綠化率達到45%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4.5平方米以上。2013年達到國家衛生縣城標準,2015年達到國家園林縣城標準。
(四)服務質量目標。實現服務行業管理制度化、程序化、標準化。加快交通、商貿、旅游、金融、保險、房地產、醫療衛生、通信等行業服務質量誠信體系的建設。培育1家服務業標準化示范單位、1家服務業省級名牌。主要服務業顧客滿意率達到91%以上。
——商貿物流業。60%以上的規模商貿企業建立質量誠信檔案,重點培育1家連鎖龍頭企業。
——交通運輸業。公路長途客運正點率達到80%,乘客滿意率達到85%,投訴處理及時率達到100%。
——電信業。電信計時收費等民生計量問題實現有效監控,顧客滿意率達到90%、投訴處理及時率達到100%。
——金融保險業。顧客滿意率達到90%,投訴處理及時率達到99%。
三、主要工作任務
(一)推進標準提升工程。推進《市標準化戰略實施意見》的貫徹落實,基本建立適應我縣經濟社會需要的各類技術標準體系。鼓勵企業采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引導支持企業自主創新,重點圍繞紡織服裝、機械電子、食品等主導產業開展科技創新,加快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升級,提高產品和企業核心競爭力。大力推進農業“十百千”工程,開展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推廣農業標準化示范成果,開展有機產品、HACCP、良好農業規范(GAP)、綠色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提高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農牧業產業化、規模化、現代化水平。
(二)推進質量安全工程。規模以上企業全面貫徹實施質量管理體系,加快建立“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生產經營者為第一責任人”的質量安全責任體系。對涉及健康安全的危險化學品、食品、藥品、化妝品、特種設備等嚴格市場準入制度。健全從產品設計、原料進廠、生產加工、出廠銷售到售后服務的工業品全過程監管鏈條,健全從種植養殖、生產加工、流通銷售到餐飲消費的食品全過程監管鏈條,建立質量安全風險預警機制和突發事故的應急反應機制,建立打擊假冒偽劣行為的監督、投拆和處理機制,加大無證非法生產等行為打擊力度。
(三)推進名牌帶動工程。深入貫徹落實《市名牌管理辦法》。把實施名牌戰略與技術創新、技術改造和技術引進等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支持有潛力、有優勢的企業創名牌、上品牌,培育一批核心競爭力強、附加值高、帶動力大的龍頭企業,打造成為國內品牌。積極發揮品牌效應,帶動和集中聚相關產業,逐步形成紡織服裝、食品、機械電子品牌集聚。
(四)推進技術基礎工程。依據規模企業,立足紡織服裝、食品、機械電子等重點產業發展項目,爭取成立省級檢測中心1個,縣級檢驗檢測站1個,創建一批共享水平高、輻射能力強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積極開展節能、節水、環保產品認證,加強能源計量器具管理,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產品和工藝設備形成社會化的計量校準服務體系,推動企業開展節能減排。
(五)推進安居暢行工程。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設計、施工企業質量保證體系,推動施工企業工程質量承諾制。建立規范建設市場運行秩序,堅持施工過程自檢、互檢交檢,全面推行重點建設項目“雙公示制”,推行工程建設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制度,建立健全工程項目的質量監督與管理制度,提高工程建設整體效益和質量不平。加快村鎮工程質量監管,深化建筑節能質量監管工作。推動工程建設真正落實“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方針。建立道路客運的危險品運輸企業安全運行評價制度,強化對客貨運車輛和駕駛員的規范管理,加強場站安檢設施建設和公路安全設施建設,確保道路運輸安全。
(六)推進顧客滿意工程。引導服務性企業增強服務意識,積極推行服務行業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推行服務行業社會承諾和顧客滿意制度。在旅行社、酒店、賓館廣泛開展服務標準化和質量體系認證工作,努力打造設施完善、服務規范、顧客滿意的良好環境。嚴格執行國家電信服務標準,完善投訴處理流程及要求,提高通信質量。努力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保證醫療安全,著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進一步完善金融保險服務管理及監督機制,建立全面、科學、有效的服務體系。進一步開展“百城萬店無假貨”、“購物放心一條街”和“商業服務誠信計量示范單位”建設。
(七)推進生態保護工程。完善環保制度,健全統一、協調、高效的環境監管體制。大力推過去時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綠色經濟發展,推進生態園區建設,發展生態農業,有效推進污染減排工作。加強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推進污水再生利用和垃圾處理與資源化回收,大力推進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建設,制定突發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有效預防和處置環境污染事故,落實事故責任。繼續實施造林綠化工程,繼續抓好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長江防護林建設等重大工程,構建城鄉一體化、點線面結合的綠色生態屏障。
(八)推進質量誠信工程。加快質量誠信體系建設步伐,建立以產品和服務質量記錄為主要內容的質量信用體系和失信懲戒制度。建立以企業質量管理、產品質量、服務質量、質量監管信息為主要內容的企業質量檔案,完善質量信用信息管理辦法、質量信用產品管理辦法、質量信用分類監管辦法。構建企業信用信息交換平臺,實現行業信用信息交換和共享。
(九)推進市場凈化工程。繼續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促進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完善行政執行、行業自律、輿論監督、群眾參與相結合的市場監管體系。嚴厲打擊制假售假、商業欺詐、欺行霸市場、哄抬物價、偷稅騙稅和侵犯知識產權等破壞市場經濟程序的違法行為。進一步規范招標投標市場,有效遏制工程建設領域圍標、串標、掛告和工程轉包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快構建市場監管信息化網絡,建立群眾舉報、質量申訴以及市場價格變化等綜合信息分析系統。提升執法水平,提高綜合執法能力。
(十)推進質量文化工程。大力開展質量教育宣傳活動,普及質量知識,增強競爭意識、風險意識和法制意識。開展質量興企、質量興業活動,培育“以人為本、誠實守信、追求卓越”的質量文化和人生理念,提高全民質量意識,形成人人關注質量、關心質量的社會氛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質量興縣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縣質量興縣工作的組織領導,領導小組辦公室承擔質量興縣日常工作,建立并實行領導小組及辦公室會議制度。全鄉鎮、場對本區域內質量工作負總責,并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建立健全質量工作目標考核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
(二)加強協調聯動。各行業主管部門要按照職能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制定本行業質量工作規劃,確保“質量興縣”目標得到全面落實。
——發展與改革部門要把質量振興作為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進行研究,重點指導實施新型工業化戰略,推進產業升級和產品結構調整,使質量工作落實到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之中。
——工業和信息化管理部門要按目標要求,大力促進企業加強質量管理,提高產品質量;推動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組織開發、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推行業技術進步;促進外貿企業、三資企業引進高新技術,采用科學的管理方法,提高出口產品的質量水平;積極幫助企業拓展國外市場,增強本地區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能力。
——財政部門要制定推動質量振興的各項政策措施,為開展“質量興縣”工作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科技工作綜合管理部門要制定積極的科技政策,大力支持新產品的修理工發,扶持高科技產業,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幫助企業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加快科技進步,提高產品質量水平和檔次。
——農業管理部門要做好農業產業化和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工作,保證農產品符合質量安全標準要求;要與有關部門合作,建立結構合理的農業標準化體系,加快建立無公害農業、綠色農業、有機農業的進程,廣泛開展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以國家優質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為重點,加快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牌農產品;建成一批高科技農業園區,促進安全、優質、高效農業發展。
——交通運輸管理部門要抓好交通工程建設,切實防范和有效處置重大基礎設施工程質量事故。要建立道路客運和危險品運輸企業安全運行評價制度,強化對客(貨)運車輛和駕駛員的規范管理,加強場站安檢設施建設和公路安全設施建設,確保道路運輸安全。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引導企業加強品牌建設,努力爭創中國馳名、省著名商標。加強市場監督管理,依法查處侵犯消費者權益及市場交易違法行為,組織查處市場管理、商標管理和廣告經營管理中心的違法行為,維護企業和廣大消費者的全法權益。
——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部門要強化對建設工程項目“規劃、勘測、設計、施工、監理”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嚴把從業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和交付使用關,切實提高工程質量。
——商貿、郵政、通信、供電、供水、供氣、交通、金融、保險、房地產、信息咨詢等服務行業的管理部門要根據各自行業的特點,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相關服務質量標準,加強職工素質教育和職業道德建設,加強標準、計量、質量基礎工作,提高質量管理水平;大力推行服務承諾制度,強化行業自律師,全面提高窗口行業的服務質量。
——衛生、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要按有關法律和質量規范的要求,加強對食品、藥品質量的管理,強化對藥品、醫療器械、生產、流通、使用過程的質量監督,嚴厲打擊制售偽劣藥品、醫療器械的行為;做好對藥品、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生產、經營企業的監督管理工作,促進產品質量的不斷提高;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改善醫療服務質量。
——公安司法部門要密切配合和協助質監、工商、衛生、醫藥、煙草等部門查處,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的違法行為,各執法部門對涉嫌構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應按有關規定及時移送公安司法機關,依法予以堅決打擊。
——宣傳部門和廣播電視等新聞媒介要配合“質量興縣”工作,加大對“質量興縣”工作的宣傳力度,引導全社會重視質量工作、支持質量工作;對獲得名牌產品的生產企業、獲得國家或省政府表彰的質量管理先進企業進行大力宣傳,為提高質量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
——環保部門要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建設項目“三同時”和環境準入制度,落實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企業排污許可制度。加大對博陽河流域的環境監管力度,對已無環境容量的流域區域實行區域限批。積極推動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工作,推動全縣公眾和社會各界參與環境保護。
——林業部門要繼續實施造林綠化工程,建立健全林業技術標準體系,建立一批林業標準化示范區,繼續抓好造林綠化“一大四小”以及天然林保護、重點防護林工程建設。
——水務部門要以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提升防汛抗旱減災能力;加強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加快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步伐;著力改善水生態環境,保障水資源安全,加強重點水源點和重點地區河流的監控保護。
——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要根據本部門職責,認真貫徹執行國家質量工作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加強質量工作的宏觀指導,全面推行實施以質取勝戰略;嚴格實施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和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從源頭上抓好質量;大力實施名牌戰略,培育和發展名牌產品;認真履行“質量興縣”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責,及時推廣“質量興縣”工作中的成功經驗和典型事例,推動“質量興縣”工作深入開展。
(三)精心組織實施。要根據“以點帶面,分批實施,扎實推進,務求實效”的方針,結合實際,提出本地區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和環境質量目標,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
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認真制定工作方案,研究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把質量興縣與落實國家、省、市對質量工作的整體部署結合起來,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本地區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四)加強隊伍建設。大力實施“雙百雙千”人才工程、“贛鄱英才555工程”,不斷創新人才發展機制,加強質量領域對外合作與人才交流,培養一批學科帶頭人和技術專家,不斷提高各級質量管理人員和質量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綜合管理能力,建設一支高層次、高技能、滿足不同需求的質量專業人才隊伍。
(五)鼓勵企業參與質量興縣工作,并采取獎勵與懲罰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引導企業從被動到主動,從監管促進到企業自覺提升質量水平的方面邁進。對在質量興縣工作中有突出貢獻和有顯著成績的單位,縣政府設立“縣長質量獎”進行獎勵。對經常出現質量問題,群眾投訴、反映的單位予以公開或曝光。對制假售假、商業欺詐、欺許霸市、洪抬物價、偷稅騙稅和侵犯知識產權等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單位給予嚴厲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