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司法局法治惠民周周行活動實施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打造服務型司法行政機關,努力發揮公共法律服務在助力脫貧攻堅中的作用,結合“法律七進”“春風行動”等活動要求,縣局決定在全縣開展“法治惠民周周行”,提升人民群眾法治獲得感和滿意度,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組織形式
由縣局統籌組織,以縣法律服務隊為主體,采取機關科室和與司法所結隊共建模式開展,機關科室要做提前謀劃、做好規劃、實施計劃,司法所要積極主動與科室做好對接,提供必要的場所和硬件設施,確保完成活動任務。服務隊要深入村(社區)、學校、企業等單位,廣泛開展公益法律服務活動,擴大公共法律服務覆蓋率和知曉度。
二、時間安排
4月7日起到12月底,從普法與依法治理科開始承辦,依次為普法與依法治理科→公共法律服務科→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科→社區矯正管理局→依法行政綜合管理科→公證處,每周至少開展一次法治惠民活動,輪流承辦每周活動,辦公室和組織人事科要積極參與每一次活動。
三、服務內容
堅持需求導向,認真排查梳理群眾法律服務需求,確定活動主題和重點內容,開展具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服務活動,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
(一)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進網格。積極與網格員聯系,加強協作,宣傳介紹公共法律服務內容,通過現場解說、發放宣傳手冊等形式,讓更多的群眾,尤其是困難家庭能夠了解獲得公共法律服務途徑。宣傳普及低保、醫保、民工權益保護等法律法規和政策,介紹疫情防控、集資詐騙、非法傳銷等風險防范知識。實地走訪網格內企業,了解企業法律服務需求,幫助企業解決遇到的法律問題。開展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活動,指導公證及法援事項申請,以及如何通過法潤民生微信群進行法律咨詢。
(二)推進民主法治文化建設。督促指導鎮(街)結合自身實際,推進“1+3”民主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打造各具特色的鄉村法治文化陣地,組織社會組織以戲曲、歌舞以及小品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美好生活·德法相伴”“德法涵養文明·共建綠色生活”主題法治宣傳,進行憲法精神、婦女兒童權益保護、環境污染防治等法律知識普及宣講活動,將法治文化與民俗文化等有機結合,依托人文資源,培育普法品牌或普法達人,提升基層群眾的法治意識和法律素養,不斷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
(三)推進特殊人群關愛幫扶服務。積極組織開展心理健康咨詢,面向特殊人群及家庭傳播心理健康知識,對存在不良心理健康傾向的人群,開展針對性心理咨詢服務,面向刑滿釋放人員、解除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等特殊人群以及留守兒童、困難家庭等提供針對性的心理調適建議方案。社區矯正局要因人施策,聯合司法所采取分片掛包等形式對特殊人群思想管控到位,維護社會安全穩定有序。
(四)推進法律扶貧體檢活動。全面深入了解貧困戶、低收入戶家庭收支、健康狀況、就業創業等家庭實際狀況,精準分析致貧原因,全面梳理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和兜底保障政策落實情況,積極提供個性化法律維權幫助,組織幫扶人員和法律顧問進村入戶,精心制定法律服務和幫扶救濟方案。對因發生重大事故遭受嚴重損害的,依法界定侵權責任,協助辦理調解訴訟、申請救助基金,幫助獲得補償。對因病、因殘致貧的,幫助獲得醫療政策保障和臨時救助,促進其病有所醫、殘有所養;對因遭受非法侵害致其合法權益嚴重受損的,通過法律手段為其維權、申請賠償補償。
(五)推進非訴訟糾紛化解。積極宣傳矛盾糾紛非訴化解機制,加強經驗做法和典型案例宣傳,提升糾紛非訴訟化解工作的群眾知曉率和首選率,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充分運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律師調解、公證、行政裁決、行政復議、仲裁七類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及時有效地將各類矛盾納入法治化解軌道,妥善解決好疫情期間的各類矛盾糾紛。各級調解組織主動向群眾宣傳推廣“無訟”“微解紛”等在線平臺,普及非訴化解矛盾糾紛知識,引導群眾選擇在線平臺解決糾紛。
四、工作要求
各科室要將“法治惠民周周行”活動作為打造人民滿意的服務型司法行政機關的重要舉措,認真組織實施,確?;顒映尚?。
一要強化信息報送。各科室要高度重視活動開展和信息收集、報送工作,辦公室要加大協調、配合和支持力度,活動結束后次周,承辦活動的科室要將文字信息和活動圖片報送給辦公室存檔備查。
二要加強督查檢查。各司法所每季度至少配合機關科室開展一次法治惠民周周行活動,辦公室要對活動開展情況進行專項督查和指導,并將“周周行”活動納入到本年度績效評價,對工作推進緩慢、措施不扎實的,予以通報批評。
三要加大宣傳力度。各地要將“法治惠民周周行”活動與省、市開展的相關活動統籌謀劃部署,要全方位、多渠道地宣傳活動的服務成效,加強典型案例的收集宣傳,不斷展示形象、擴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