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商務局民生工程實施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州政府目標辦:
按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2014年民生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督察室《關于印發〈2014年民實施生工程目標分解表〉的通知》的總體工作要求,“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村村農家店建設,納入省政府2014年度十大民生工程中的“百姓安居工程”。省政府下達我州2014年的目標任務是:建設“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村村農家店570個,其中:鄉級店96個、村級店474個;建設縣級配送中心3個。州委、州政府為深入貫徹2010年12月巴中會議精神,有力推進我州村村農家店建設,并經州十屆人大六次會議通過,確定我州此項民生工程的奮斗目標為:新建和改造農家店970個,其中:鄉級店96個、村級店874個;建設縣級配送中心3個。為圓滿完成省、州“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村村農家店建設目標任務,特制定此實施方案。
一、統一建店認識,統一建店目的
國家商務部實施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村村農家店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開拓農村市場的有效途徑;是啟動農村消費,擴大內需,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是政府得民心、企業得利益、農民得實惠的一項民心工程;是切實解決農民消費不方便、不安全、不實惠的有力措施。各縣要以“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為契機,加快農家店和配送中心建設,盡快形成以配送中心為支撐、縣城中心店為龍頭、鄉鎮農家店為骨干、村級店為基礎,服務于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的現代流通網絡。把農家店培育建設成為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的重要載體。
二、農家店規劃建設和店長的選擇工作
按省商務廳《關于印發〈省推進村村農家店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縣要對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農村人口分布,農牧民消費水平等進行深入調研和客觀分析,對鄉鎮和行政村農家店建設提出科學、合理的建店布局規劃和具體要求。把農村中善經營、會管理的個體工商戶現有的代銷店和小賣部作為重點改造對象,并按《農家店改造規范》,在縣經濟商務局和承建企業的統一指導下進行建設。今年各縣的建店選址時間為3月1日至5月1日;建店時間為5月1日至9月15日;縣級驗收時間為9月15日至10月1日;州級驗收時間為10月10日至10月31日。
三、農家店建設標準
各縣經濟商務局和各承建企業一定要嚴格按《農家店建設和改造》標準執行,重點是建設日用消費品農家店。其建設標準為:
(一)建筑面積標準:鄉級店40平方米,村級店20平方米。
(二)商品品種標準:鄉級店商品單品品種600個以上,村級店商品單品品種400個以上。
(三)開放式貨架標準:鄉級農家店開放式貨架不得少于16組,村級農家店開放式貨架不得少于10組,開放式貨架規格為:長1.2米以上,寬0.30米以上,高1.6米以上,不按要求配置的農家店不予驗收。
(四)配送率標準:各縣日用消費品農家店食品配送率應達100%,綜合配送率應達70%;
(五)信息化建設項目要求:鄉級農家店要有pos機信息化等設施,各縣要堅持鄉級農家店實行電子聯網銷售及直營管理,村級農家店的信息化率不得少于建店總數的5%。
四、農家店資金支持政策
按國家商務部實施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村村農家店建設資金支持政策和省商務廳的資金支持政策。經省商務廳和省財政廳復驗合格的農家店給予6000元/個的資金補助。另,經省商務廳和省財政廳復驗合格的配送中心給予55萬元/個的資金補助。
五、建立目標考核制度
各縣經濟商務局對新建設和改造的農家店,要按照統一標識、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核算、統一管理的要求建店,穩步提高食品配送比率,以達到國家商務部和省商務廳的驗收標準;要指導幫助承建企業建立和完善商品質量控制制度和加盟店自采貨源質量管理制度;要加強對2007--2010年已通過驗收合格農家店的管理,保證其成活率不得低于95%;同時要求各承建企業對加盟店的投入不低于財政補助資金的65%;各縣農家店的店招必須有“國家商務部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農家店”字樣,店招的大小尺寸應統一。
六、搞好配合協調工作
各縣經濟商務局和各承建企業之間要搞好協調配合工作,縣經濟商務局要與縣財政局、縣工商局、縣國稅局、縣地稅局和鄉鎮黨委、政府搞好協調配合工作,積極幫助承建企業解決建店中的實際困難,切實為承建企業服好務,不得有意刁難和故意設置障礙,把此項民生工程落到實處。
七、完善農店建設基礎工作
各縣經濟商務局和承建企業要及時、準確做好2014年“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村村農家店建設相關信息的報送工作,要建立農家店建設信息工作檔案專卷,按時上報建店進展情況,按省商務廳和省財政廳要求規范上報驗收資料。
八、州級驗收要求
各縣經濟商務局和承建企業務必于10月1日前完成建店工作和縣級初步驗收工作,以便州商務局和州財政局組成工作組對全州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村村農家店進行合格驗收,并將合格農家店申報省商務廳和省財政廳順利銜接,從而接受省商務廳和省財政廳的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