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規范幼兒藥品護理方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臨床護理工作中護士是各種藥物治療的直接實施者。由于兒童用藥用量較成人復雜,需要根據體重或體表面積計算給藥量,用量隨年齡、體重不同而各不相同。而臨床上每種需溶解藥物的溶媒量各不相同,又缺乏統一的操作標準,常導致抽取藥液不夠準確。通過對門診輸液病人用藥的調查,我科制訂了相應的需溶解藥物配制標準,保證了兒科用藥的準確性。現介紹如下。
1兒科用藥現狀調查
2008年以來,我院輸液室平均每天接待600例患兒輸液,其中,約有98%患兒輸液所用的藥物是需溶解藥物,共20余種,均需臨床護士加入一定量的溶媒溶解后,經過計算抽取所需劑量。
2兒科用藥劑量準確性抽查
由于藥物治療是綜合治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在實際工作中藥物有效劑量受各種因素的影響[1]。為此,在2008年1月—2008年4月對我院兒科護士使用需溶解藥物的實際操作情況進行了一次抽查,共計408瓶需溶解藥物,實際使用的藥物劑量誤差率為8.16%,每瓶誤差量最少為0.01mL,最多達0.95mL。結果分為以下4種情況。2.1溶解后每瓶液體容量不增加或無明顯增加如0.1g的苯巴比妥鈉、50mg的更昔洛韋等,臨床實際抽查用藥劑量符合要求。2.2溶解后每瓶液體容量明顯增加如1.0g的注射用阿莫西林鈉加入10mL生理鹽水后,每瓶液體實際量為10.6mL。臨床護士憑著自己的實踐經驗按1.06mL含100mg的標準劑量進行抽取,熟練護士可掌握且抽取時劑量基本準確,但新護士則不易掌握,存在著計算有誤差、操作欠規范等情況。2.3溶解后每瓶液體容量增加在0.5mL以下如0.6g的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和0.75g的注射用阿莫西林鈉舒巴坦鈉,加入溶媒后每瓶液體的容量分別增加0.3mL和0.4mL,而我們的護士大多數仍按每瓶6.0mL和7.5mL計算,故實際用藥劑量不夠準確。2.4操作不夠規范,造成藥物劑量誤差個別護理人員操作不夠規范,在加入溶媒時由于瓶內壓力較高,造成注入溶媒外溢或者用10mL、20mL注射器配制小瓶裝藥物,使注入溶媒液量誤差較大,仍按標準計算劑量,達不到所需要的治療量。
3保證兒科用藥劑量準確的有效措施
3.1制訂需溶解藥物的統一配制標準,對護士進行規范化培訓臨床中16×105U的青霉素,加入3.6mL的生理鹽水溶解后為4mL,每mL含4×105U,由此得到啟發,根據劑量及玻璃瓶的容量,經過反復的實踐制訂了“常用需溶解藥物臨床配制參照表”,在科室組織實施,并反復督查,不定時抽查。在科室內藥物劑量準確換算考試上,還開展了藥物劑量準確換算的競賽,使全科護士的計算準確性與速度明顯提高,并且將藥物劑量準確換算作為護生帶教的重點內容之一,進行規范化帶教。3.2把兒科用藥準確性要求提高到法律的高度進行教育小兒尤其是新生兒由于肝腎功能、酶系統及血腦脊液屏障等均未發育完善,并且一次用藥劑量少,往往只需一瓶中的論文格式幾分之一,因此,兒科用藥有其特殊性。我們將準確應用兒科藥物劑量提高到法律的高度,通過學習使科室護士明確意識到藥物管理和使用的重要性。在學習中列舉了生動的例子。如1例患兒在門診注射青霉素3次,每次將剩余藥液要回,并詢問護士每瓶加入的溶媒量,結果3個剩余藥液的劑量均大于應剩余劑量。而引起醫療護理糾紛,要求賠償經濟損失,這樣的實例確實令人震驚。經過學習,科室護士都能努力熟悉所用藥物的作用與副反應,并按規范化要求統一配制,做到劑量準確。規范用藥后半年隨機抽查20次,共計126瓶需溶解藥物,操作誤差率為零。3.3建立需溶解藥物溶解后的回抽評估制度在實際工作中不但要求護士嚴格按本科室統一標準及規范化操作要求配制藥品,而且對需溶解藥物溶解后的每瓶實際液體量在執行前進行回抽評估,對未達到要求或操作中已造成的外溢溶酶進行事先補足,避免實際使用中的誤差。3.4對小瓶裝兒科用藥規范操作要求護士必須根據藥瓶容量,嚴格按照“參照表”配制液量,當瓶內壓力較高時要求邊注入溶媒邊回抽空氣,并且必須使用2mL或5mL注射器進行配制,避免護理操作中因瓶內壓力較高造成液體外溢或者注射器過大而造成的抽取藥量誤差。
4規范配藥方法和操作程序的意義
4.1便于護士準確換算,提高工作效率在科室統一了每種藥物溶媒量后,使每種需溶解藥物溶解后的每毫升藥液所含藥物劑量相同,我們基本上稀釋10倍,特殊藥物牢記即可。這樣標準統一便于護士長檢查工作,又可提高臨床護士在實際工作中的換算速度。4.2減少了交接程序,有效避免了護理差錯由于規范了每種需溶解藥物的溶媒量,在臨床護士換崗或護士科室間輪轉時,不必再為每人的配制方法不同而進行交接,避免因習慣性操作而引起的用藥劑量錯誤(例如更昔洛韋50mg,有配制10mL,有配制5mL),同時,每種需溶解藥物配制藥量有據可查,統一了全科護士對需溶解藥物配制的工作程序,通過實際操作反復強化記憶已經熟能生巧,有效地杜絕了工作繁忙時藥物劑量換算錯誤而造成的差錯。4.3應用于臨床帶教,明顯地提高了護生的工作適應能力藥物劑量的精確計算一直是護理帶教中的難點,以往新入科的護生藥物劑量的換算速度較慢,有的甚至計算錯誤。還有的配藥程序及方法不夠規范,或抽藥注射器不符合要求。本科統一了藥物配制程序及方法后,通過規范化的帶教,在護生出科評估中發現,她們對兒科用藥劑量準確換算方法、程序基本掌握,換算速度明顯提高,沒有發生計算操作中的錯誤和抽藥注射器不符合要求等情況。4.4規范藥物配制及使用,提高了藥物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過制訂“常用需溶解藥物的臨床配制參照表”并對科室護士進行培訓,規范了科室護士用藥操作,杜絕了用藥環節中的藥物劑量誤差,提高了需溶解藥物使用的準確性,滿足了臨床對兒童疾病治療的劑量要求,避免了劑量過少影響療效,劑量過多增加毒副反應等情況,贏得了兒科醫生對護士用藥的信任,避免了一些治療糾紛,甚至法律糾紛,明顯地提高了患兒家長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新晨
參考文獻:
[1]吳瑞萍,胡亞美,江載芳.實用兒科學(上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330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