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分層管理效果的兒科護理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資料與方法
1.1調整新的工作制度在原有基礎上建立新的工作制度,所有護理人員認真學習,明確高級責任護士、中級責任護士、初級責任護士的具體人員組成以及工作職責;調整原有的值班制度及人員配備,適當增加高峰期的護理人員配置,即實行彈性排班,合理調整了護理資源。實行8h上班制,每日三班,每組人員都要包括高級責任護士、中級責任護士、初級責任護士三種層次人員,以保證護理工作有質、高效地進行。
1.2改善績效考核制度參照兒科的具體工作特點,在查閱大量文獻的基礎上,并咨詢相關護理專家,經(jīng)科內反復商討,設定工作量、工作質量和護士醫(yī)德作為一級指標,然后根據(jù)兒科實際情況制定二級指標,并請本科室領導、急診科護理專家、護理學院專家、護理部專家最后確定二級指標,如護理缺陷、護理差錯、服務投訴等,每級護理人員考核側重點有所不同,整個過程實行“第三方評價”。
1.3觀察指標(1)分別于2012年5月和2013年11月對護理工作進行績效考核,包括工作量、工作質量和醫(yī)德三個方面。(2)護理滿意度調查。調查兩組患兒家長護理滿意程度,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三個等級。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護士績效考核結果比較
2.2兩組患兒家長滿意程度比較
3討論
患兒是較為特殊的一個群體,由于其對外界辨別能力不強,表達能力較弱,給正常的治療護理帶來許多不便,我院在總結經(jīng)驗的基礎上對傳統(tǒng)兒科護理工作進行改進,將分層管理模式應用其中,并對兩組護理工作進行績效考核,表1、表2結果表明,試驗組護理人員在工作量、工作質量、醫(yī)德規(guī)范方面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分層管理模式可以保障兒科護理工作優(yōu)質、高效地完成,將醫(yī)德納入分層管理模式的考核體系,可間接推動護理質量的改善,提高了患兒家長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分層管理模式以優(yōu)化管理、有效管理、提高效率為最終目的,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有效地減少了資源浪費,使整個護理工作更為簡潔有效。我院首先從查漏補缺開始,對以往的護理缺陷進行歸類總結,并以此作為參照標準,制定三級管理模式,明確護理人員具體組成和詳細準則,并依照兒科時間段的具體住院人數(shù)進行排班,合理配置了護士人力資源,使整個護理工作更為高效,最后,根據(jù)制定的詳細績效考核制度及各級護理人員具體職責,有側重點地進行測評,有效地保證了護理工作的優(yōu)質高效,有效地降低甚至是避免醫(yī)患糾紛的發(fā)生。
總之,分層管理的實施,使我科逐步形成了一個上級護士對下級護士負責,護理質量下一層對上一層保證的管理網(wǎng)絡,加之,量化考核、明確分工、責權分明,充分挖掘了每個護理人員個人潛能,調動了大家工作積極性,不僅有利于患兒的盡早康復,同時也有利于護理人員的個人成長,有效地保證了各項護理工作的運作與協(xié)調。
作者:伯廣榮單位:安徽省濉溪縣醫(y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