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療事業籌資機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性質;我國醫療衛生制度中存在的問題;醫療衛生事業籌資體制的基本功能和原則;醫療衛生事業的籌資方式,對醫療事業籌資機制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水平低,城鄉保障極不公平、城鎮醫療保險制度本身也存在很多問題、目前部分省市還存著省市公費醫療制度、醫療衛生事業籌資體制應包括資金籌措和資金配置兩大部分。資金籌措是指如何獲得醫療衛生服務所需的資金,其途徑有政府稅收、個人付費、雇主付費等多種方式:資金配置是指資金的流向,可以多種分類進行衡量其配置是否公平、我國現行醫療衛生事業的籌資方式:我國現行醫療衛生事業的籌資方式是由個人付費、政府籌資、商業保險、社會保障等幾種模式構成、構建我國醫療衛生籌資體制改革基本框架:醫療衛生籌資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包括兩大部分,即資金籌措改革和資金配置改革,資金配置改革實際上是如何分散風險和購買服務的問題、在醫療衛生服務資源的配置方面,到底是補供方,還是補需方,還是引入第三方治理?這事實上是一個市場與組織之間兩者選擇和相互轉化的關系,具體材料請詳見:
摘要:進行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改革以及建立相關體制就必須首先理清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性質。本文提出在資金籌集方面,逐步建立以稅收為主導的多元的籌資模式,大力促進政府間籌資責任上移,在服務提供和購買方面,建立中國特色的醫療衛生服務提供和購買機制。
關鍵詞:醫療事業;籌資機制;研究
當今世界,福利性的醫療衛生模式已經成為現代國家的普遍發展趨勢。那么,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與福利性之間的本質區別主要有四方面:一是二者的性質截然不同,福利是國家的責任和義務而公益則是個人的品德和美德;二是二者的主體地位截然不同,福利的主體是國家和政府而公益的主體是多樣化的;三是福利與公益的對象不同;四是福利服務與工藝服務的資金來源不同,前者主要是政府工作報告財政資金,而后者的資金來源多種多樣。
1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性質
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性質應當安性為福利性,其理由主要有:第一,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需要。目前醫患關系始終處于緊張狀態。原因在于:醫療機構從政府獲取的資金逐步減少,為了保證正常運行和人員待遇,醫療機構不得不大幅度提高醫療費用。相反,即便有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但患者個人現金支付比例過高。再者還有絕大多數患者缺乏基本醫療保障,完全由個人,家庭承擔巨額醫療服務開支和病癥負擔。第二,政府履行保護公民社會權利職責和需要。公共衛生服務是社會福利重要部分。更為重要的是,中外各國歷史經驗證明,醫療照顧與健康照顧必須是無條件限制的福利服務,預防疾病和疾病治療是政府最基本的社會責任,是公共服務、社會服務和福利服務基礎部分。
在如今,全面免費的醫療并非西方發達國家的專利,如在欠發達的印度早已實現全民免費福利醫療。因此,以我國目前社會物質財富狀況和經濟發展水平不能滿足福利性的醫療衛生制度模式是不能成立的。
2我國醫療衛生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醫療體制的改革的深入,政府財政投入不足、醫療保障制度不健全,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等現實矛盾越來越突出,我國醫療保障制度自身存在著缺陷。
2.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水平低,城鄉保障極不公平。農村醫療保障無論從資金、醫療設備投入還是醫務人員數量上與需求都有較大缺口。2.2城鎮醫療保險制度本身也存在很多問題。首先,城鎮醫保的目標人群只包括就業人員及符合條件的退休人員。少年兒童、城鎮非就業人口、個體工商戶、部分民營企業和三資企業等非公有制部門的從業人員,以及以農民工為代表的流動人員都在保障范圍內。第二,我國基本醫療保險金由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構成。對統籌基金規定的起付標準和最高限額水平低。第三,擔任償付功能的醫保中心對于醫院的醫保治療費用限額制度有缺陷。目前,醫療保障制度采取后支付且明確限額對報銷限額采取簡單的一道卻的做法,不能完全滿足必要的醫療費用,因此醫院也無法從醫保中心獲得足額補償。
2.3目前部分省市還存著省市公費醫療制度。因此,我國醫療改革中,醫療費用籌資、醫療機構補償機制和醫療費用開支問題是成為難點問題,它們應當因循醫療衛生事業福利性的思路加以解決。所以,應當逐步減輕甚至免除公民個人在基本醫療服務籌資方面的責任。有關政策應當明確基本醫療服務要逐步取消個人現金支付模式。政府在建立基本醫療保險金時已經向個人進行了籌資,如果不逐步取消實際醫療費用中的個人現金支付部分,就難以使不同行業和不同等級的人們享受到真正的醫療公平。
3醫療衛生事業籌資體制的基本功能和原則
醫療衛生事業籌資體制應包括資金籌措和資金配置兩大部分。資金籌措是指如何獲得醫療衛生服務所需的資金,其途徑有政府稅收、個人付費、雇主付費等多種方式:資金配置是指資金的流向,可以多種分類進行衡量其配置是否公平。例如,資金的醫療機構間配置,城鄉間配置,地區間配置等等。
醫療衛生事業籌資體制的基本功能應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為醫療衛生服務部門籌集運營和發展資金;二是幫助居民分散疾病所帶來的財務風險;三是通過設計不同的資金使用方式和醫療服務購買機制,解決誰購買,買什么,從何處買,如何支付,如何定價等問題,促進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
按照通常的標準,一個合適的醫療衛生事業籌資體制應當滿足三個基本原則:一是符合社會倫理所要求的公平性;二是資金的籌措和使用應當具備有效性;三是財務上具有可持續性。
當前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籌資體制改革就是要逐漸解決存在的問題,實現政府籌資充足,資金配置公平,有效分散全體居民的醫療衛生支出財務風險,并且在財務上具有可持續性。
4醫療衛生事業的籌資方式
4.1我國現行醫療衛生事業的籌資方式:我國現行醫療衛生事業的籌資方式是由個人付費、政府籌資、商業保險、社會保障等幾種模式構成。這幾種模式體現在以下幾種醫療衛生保障制度之中:一是公費醫療。二是城鄉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三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四是社會醫療救助。五是商業健康保障。六是個人直接付費。
4.2構建我國醫療衛生籌資體制改革基本框架:醫療衛生籌資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包括兩大部分,即資金籌措改革和資金配置改革,資金配置改革實際上是如何分散風險和購買服務的問題。
從國際經驗來看,為全體國民提供一定程度的醫療保障,是各國政府工作報告努力實現的一項重要公共服務目標。借鑒國際經驗,并結合中國國情,我國醫療衛生資金籌措應遵循以下賬本基本原則:適當控制醫療衛生籌資的總體規模,逐步建立以稅蛋類主導的多元籌資模式,大力促進政府間籌資責任的上移。
在中國,我們可以按照“政府預算衛生支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這三大主要部分來分析政府間籌資責任。
(1)“政府預算衛生支出”的主要部分為衛生事業費。1991-2004年,中國衛生事業費的97.8%為地方政府財政支出,中央財政衛生事業費支出僅為2.2%。在地方政府中,統計數據表明,縣級財政承擔了最主要的衛生支出責任。政府預算衛生支出“以縣為主”的支出結構,必然由于2800多個縣級行政區劃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財力不同而不同。這也是當前衛生籌資不公平的根源所在。為了實現籌資的公平性,近遠期目標都應將籌資責任上移,即充分體現中央和省級財政的籌資責任。
(2)“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原則上以地級以上行政區(包括地、市、州、盟)為統籌單位,也可以以縣(市)為統籌單位,北京、天津、上海3個直轄市原則上在全市范圍內實行統籌。而除了幾個發達城市外,中西部地區的籌資能力差,企事業單位效益差的籌資沒有保障。
(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不同地區的籌資方案不同,提高中央財政對于貧困地區的補助,省、市、縣級財政也得承擔相應的責任。即在貧困地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政府籌資方面,高端財政承擔了主要責任,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進籌資公平的作用。
政府衛生籌資責任上移,有利于縮小因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財力差異而形成的政府衛生籌資差的不公平。就目前的支出結構來看,一是要將政府預算衛生支出的責任上移;二是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統籌上移到省級;三是中央和省級財政即將建立的城鎮居民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提供補助,有利于促進公平;四是繼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醫療救助的政府籌資制度。
醫療衛生籌資的風險分散和服務購買功能是從資金配置的另一層面來考慮資金的使用方式,它與醫療衛生服務的提供機制是結合在一起的,這也是涉及整個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方面。
在醫療衛生服務資源的配置方面,到底是補供方,還是補需方,還是引入第三方治理?這事實上是一個市場與組織之間兩者選擇和相互轉化的關系。根據中國結構轉型的特殊情況,筆者認為中國的醫療衛生籌資體制改革不能照搬西方發達國家的某一種模式,目前來看雖然國外的模式可以提供借鑒,但沒有一種模式完全符合中國的國情。因此,本文提出中國特色的醫療衛生服務購買機制:在城市地區試點采取補需方的模式,促進競爭;在農村地區試點補供方模式,促進公平。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