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綜合護理干預對婦產科圍術期感染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觀察婦產科產婦圍術期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對預防感染的效果。方法:入選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婦產科圍術期患者118例作為觀察對象,按照隨機雙盲的原則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9例。兩組患者在圍手術期護理期間,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不良反應發生率、感染發生率及心理狀態評分情況進行對比。結果: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術后體溫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腹脹、便秘及尿潴留等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患者圍手術期切口、尿道及呼吸道感染等感染發生率及SAS、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婦產科圍手術期產婦采用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發生率和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的術后康復,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效果確切。
關鍵詞:綜合護理干預;婦產科;圍手術期;感染
圍手術期感染是目前婦產科臨床常見問題之一,也是影響婦產科治療效果的主要問題。為了保證母嬰的安全,加強對婦產科產婦進行圍手術期干預意義重大[1]。相關文獻研究顯示,加強對圍手術期孕婦進行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提高護理效果,促進孕婦產后康復,效果顯著[2]。本文通過對我院婦產科近一年來收治的圍手術期孕婦118例進行分析,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婦產科圍手術期產婦的干預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入選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婦產科圍術期患者118例作為觀察對象,按照隨機雙盲的原則均分為觀察組(n=59)和對照組(n=59)。所有產婦均經過彩超檢查發現胎兒異常或孕婦異常情況需要進行手術治療。觀察組年齡20~37歲,平均年齡(28.41±5.69)歲;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65±1.14)周;經產婦26例,初產婦33例;孕婦產力不足15例,胎兒窘迫19例,頭盤不稱25例。對照組年齡20~38歲,平均年齡(28.91±5.82)歲;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17±1.09)周;經產婦28例,初產婦31例;孕婦產力不足16例,胎兒窘迫19例,頭盤不稱24例。兩組產婦上述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過倫理委員會的審核并獲批。納入標準:(1)所有產婦均自愿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2)產婦均無其他器質性病變及精神疾病等;(3)產婦均為足月產婦,且均須進行剖宮產。
1.2方法
對照組產婦圍手術期采用常規護理,主要內容為,術前準備,禁食12h,禁水8h。術前1d密切監測產婦的心率、脈搏等指標,術前對產婦進行藥物過敏檢查和備皮實驗。術后叮囑產婦采用半臥位,術后6h方可進水,術后1d鼓勵患者下床活動,促進惡露的排出等,每日早晚對外陰及肛門進行擦洗消毒,保證傷口部位的干燥清潔;術后持續服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持續用藥4d。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包括:(1)術前護理,根據產婦的建檔資料及時了解產婦及胎兒的身體情況,并告知產婦及家屬醫院的相關規定;術前向患者講解術中注意事項和手術要點,有效的消除產婦的緊張不安等心理;術前檢查急救藥品和儀器的準備情況,保證手術期間手術藥品和儀器的有效性。(2)術中護理,手術過程中密切觀察產婦的麻醉效果,認真檢查產婦的各項生命體征變化,一旦出現異常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急救,保證手術順利有效的實施。手術期間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護理人員需嚴格進行手衛生,且對患者的不同部位進行干預前做好手部清潔,預防交叉感染的發生。(3)術后護理,當產婦完成手術之后,立即采用無菌生理鹽水擦拭羊水和血跡,并清理產婦陰道的積血,之后幫助患者穿衣并墊好衛生墊。當產婦到病房之后,保證病房環境溫馨安靜,且需要控制病房的溫濕度,保證病房患者的干凈衛生,以促進產婦產后恢復。另外,加強對產婦進行體位護理,剛到病房的前2h采用去枕平臥位,之后根據產婦的具體情況采用側臥位或者半側臥位。每日2次對患者的會陰及肛門等部位進行清洗消毒,并采用溫鹽水對產婦傷口部位的皮膚進行消毒,之后用無菌紗布擦干。叮囑產婦及時更換衛生墊,保證傷口的干燥清潔,同時勤換內衣褲,降低感染發生率。同時叮囑患者保證口腔衛生;產婦術后6h可以飲水,同時可以引用半流質食物補充體力,但需要禁食豆類和奶類等食物,術后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補充富含維生素和高蛋白的食物。術后叮囑產婦盡早下床活動,以促進其盡早排氣;術后1d進行翻身、慢走等訓練;另外,由專業的護理人員指導產婦進行母乳喂養的姿勢與方法。(4)圍術期心理護理:術前給患者傳播樂觀情緒,了解其病情,告知患者手術的安全性,消除其消極情緒,建立對醫護人員的信任。護士與產婦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與產婦經常交談,運用專業知識,用產婦能聽得懂的語言向產婦講解相關的知識,建立產婦的信心。同時給產婦創造安靜、清潔、舒適的環境,使產婦心理健康、愉快,并向產婦的親朋好友講解相關知識,以求給予產婦更多的溫暖和愛護。
1.3評價指標
對比觀察兩組產婦產后恢復情況,主要包括術后體溫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等。同時觀察兩組產婦產后并發癥發生率,主要包括術后腹脹、便秘及尿潴留等發生率,同時對比兩組產婦切口感染、尿道及呼吸道等感染發生率。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患者術前和術后心理狀態進行分析。SAS評分和SDS評分均包含20個項目,評分為50~59分表示為輕度,評分60~69分表示為中度,評分超過69分表示為重度。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術后恢復情況
觀察組產婦術后體溫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產婦術后腹脹、便秘、尿潴留等并發癥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56,P=0.01<0.05)。見表2。
2.3感染發生率
觀察組產婦切口感染、尿道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等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83,P=0.03<0.05)。見表3。
2.4SAS評分及SDS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SAS、SDS評分均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產婦SAS、SDS評分均明顯下降,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有研究顯示,當孕婦在接受常規檢查與護理后,對患者進行個性化干預措施,可以減少患者在術后的感染概率,改善個人情緒[3]。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采用圍術期護理干預后,產婦SAS評分和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這一結果與上述研究基本一致,說明對婦產科圍手術期產婦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有效地緩解產婦的焦慮、抑郁狀態,通過術前的干預,有效改善產婦的心理情緒;且通過術前護理有效促進產婦對手術過程的了解,緩解其緊張不安的情緒。以往有研究根據產婦的心理特點,結合產婦對護理的需求給予有針對性的護理,發現產婦未出現產后感染、抑郁等并發癥[4]。本文顯示,對婦產科圍手術期產婦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并預防感染的發生,結果也與上述研究的結論基本一致[5]。分析其原因,筆者認為,產婦在進行剖宮產手術的過程中,極易發生感染,進而影響產婦的產后恢復。剖宮產手術在婦產科臨床上屬于2級帶菌手術,產婦術后的感染發生率較高。在圍手術期過程中,通過對產婦進行體位護理,定期清理會陰、肛門及手術切口,同時給予產婦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進而有效的預防感染的發生。在護理過程中通過加強對產婦體位的護理,保證產婦術后的休息質量;叮囑產婦產后盡早下床活動,以有效促進胃腸道功能的恢復。另外,保證產婦術后病房環境的干凈清潔,安靜舒適,以提高產婦術后的睡眠質量,保證睡眠充足,同時給予產婦飲食護理,以保證體力充足,促進產婦恢復。同時由專業的護理人員對產婦進行母乳喂養等內容的指導。產婦在產后恢復過程中嚴格遵照醫囑進行康復鍛煉,以促進各項身體機能的恢復。本文觀察組產婦術后各項指標的恢復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總之,婦產科產婦采用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有效促進產婦的產后恢復,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感染率,效果顯著,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丁玉紅.綜合護理干預在會陰側切分娩產婦感染控制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4):67-69.
[2]李新煥,張風芹.會陰側切分娩產婦感染的影響因素與護理干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5(9):2271-2273.
[3]吳靄芬,李蓉珍,邱蓮.高齡產婦剖宮產切口感染的護理干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6):3783-3785.
[4]克彩君,黃瑋宏,劉俊敏.預防胎膜早破產婦感染的護理效果中醫針灸刺絡治療丹毒的心理護理體會[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6(A01):571-572.
[5]徐曉波.綜合護理干預在會陰側切分娩產婦感染控制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學術版(中旬刊),2016,24(10):47-49.
作者:涂曉燕 單位:江西省安義縣人民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