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腹腔鏡手術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的效果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比較腹腔鏡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效果。方法入選研究對象為80例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患者,其于2018年1月~2019年3月入院治療,隨機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對照組應用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干預組選擇腹腔鏡手術治療,對比兩組手術指標、VAS評分與并發生發生率。結果與對照組比較,干預組各項手術指標較優,VAS評分降低,并發生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明顯優于傳統開腹手術的治療效果。腹腔鏡手術治療不僅可以縮短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同時也能夠大大降低患者術后的疼痛感,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出院。
[關鍵詞]腹腔鏡手術;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
胃十二指腸潰瘍在我國臨床上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該疾病極易發生的并發癥之一就是穿孔[1]。一旦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發生穿孔,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就會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手術是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由于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的效果并不理想,且極易引發術后并發癥[2],因此腹腔鏡手術治療就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該項研究主要針對腹腔鏡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效果進行了比較,并抽取80例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患者開展了相關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入選研究對象為80例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患者,其于2018年1月~2019年3月入院治療,隨機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各40例。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22~69歲,平均(47.5±5.5)歲;干預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23~70歲,平均(48.2±5.1)歲。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符合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診斷標準,患者具備自愿參與研究的獨立意識,同時要排除患有嚴重腫瘤、臟器以及精神疾病的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給予對照組傳統的開腹手術治療,術中患者保持仰臥位,實施全身麻醉,插入氣管,醫生在患者右上腹經腹直肌位置處切一個切口,對穿孔位置進行準確的定位[3-4],并對穿孔邊緣的組織實施活檢,完成修補工作后在利用大網膜來覆蓋穿孔[5],實施固定。上述操作結束后,醫護人員要利用濃度為0.9%的氯化鈉溶液對患者的腹腔進行沖洗[6],術后,患者要實施常規的引流操作。
1.2.2干預組干預組患者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術中保持仰臥位,實施全麻插管;麻醉起效后,醫生要在患者的上腹部切開一個長度為10mm左右的弧形切口,建立相應的人工氣腹,將氣腹氣壓合理控制在12mmHg[7];并插入腹腔鏡,醫生在腹腔鏡直視作用下在患者左鎖骨中線肋緣處行長約5mm左右的切口,將Trocar置入其中,最后充分應用Trocar來全面探查患者穿孔位置的具體情況,采集胃潰瘍組織進行活檢[8];對潰瘍穿孔位置處進行縫合修補后,再利用大網膜實施覆蓋;并在術后對患者實施相應的常規處理,如合理留置引流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療[9]。
1.3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主要包括手術時間、排氣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2)利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來對患者術后2h、6h、12h、24h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價,滿分為10分,0分代表無痛,評分越高患者的疼痛感也就越強烈;(3)比較兩組并發癥情況,常見并發癥具體包括感染、腸道粘連、腹腔膿腫、腸梗阻。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重復測量的計量資料進行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干預組的手術指標均顯著較優,住院時間相比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術后VAS評分比較
相比對照組,干預組患者術后各時間段的VAS評分明顯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并發癥情況比較
干預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5%,對照組為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據相關臨床資料統計數據顯示,大約有15%左右的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穿孔情況[10],該疾病不僅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具體發病機制還沒有得到進一步的明確,但其發病原因與患者的胃蛋白酶、十二指腸黏膜遭受嚴重腐蝕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11]。在這一過程中,若患者胃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被減弱,或者是被幽門螺桿菌感染,這均是誘發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相關因素,為此,高效的治療方法與抑制病情發展是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關鍵[12-13]。目前,手術是我國現階段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最安全有效的方式之一,主要分為腹腔鏡手術與傳統的開腹手術,其中,開腹手術作為過去幾十年中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效果雖然較為顯著,但卻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術中出血量大,手術造成的創傷較大等,為此該種治療方法在臨床應用上正在逐漸減少[14]。與傳統的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手術治療具有較為顯著的優勢。腹腔鏡手術不僅可以實現探查與治療功能的有效結合,同時其術中出血量較少,手術創傷小等優勢也十分顯著,并且可以進一步優化手術指標,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改善預后,促進患者盡早康復出院。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微創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腹腔鏡手術憑借其自身創傷小、術中出血量小、住院時間短等優勢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5]。同時,腹腔鏡手術也還可以幫助患者早日下床進行相應的活動鍛煉,以此來提升患者的預后康復效果。另外,腹腔鏡手術還可以進一步擴大醫生的手術視野,幫助醫生對患者腹部深處進行深入探查,以此來彌補傳統開腹手術無法探查到的病變部位,并對其實施徹底的根除[16]。除此之外,腹腔鏡手術在具體操作中的安全性相對較高,其不僅可以有效避免患者臟器直接暴露于空氣當中,同時也能夠大大降低患者術后的并發癥[16-17]。另外,醫生在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的過程中要充分掌握與控制患者的手術適應癥,并在術前對患者的病情與身體狀況進行全面的評估,分析其全麻的耐受性[18],確保患者的各項血液流變學指標處在合理的范圍之內。由該次研究數據可知,選擇腹腔鏡手術治療的干預組,其各項手術指標較優,VAS評分降低,并發生發生率較低,相對選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的對照組,具有突出優勢(P<0.05)。這就進一步說明了,對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明顯優于傳統開腹手術的治療效果。腹腔鏡手術治療不僅可以縮短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同時也能夠大大降低患者術后的疼痛感,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出院。為此,腹腔鏡開腹手術在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臨床治療過程中應該得到廣泛的應用與推廣,以此來充分發揮其自身的優勢與臨床價值。
作者:韓濱 單位:黑龍江省林口縣人民醫院普通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