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風險管理在骨科護理管理中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骨科護理風險因素分析
1.1醫學基礎理論和專科護理知識缺乏,對現存的和潛在的護理問題預見性不足造成的風險突出表現在遇有多發傷、復合傷等嚴重創傷的患者入院時,由于傷員的傷情復雜、嚴重、病情變化迅速,需要護士具有較為全面的理論知識和綜合分析判斷能力,果斷地采取相應措施,而有的護士不懂急診創傷的搶救程序,甚至是機械地執行醫囑,病情觀察時被一些易于觀察出的傷情所左右,而疏忽了隱蔽的或深部的甚至更嚴重的創傷存在,不能及時發現病情的動態發展變化。如一車禍致股骨干開放性骨折的患者,因有明顯的肢體腫脹、畸形、出血等易被重視,但卻忽略了腹腔臟器損傷而出現的癥狀與體征,同時由于專科知識缺乏,對傷(病)所存在的潛在并發癥預見性不足,如長骨干骨折尤其是多發傷的患者,在傷后72h易發生脂肪栓塞綜合征;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易發生深靜脈栓塞;前臂及小腿骨折尤其是擠壓傷后,易發生骨筋膜間隙綜合征;骨盆骨折易合并休克、尿道、膀胱及相鄰臟器的損傷等。由于專科知識有限,在病情觀察時缺乏預見性護理思維,無個體針對性,無重點觀察的護理問題,而是千篇一律,致使傷后發生致命的并發癥時才采取對策,措手不及。
1.2有章不循或“慎獨”精神欠缺引發的風險護士是醫療護理活動的直接實施者,也是護理水平與護理質量的集中體現者,護理活動中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及護士自身素質是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的保證。因此,針對護理服務有多項規章制度如交接班制度、級別護理制度、無菌操作規程等。如有章不循或“慎獨”精神不夠,則會造成責任風險。如危重、大手術患者交接班未到床旁而使患者發生褥瘡或管道脫落未能及時發現;一級護理未按規定巡視發生液體漏入皮下甚至發生皮下壞死;夜班值班時無菌操作時不戴口罩等。
1.3護理業務、專科技術水平低造成的風險不同的專科護理具有其特殊性,由于臨床護士大多年齡小、年資低、學歷低(以中專為主),專科知識及經驗缺乏,專科技術操作不熟練甚至動作粗暴,就會產生技術風險。如在對頸椎損傷患者翻身時,操作不當易發生呼吸心臟驟停;脊柱損傷患者在搬運或翻身時,未保持頭、頸、軀干呈軸位而造成損傷加重;在石膏未干燥的情況下搬動患者,造成石膏變形、折斷等技術風險。
1.4缺乏溝通技巧與服務態度造成的風險創傷骨科中意外損傷較多,患者、陪員及家屬多有急躁情緒,他們不知診療程序,而以為損傷后應直接進入麻醉科進行手術,不懂還應進行快速必要的術前準備,甚至有的患者在生命體征平穩后才能手術,此時,護士缺乏耐心的解釋或態度冷淡易引發糾紛;骨折的患者大多需用內固定材料,隨著醫療技術設備的發展,骨科內固定材料也在不斷更新,加之醫保患者超范圍用藥,使患者的醫療費用也在隨之增加,若事先未與患者溝通,易引發醫療費用方面的矛盾。
1.5環境管理不善引發的風險骨科患者除治療要求絕對臥床休息外,對于四肢骨折或損傷的患者,行走不便或需借助拐杖行走,地面濕滑時易發生摔傷造成骨折再折;小兒、老年人未加護床欄易發生墜床等。
2防范對策
2.1加強醫學基礎理論及專科知識教育,培養骨科護士預見性護理思維和能力良好的醫學基礎知識和專科知識是培養護士預見性護理思維的基礎,對于臨床不同類型患者的搶救,及時總結共同點與不同點,針對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綜合分析、判斷,運用護理程序和專科知識,找出現存的和潛在的護理問題,培養護士敏銳的觀察力和提高預見性護理思維的能力。在防范護理風險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是護理風險的判斷,也就是說,臨床護士在實施某項護理活動時,須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專業技能、患者自身狀態等事項,對預期的或潛在的護理風險做出評估,在完成這樣一個分析后,將有關風險及防范方法告知患者,化解風險。同時,要重視患者的主訴。如一腰椎管狹窄癥術后的患者,為使切口內的滲血滲液引流通暢,促進切口愈合,術中常在切口內放置引流條,術后切口敷料滲血滲液較多,更換敷料后護士發現切口敷料處有淡黃色暈圈,且滲出液有黏性,疑有腦脊液漏,報告醫生后及時給予相應的處理和護理,避免了感染風險的發生。
2.2重點抓好制度落實,強化“慎獨”精神,增強團隊意識每一項規章制度都是血與淚的教訓寫成的,抓好規章制度落實,強化“慎獨”精神,是落實各項護理措施的重要保證。教育各級人員認真堅持工作原則,實事求是,明確自己的職責,及時匯報、請教,對于工作中出現的失誤,不論問題大小都要及時匯報,不可隱瞞情節或自作主張處理,以贏得補救的時間或措施;另外,護理工作具有連續性等特點,若發生上班有遺漏的工作內容,要及時彌補,增強團隊協作精神。
2.3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強化職業訓練意識每周利用晨會進行專科知識和綜合護理急救技術模擬訓練等教學,針對現有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分析和討論,剖析護理存在的風險因素,充分利用預見性護理程序,找出相對應的護理干預措施,以達到人人都有防風險意識,班班都有護理防范重點,使患者微小的病情變化都在護士的監控和預料之中。新晨
2.4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提高溝通能力與技巧很多護理糾紛是由于護士在服務過程中服務態度欠佳,或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要求高,未能達到其期望值;同時由于患者的生活背景、生活環境、經歷及治療程序的復雜性各異,不同年資的護士由于其素質、年齡、閱歷、社會經驗、知識程度及臨床經驗等不同,溝通技巧不夠全面,致護患之間不能有效溝通,使患者產生強烈不滿。因此,隨著服務理念的不斷更新,護理人員要樹立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學會傾聽,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提高溝通能力與技巧。
2.5維護病區環境安全對于危重、大手術后等患者,盡量調至易于觀察接近護士站的病室或ICU內;對于神志不清、小兒、老年人及病情危重的患者應加護床欄,并將危險物品遠離患者如暖瓶、銳器等,以防墜床、燙傷或意外傷害;對于行動不便者將物品放在患者易取放的位置;盡量保持衛生間、開水房、走廊等地面的干燥,在潮濕處放置防滑標識,以防摔倒。
總之,護理風險管理始終貫穿在護理操作、處置、配合搶救等各個環節和過程中,有時在極其簡單或微不足道的臨床活動中都有風險,一旦發生護理缺陷或事故,都會給患者和家屬帶來痛苦或無法挽回的損失。因此,護理風險管理可以防患于未然,防范和減少護理糾紛,降低護理風險的發生,為患者提供優質安全的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1張仲明.加強醫療風險管理.確保醫療質量.中華醫院管理雜志,1999,15(9):569.
2蔡學聯.護理實務風險管理,第2版.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