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老年骨科并發內科系統疾病調查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和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老年骨科患者逐年增多。這類患者圍術期心腦血管意外發生率高,手術和麻醉的風險大。盡早手術,可減少長期制動和臥床引起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和肺不張、肺感染,并且術后疼痛的緩解還有利于避免心腦血管意外等不良事件的發生。但是老年患者合并的內科疾病是拖延手術盡早實施的主要因素,而且這些內科疾病還大大增加老年骨科患者圍術期風險。本文將對老年骨科患者并存內科系統疾病的規律進行調查。研究對象是我院2010年4月~2011年7月收治的404例老年骨科患者,調查其合并內科疾病,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0年4月~2011年7月,對404例因骨折或骨科疾病需行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65歲)進行調查,男166例(41%),女238例(59%);平均年齡74±4歲。其中骨盆及髖部手術病例共252人占62.4%,下肢骨折病例共94人占23.2%,上肢骨折病例共17人占4.2%,脊柱手術病例有20人占5.0%,其他骨科疾病21例占5.2%。
1.2方法
確診內科系統并存疾病:通過詢問病史,不同時間多次測量血壓確診高血壓病;通過詢問病史,體格檢查、12導聯心電圖、心臟彩超、24小時動態心電圖,并行心內科醫生會診確定患冠心病;通過詢問病史,多次測量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并請內分泌科會診確定患糖尿病;通過詢問病史,體格檢查、頭顱CT、頭顱核磁共振,并行神經內科會診確定患腦血管意外;通過詢問病史,體格檢查、血氣分析、胸片、胸部CT檢查,并且行呼吸內科會診確定有慢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3統計學方法應用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先計算出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腦血管意外疾病,慢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生率。四格表卡方檢驗統計高齡、性別、高血壓病是否為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腦血管意外疾病的影響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404例骨科入院手術患者,合并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腦血管意外疾病,慢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生率分別為:48.0%、30.4%、15.1%、12.6%和10.9%。
2.2高齡患者(年齡≥75歲)合并冠心病、腦血管意外疾病幾率較高;老年女性合并冠心病和糖尿病的比例高于男性(見表1)。
3討論
隨著平均壽命的延長、麻醉的安全性增加以及微創外科技術的運用,越來越多的老年患者可以接受外科手術。在65歲及以上年齡的老年患者,手術風險和預后主要受四個因素影響:(1)年齡;(2)患者的生理狀況和合并癥(ASA分級);(3)是急診還是擇期手術;(4)外科手術的類型[1]。
試驗中主要調查患者的年齡、生理狀況和合并癥情況。早期研究表明,麻醉并發癥與年齡有關。外科死亡率也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高。另外在預測圍術期嚴重不良事件中,年齡是一項獨立危險預測因素,實驗中統計得出高齡患者年齡≥75歲合并冠心病、腦血管意外病史幾率明顯升高。
評估老年患者的圍術期風險首先要認清老年人的生理學改變:第一,衰老是各個器官系統功能儲備進行性喪失的過程。第二,出現變化的程度和時間因人而異,差異也很大。在絕大多數老年人中,衰老的生理代償功能是完全的,只有在生理處于應激狀態時,如鍛煉、患病以及圍術期,生理儲備功能受限才表現出來。其中大腦的儲備功能下降表現為日常活動減少、對麻醉藥物的敏感性增加、圍術期譫妄危險以及術后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增加[1]。在404例骨科入院手術患者中12.6%有腦血管意外病史。
衰老的心臟可發生形態改變,如心肌細胞數量減少、左心室壁肥厚、傳導纖維的密度和竇房結細胞數量都減少。在功能上,這些改變使心臟收縮力降低、心肌僵硬增加、心室充盈壓增加以及對β-腎上腺素能遞質的敏感性降低[1]。實驗中統計得出1/3老年骨科患者合并冠心病,老年冠心病患者因組織對缺氧的耐受能力差、應激能力差,且常伴有一些其他的疾病,使得在術前醫務人員需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況,并根據患者的病況給予適當的手術方式與麻醉方式。
血管的僵硬度也隨著年齡增加,特別是彈性蛋白和膠原蛋白斷裂導致血管壁基質變化,使血管壁中膜和內膜肥厚,形態學上可見彈性大血管直徑增大、僵硬度增加。在功能上,可觀察到平均動脈壓升高和脈壓增高。本調查中404例患者近半數合并高血壓。老年高血壓病有如下特點:單純收縮期高血壓(ISH)患病率高、脈壓增大[2,3];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4,5];合并癥和并發癥多,高齡高血壓患者常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癥、腎功能異常等。高血壓病是心腦血管意外的好發因素,術前控制血壓到理想范圍至關重要[6,7,8]。高血壓病在老年人群有較高的發生率,圍術期骨折疼痛引起的高血壓,入院后環境改變、緊張、睡眠質量差都是引起血壓增高的因素。骨折引起的血液高凝狀態,血壓波動,圍術期極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所以對待這類患者要仔細詢問病史,既往服藥情況,請專科醫生會診,講究用藥的連續性與合理性,保證環境相對安靜,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保證院內睡眠質量。曾有老年患者術前血壓控制較好,術前晚緊張睡眠質量很差,入手術室收縮壓達到280mmHg的情況。所以控制血壓應細致合理,從多方面考慮和解決問題。
老年人呼吸肌、肺結構、機械力學的改變使圍術期肺部并發癥的危險增加。由于中樞神經系統活性降低,因此對缺氧、高碳酸血癥和機械應激的通氣反應也受到損傷。另外,苯二氮卓艸類、阿片類和吸入麻醉藥的呼吸抑制作用也更加明顯。這些變化使得老年人在麻醉及手術后對缺氧的保護性反應下降[1]。實驗中統計得出10.9%的老年骨科患者合并慢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這類患者麻醉方式的選擇和預防圍術期肺部并發癥是要特別關注的。
總之對老年患者進行術前評估必須把握兩個原則:第一,應高度警惕衰老引起的常見疾病。其中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肺部并發癥是老年患者非心臟手術后三大發病原。第二,應將患者作為一個整體考慮,術前仔細評價其相關器官系統儲備的情況。如何能盡早手術,減少圍術期并發癥,需要對老年患者身體狀況進行綜合評估,并且將術前合并的內科系統疾病調整到最佳狀態以減少圍術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