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布托啡諾在骨科手術的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是骨科上肢手術最常用的麻醉方法。臂叢麻醉時在局麻藥中加入小劑量阿片類藥物,可以增強阻滯效果,延長阻滯時間〔1〕。布托啡諾是新型人工合成的混合性阿片受體激動拮抗藥,其鎮(zhèn)痛效應強,不良反應少等特點。本研究旨在觀察布托啡諾在骨科手術臂叢麻醉中對阻滯效果和術后鎮(zhèn)痛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骨科上肢手術60例,男44例,女16例,年齡20~55歲,體重48~65kg,ASA(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Ⅰ-Ⅱ級,既往有心、肺、腦、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史和長期使用鎮(zhèn)靜、鎮(zhèn)痛藥史及有穿刺點部位感染、出血體質、局麻藥過敏、患者不合作等臂叢阻滯麻醉禁忌癥的患者除外。隨機分成A、B兩組:羅哌卡因組(A組);羅哌卡因復合布托啡諾組(B組)。
1•2方法所有患者術前禁食禁飲8~10h,麻醉前均不使用鎮(zhèn)靜和鎮(zhèn)痛藥,入手術室后開放上肢靜脈輸乳酸鈉林格氏液,監(jiān)測ECG、BP、SpO2。由同一位麻醉醫(yī)師操作行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患者去枕仰臥位,頭偏向對側,手臂垂直放松平貼身旁,充分暴露頸部,確定前、中斜角肌間隙與環(huán)狀軟骨連線的交點為穿刺點,使用神經刺激器(Stimuplex_Dig,德國)和20G短斜面刺激針(頻率為1Hz初始電流2•0mA),與皮膚垂直進針,略朝尾、后方向緩慢刺入尋找所需臂叢神經干,當針尖接近神經干時,可引起該神經所支配肌肉的節(jié)律性收縮,產生相應的運動,減小刺激強度(電流為0•3~0•5mA),仍有肌肉收縮,說明定位準確,回抽無血注入局麻藥,A組為0•375%羅哌卡因(商品名耐樂品,阿斯利康公司,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00105)24mL加布托啡諾(商品名諾揚,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20020454)1mg(1mL),B組為0•375%羅哌卡因24mL加靜脈注射生理鹽水1mL,所用藥物由專人配制。麻醉阻滯30min后開始手術,阻滯范圍欠完善的靜脈注射布托啡諾1mg輔助。阻滯后常規(guī)面罩吸氧。
1•3觀察指標①記錄兩組患者ASA分級、性別、年齡、體重等一般情況和手術時間;②記錄兩組臂叢神經阻滯0、5、10、15、20、30min所測BP、HR、SpO2的數(shù)據;③記錄麻醉阻滯效果(臂叢神經阻滯效果評價標準:優(yōu),阻滯范圍完善,患者無痛、安靜,肌肉松弛效果滿意,為手術提供良好條件;良,阻滯范圍欠完善,肌肉松弛效果欠滿意,患者有輕度疼痛,需輔以鎮(zhèn)靜藥物后情況得到改善;差,阻滯范圍不完善,疼痛較明顯,患者出現(xiàn)呻吟、躁動,肌肉松弛效果較差,應用輔助藥物也無法完成手術,須改用其他麻醉方式)、起效時間、麻醉維持時間;④記錄術后2、4、8、12、24h各時點的疼痛評分(視覺模擬評分法VAS:0分為無痛,<3分為良好,3~4分為基本滿意,>5分為差,10分為劇痛);⑤記錄術后24h內惡心、嘔吐等其他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
1•4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
2結果
2•1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手術時間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臂叢神經阻滯前后BP、HR、SpO2的比較A組患者的BP、HR較阻滯前分別有所增高和增快,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患者的BP、HR較阻滯前分別有所降低和減慢,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臂叢神經阻滯前后的SpO2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患者臂叢神經阻滯的麻醉效果、起效時間、麻醉維持時間比較A組麻醉效果為優(yōu)29例(96•7%),良1例(3•3%),B組麻醉效果為優(yōu)22例(73•3%),良8例(2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的起效時間略快于B組,但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麻醉維持時間明顯長于B組(P<0•05)(見表1)。
2•4兩組患者術后VAS評分的比較A組術后不同時點VAS明顯低于B組(P<0•05)(見表2)。
2•5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比較惡心嘔吐A組2例,B組無;頭暈A組3例,B組1例。
3討論
有研究證實,外周神經元表面存在阿片受體,阿片類藥物與局麻藥聯(lián)合用于外周神經阻滯可以減少局部麻醉藥物的用量和副作用,增強阻滯效果,延長麻醉作用時間,并可提供有效、長時間的術后鎮(zhèn)痛〔2,3〕。羅哌卡因是一種新的長效酰胺類局麻藥,因具有心臟毒性小、感覺與運動分離、起效快等特點,而已廣泛用于神經阻滯和椎管內麻醉。布托啡諾是新型人工合成的混合性阿片受體激動拮抗藥,與嗎啡、哌替啶和芬太尼具有相似的鎮(zhèn)痛,但惡心、瘙癢、呼吸抑制以及依賴性或成癮性副作用明顯少于它們〔4~6〕。布托啡諾通過激動k受體發(fā)揮鎮(zhèn)痛、鎮(zhèn)靜作用,其鎮(zhèn)痛強度是嗎啡的5~8倍;又可以拮抗u受體的興奮而抑制惡心嘔吐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7〕;布托啡諾除直接作用于阿片受體外,還可直接通過外周神經膜后被阿片結合蛋白直接轉運至脊髓背角發(fā)揮作用,或藥物彌散至椎管內激活κ受體對羅哌卡因臂叢神經阻滯產生增效作用〔8〕。
本文研究結果也顯示,布托啡諾1mg復合0•375%羅哌卡因用于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能增強麻醉阻滯效果和延長阻滯時間,使的低濃度的局麻藥在神經阻滯中就能取得較好效果,對BP、HR、SpO2影響輕微,并且不良反應少。實驗中A組患者的BP、HR較阻滯前分別有所增高和增快,可能與迷走神經阻滯及患者精神緊張、恐懼所致,B組患者的BP、HR較阻滯前分別有所降低和減慢,與布托啡諾通過激動κ受體發(fā)揮鎮(zhèn)痛、鎮(zhèn)靜作用有關;A組的并發(fā)癥高于B組,可能與靜脈注射布托啡諾1mg靜脈注射輔助引起。綜上所述,布托啡諾復合低濃度羅哌卡因用于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可明顯增強麻醉阻滯效果和延長阻滯時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是一種理想的麻醉方法。